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体育供给侧改革论文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体育供给侧改革

房殿生,蔡友凤

(海南大学 体育部,海南 海口 570228)

摘 要: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体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新时代背景下,国民体育需求与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均衡化、高端化、外向化等新的特征。而体育供给侧由于供给主体单一、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方式滞后,存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高、效率不高、效益不高等问题,还无法适应和满足国民的新需要新期待。应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价值追求,深化体育供给侧改革,强化多元供给,提升体育供给能力;丰富产品供给,优化体育供给结构;创新供给方式,提升体育供给质量,推动体育供给向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方向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社会主要矛盾;体育供给;供给侧改革;获得感;新时代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而科学判断,为深化新时代体育供给侧改革明确了努力方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其实质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升级到“美好生活”[1],国民的体育需求与消费已经呈现出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的特点。从人均GDP看,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人们的必然需求[2],而截至2017年底,我国人均GDP已近9000美元;从恩格尔系数看,联合国把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20%-30%划分为富裕,而截至2017年底,我国恩格尔系数为29.3%,已达到联合国富足标准[3]。这表明,体育已经成为国民的必然的生活需求和精神消费,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文化教育活动[4]。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化体育供给侧改革,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质量和水平,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获得感与幸福感,是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改革与发展中亟待研究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

2 新时代体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支持

2.1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体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要矛盾,既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也是一个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正是如此,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方针和战略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基于经济视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根除结构性问题,提高供给效益和供给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体育视角,就是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破解体育供给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提升体育供给能力、质量和水平,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体育发展与供给,依然存在着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益和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还难以适应和满足国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体育需求。为此,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依据,以国民新的体育需求为价值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体育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2 均衡充分发展:体育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追求

实现体育更加均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既是我国新时代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追求,也是新时代体育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追求。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更加均衡更加充分的发展,不只是涵盖了区域的体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同时也包括了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均衡。体育产业专家马继龙强调,体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整个体育产业中,体育服务业的占比低于30%,比各个行业中的服务业占比都要低,分析其原因,在于我国以高水平赛事为代表的体育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5]。体育供给的“充分”问题指的是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创新性问题。目前,我国体育产品和服务创新力不强,生产和供给的体育产品多徘徊在“中低端”,难以满足国人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的需求。也正因如此,国人往往花更多的钱消费国外体育品牌,也不愿意用相对低廉的价格来消费国内体育产品或服务。基于此,体育供给侧改革必须以均衡充分发展为目标,优化体育产品和服务结构,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内涵与质量,从而实现体育事业的质量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动机是学习的内驱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努力创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根据学困生的语文基础、表达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励与启发,使留守儿童学困生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给留守儿童学困生机会,给他们指导,给他们宽容,逐渐建立他们的学习成功感,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起正迁移的作用。

2.3 提升民众获得感:体育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归依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价值追求,也是体育供给侧改革的终极目标。在新时代社会矛盾转化背景下,国人体育需求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其一,体育需求更加个性化。作为个体,其出身背景、生活经历、爱好、兴趣等,决定了其体育需求的个性化,这就要求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必须多样化发展。其二,体育需求更加均衡化。资源禀赋、社会分工以及经济水平等各种因素都对人们的体育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人们对于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不再局限于区域等因素,城市同乡村等都有了新的文化交流形式;另一方面,人们对体育产品与服务不仅有观赏方面的需求,也产生更多的参与性、体验性需求,这就要求均衡体育资源供给与配置,丰富体育产品与服务的多样性。其三,体育需求更加高端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需求,体育更多呈现出一种象征性、符号性意义,研究发现,人们往往是把体育产品“作为一种凝结着体育精神的体育文化符号来消费的”“普遍存在着一种趋同、求美、求名、求异便利、选价等心理”[6],这就需要强化创新意识、品牌意识,着力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品质。其四,体育需求更加外向化。作为一种群体活动,体育需求与消费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享受和体验,更在于交流和展示,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体育文化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呈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体育文化为人们开展交流与联系提供了有效的载体,这就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视野发展体育运动,供给更为丰富的更富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体育供给侧改革应以此为价值归依,顺应和满足这些需求,不断提升国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2017年1月,享誉全球的英国财经商业类杂志《经济学人》发布了中国体育产业专题报告《中国开赛——崛起中的中国体育健身产业》:中国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日益高涨,有34%的中国人经常性地参与体育锻炼——较7年前28.2%的数据有了大幅提高,这一比例意味着中国积极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口高达4.34亿,未来这个百分比还会有进一步增长[7]。这一分析比较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体育需求与消费旺盛的情况。理论上讲,需求与消费的旺盛必然有力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但从2018年1月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看,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万亿元,增加值为647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8],这与“发达国家的1%—3%有差距”[9]。而这一差距,又反映了我国体育供给侧的不足。事实上,体育供给侧还存在诸多瓶颈和短板。

