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韩佐乡学区 733000
摘 要:在教材处理时,关注故事中的“人”,关注故事中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品质、个性等特征,将使得学生更有机会接触丰富而理性的情感世界。从小学阶段语文教材设置的原则谈起,要想真正抓住记叙文的“魂”,高效教学,可注重定位人物形象,挖掘文本深度;也可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品析主题高度;还可评价人物形象,感知文本温度。
关键词:记叙文 故事人物 高效教学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本在文本选入时,一般都会考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学阶段,由于儿童尚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对于文本的理解依然依托相对形象性的图片或文字。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记叙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如何在记叙文中抓住人物个性特点就成为教学的重心所在。紧抓记叙文“人”的特点,要做好“三个度”,即文本深度、主题高度及情感温度。
一、定位人物形象,挖掘文本深度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都是通过名著改编等方法来适配教材难度要求的。这些改编的教材文本,很多也都成为小学课文的经典,在这些文章中有一些典型人物是妇孺皆知的。记叙文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沉入文本深处,去关注这些人物的外貌特征、语言动作特征或者性格特征,关注人物背后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不囿于表层,人物形象才能更加丰满,才能从人物的准确了解中理解文本主题。
如《草船借箭》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周瑜,在文章中首先要明确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联吴抗曹”时期,笔者要求在课文朗读后,关注故事情节中的描写,品析人物性格。
A.“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B.“十天造得好么?”
C.“我得吩咐军匠们,造箭用料,不给他准备全。到时造不成,定他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们很快总结出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非君子做派,是典型的“小人”。虽然这个分析极为到位,但是依然没有展现出周瑜的全貌。于是接着笔者又抛出第四句话:D.“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学生们一看到这里,恍然大悟似的认为,仅仅说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小人做派是片面之见,其实周瑜还有其正派的一面,就是诚实有信,遇到确实比他强的人即便不愿意接受,但是也会坦诚。当学生们全面了解了周瑜的性格后,笔者顺势又问,周瑜这个人物在文中是用以衬托诸葛亮的,你认为周瑜真的是因为小肚鸡肠才要杀诸葛亮的么?为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有的学生得出来的结论是:周瑜不是为了嫉妒才为难诸葛亮,而是诸葛亮确实才智过人,将来一旦吴蜀联盟破裂,诸葛亮将会是吴国难以翻过的一座大山,出于战略考量才会有此故事。运用全面视角来审视故事人物,放在背景里,沉入文本里,给人物以准确的评价,才能真正做到对事实负责,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二、理解人物形象,品析主题高度
英国作家埃斯蒂文(E·Steven)认为文本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够有欣赏能力、有创新能力的人。在小学阶段,语文文本里所收录的记叙性文章很多,这给学生锻炼人物欣赏、认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对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将有利于学生感知到故事主旨,做到思路清晰、学有所得。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我在设计这篇文本教学时,就着力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进行重点理解,要求学生划出其中写到父亲细节描写的地方,如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等。经过一段时间各小组之间的竞赛式寻找,小伙伴们纷纷举起了手。我将所勾划的具有典型性的细节描写列到了黑板上:
A.他想起了曾经对儿子所作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
B.父亲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你们愿意帮我吗?”
C.他挖掘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我请不同小组的小伙伴反复朗读这几句话,并指导其朗读技巧或要求,每读一次我都会问:“你读出了什么?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他们相继回答出了“坚强的父亲”、“信念坚定的父亲”;最后有一个男学生站起来说,他是一个“有爱的父亲”。亲情牵系着一切,也是一切坚强品格、勇敢品格的力量源泉。学生们也逐渐意识到本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是“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坚定和勇敢”。深入文本去理解人物形象,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走近主题,成为全文学习效率保证的基础。
三、评价人物形象,感知文本温度
人物形象在文本中的褒贬都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理性评价。凭借这些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创作者形成思想交流。教师要重视课堂中给学生以更多锻炼的机会,用有情的眼光来审视每个人物存在的必然性与辩证性,才能感受到每个读本实则都是有血有肉有情的故事。
总之,语文教材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工具与平台。作为教师要利用好手中教材,巧妙地将记叙故事中的人物作为追索主题的突破口。教师要理性认知记叙文中人物的性格,做到全面权衡准确定位。同时,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对记叙文中人物的惯性认知能力,真正通过关注人的特点与个性,抓住记叙文的魂,抓住记叙文高效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敏 浅谈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1)。
[2]杨富强 引发·渗透·培养·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深化记叙文教学浅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1,(6)。
论文作者:田会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记叙文论文; 文本论文; 人物形象论文; 人物论文; 学生论文; 父亲论文; 的人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