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新抗凝剂治疗急性肺栓塞?论文_李云党

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新抗凝剂治疗急性肺栓塞?论文_李云党

凉山州会理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会理 615100

人体在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肺部是呼吸的主要器官,但是急性肺栓塞会引起肺部循环功能出现障碍,造成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也就是患者的肺部动脉出现堵塞,此时如果不能及时将堵塞部分进行溶栓治疗,可引起肺组织坏死,也就是出现肺梗塞,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引起死亡。目前对急性肺栓塞主要使用溶栓治疗,而对于发病超过24h的病人还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延缓病情发展,对于新兴抗凝剂在使用期间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急性肺栓塞治疗需要考虑出血风险

急性肺栓塞发病后需要进行溶栓治疗,而溶栓治疗期间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这也是实际确定治疗方案中应该注意的。

目前临床将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分为三种风险,主要是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风险不同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也是不同的。比如低分子肝素钙可用于低风险患者治疗,抗凝治疗主要用于中风险患者,部分中风险患者也可以使用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取栓术是高风险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溶栓治疗能够将栓塞的血块溶开,同时改善血流参数,当然如果病人存在溶栓治疗禁忌症,则不能使用溶栓治疗,取栓术也是进行急性肺栓塞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高风险患者也可以使用肝素溶栓,但是作用效果较慢,高风险患者需要快速完成溶栓,因而从溶栓速度方面考虑,一般不考虑肝素。急性肺栓塞发病急,所以在确诊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2、新抗凝剂使用分析

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抗凝药物选择逐渐增加,早期主要是口服华法林、静脉普通肝素,而此两类药物治疗都有其局限性,肝素治疗用于急性期早期治疗,华法林需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凝血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出血风险率高,病员依从性不高。出现的新型抗凝剂主要是Xa因子抑制剂(沙班类)、IIa因子抑制剂(达比加群);无需行动态凝血监测,出血率低病员依从性强。文献中关于新抗凝剂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展开。根据一项常规治疗与新抗凝剂治疗研究,常规治疗使用标准治疗方法,而新抗凝剂治疗则使用利伐沙班,研究中得到了几组数据,其中复发率方面:标准治疗方法为1.80%,新抗凝剂为2.10%;出血率方面:标准治疗方法为2.20%,新抗凝剂为1.10%;在非出血用药安全性方面:标准治疗方法为11.40%,新抗凝剂为10.30%。通过数据对比与分析,新抗凝剂治疗方法与标准治疗方法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面基本相当,说明了新抗凝剂药物能够用于急性肺栓塞。

3、存在问题分析

上述研究中尽管已经说明了新抗凝剂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作用,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纳入研究的患者并不能代表所有急性肺栓塞患者,因为实际患者中的诱发比例较高,但是研究中的样本对应的诱发比例较小;(2)缺少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有效分级,造成实际治疗的适应症出现了扩大;出血风险方面,数据显示新抗凝剂似乎安全性更高,但是因为实际出血的人数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大数据研究,可能存在某些严重的出血,比如颅内出血;(3)经济费用。新抗凝剂药物使用期间涉及到相关检查、用药评估等,而且新药一般较早期药物费用高,这些都造成了新抗凝药物使用成本增加;(4)抗凝治疗监测缺乏足够认识,早期治疗方法对抗凝治疗可从多方面进行监测,但是新抗凝剂由于缺少数据,在监测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因而新型抗凝剂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不知道需要监测那些指标,同时也不了解不同指标对应的临床意义,此外,目前新型抗凝剂药物的使用范围有限,缺乏延伸使用资料,影响到实际应用期间的用药效果评价。

总之,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为急性肺栓塞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虽然已有研究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缺乏大量数据支持,尤其是在出血方面,尚无对新抗凝药物使用后出血的预防研究,可能在治疗中出现新的损害,与此同时,用药期间对其监测方法以及监测内容都缺乏相关研究,不利于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因而后续需要不断加大这一方面的研究,严格审核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便于为心抗凝药物的广泛使用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论文作者:李云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新抗凝剂治疗急性肺栓塞?论文_李云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