双血管融合技术运用于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朱云飞,何绍坤,赵璧,袁川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云南 文山 663000)

【摘要】 目的:探究双血管融合技术对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54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26例,进行双血管融合技术,对照组28例,进行DSA造影、单侧颈内动脉的三维重建,分析两组术中可否观察弹簧圈脱位,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12个月存活率。结果:双血管融合技术可观察到弹簧圈脱位,而单侧颈动脉造影无法观察到。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双血管融合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单侧颈动脉造影低,一年存活率较高,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血管融合技术在复杂前交通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双血管融合技术;复杂前交通动脉瘤;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6-0075-02

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动脉瘤,其发生率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30%,易破裂[1],易引发颅内出血常用治疗方式是介入栓塞,但是因为前交通动脉在正常人体解剖结构存在较多变异,动脉瘤生长位置多变,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复杂,尤其是复杂型前交通动脉瘤,多为小型宽颈,单侧颈动脉造影难以反映其解剖关系[2],介入栓塞手术很处理,或因鉴定不明在而造成操作失误。故本实验通过研究双血管融合术中是否出现弹簧圈脱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来了解双血管融合技术运用于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已确诊的54例复杂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6例,女性28例,28~78岁,平均年龄(51.9±10.6)岁,其中未破裂动脉瘤患者19例,破裂动脉瘤患者35例,微小型动脉瘤23例,小型动脉瘤28例,大型动脉瘤3例。随机奇偶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8±13.7)岁,实验组26例,男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2.1±11.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体患者进行SDA造影,对比剂总剂量18mL,注射速度3mL/s。

对照组将造影结果图像输入Siemens X-workplace,选取需要重建的数据序列,选择Angio模式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将窗口进行调整,以显示清晰的3D血管图像。

实验组将输入Siemens X-workplace的图像进行以下处理:(1)用3D重建软件将原始数据生成头骨相序列血管相序列,用融合软件将双侧颈内动脉数据的颅骨相注册融合配准,再将其的血管相通过配准的颅骨相融合。(2)调整窗宽、窗位和色彩,双侧颈内动脉采用不同的颜色,采用“A+B”融合模式,即可显示清晰完整的动脉瘤以及前交通动脉瘤复合体。(3)多角度旋转图像,观察动脉瘤位置形态大小以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选择好最佳工作角度进行栓塞手术。

对患者做好术后护理,定期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和12个月存活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3 两组可否观察到弹簧圈是否脱位

实验组可及时观察到8例弹簧圈脱位,对照组则观察不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复杂型前交通动脉瘤,临床一般采用介入栓塞,过去常使用单侧颈动脉造影来判断动脉瘤大小、位置、状态,来进行手术的制定和进行。但由于前交通动脉解剖结构多变,易变异,受血流因素影响大,单侧颈动脉造影显影不佳,那么角度选择也容易不准,使弹簧圈进入前交通动脉,容易引起操作并发症[3]。

而双血管融合技术是在进行三维血管图像采集时,进行两次C臂旋转采集颅骨相和血管相,在Siemens X-workplace工作站通过双容积重建融合颅骨相和血管相,使两组血管的三维血管能同时显示,从而能够做到在一幅图像上显示完整清晰的动脉瘤和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解剖关系,准确找到变异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4],避免将前交通动脉的错误操作;选择更准确的机器投射角度,判断弹簧圈位置,可以及时观察到弹簧圈是否脱位,很大程度避免了操作并发症。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的结果,发现双血管融合术与单侧颈动脉造影相比,操作精准,治疗有效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双血管融合术在复杂前交通动脉瘤治疗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程明东.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6):91-92.

[2]程哲,闵敬亮,杨光,等.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21):2331-2337.

[3]文立利,张鑫,张庆荣,等.双血管融合技术在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04):404-407.

[4]李国栋,向伟楚,乔英,等.双血管融合重建方法评估脑动静脉畸形的价值[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9(02):77-79.

论文作者:朱云飞,何绍坤,赵璧,袁川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双血管融合技术运用于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朱云飞,何绍坤,赵璧,袁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