3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体育供给侧现状分析

秀容月明、乔瞧就这样好上了。这事传到秀容月明母亲那里去了。秀容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这个家由她一手操持,虽是妇道人家,但不论做什么事,都让人说不出话来。她觉得儿子在婚姻大事上不该瞒着自己,儿子娶谁,得由她说了算。

3.1 体育供给主体单一

体育供给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首先,东西部地区、城乡地区供给失衡。中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地区而言,农村区域相较于城镇区域而言,其体育供给水平明显较低。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体育供给水平,这也反映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区域体育供给能力的不足。相关数据表明,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体育场馆资源的占地面积在我国国土面积中的占比为16.5%,其中,城市的体育场馆资源占地面积为13.17%,而乡村的体育场馆资源占地面积只有2.33%。严重失衡的资源供给使得大部分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群众无法享受均等的体育公共服务。

表1 2016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相关财政拨款明细 万元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度部门决算》

表2 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

数据来源:《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报》

体育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究其原因,在于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缺乏有效对接,在于体育供给方式滞后。从需求方看,主要是缺乏需求表达机制和参与消费平台;从供给方看,主要是体育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质量不高、效益低下。但最根本的在于供给方,在于生产与供给方式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式不太合理,传统的制造业长期占据主要地位,体育服务业发展滞后。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以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为例(见表2),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产出总量高达11 962.1亿元,在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到了62.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增加值高达2 863.9亿元,在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达到了44.2%[8]。体育服务业的总产出及增加值总量都远远低于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理应在发展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其服务型和消费型的本质,而由于体育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使得体育产业的服务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制约了体育消费水平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体育产业经济转型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3.2 体育供给结构失衡

由于绝大多数的体育资源被体育主管部门控制着,因此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一直是体育供给的基本主体。国民体育需求与消费的升级与提升,使得单一化的体育供给越发“力不从心”。一方面,虽然我国体育事业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对于旺盛的体育需求与庞大的消费市场,犹如“杯水车薪”。从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相关财政拨款的决算看,虽然财政拨款相对2015年有一定的增加,但由于这块“蛋糕”不够大,加之行政运行成本的增加,使得划分给体育公共服务的“蛋糕”更少(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有限的财政拨款,竞技体育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体育公共服务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艾力素是我们联合美国肥必施公司共同推出的液体缓释氮肥,通过对作物精准补氮,从而保证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供应均衡的营养,实现快速生长。”深圳市艾力农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杨明波表示。

再次,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问题并存。当下,国人体育需求消费已向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实际供求过程中,有的地方巨资修建的体育场馆长期被闲置,有的地方甚至连基本体育设施都无法保证,一边是贵族样式的供给“过剩”,一边是普通的平民需求无法获得满足;一边是非常简陋的场地设施,一边是亟待优化的体育需求,供需之间的矛盾与失衡,其根源主要在于地方政府没有根据人们的需求数量和质量进行有的放矢地规划供给,造成了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的尴尬局面[12]

3.3 体育供给方式滞后

另一方面,供给主体太过于单一使得供给效率难以提高。从决策看,政府从上而下的决策模式,往往把“蛋糕”平均切分,缺少考虑各个区域间的经济和文化差异,在决策时难免会发生越位、缺位或错位的现象。加之缺乏群众需求表达的平台和途径,群众对于体育利益的诉求无法达成,使得体育供给效率严重低下。体育行政部门在决策时一般会站在自身效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会根据人们的体育需求来有的放矢地规划供给。从2016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相关财政拨款看,财政对于体育场馆的投入居于第2位,而体育场馆的经营效益并不容乐观。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大都巨资建立了大大小小各种类别的体育场馆,其功能主要是满足体育训练和比赛,而在赛事结束之后,由于较少免费向社会开放,或者因有偿服务费用较高,使得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并不高。有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在体育场馆健身的比例只有15.3%,平均每周接纳少于500人次的体育场馆达50%之多[10],造成了有限资源的浪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培育多元化的主体,将市场环境进行优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把体育供给主体多元化落到实处,应该思考如何引导企业参与到体育发展事业中,如何规范和约束社会组织的行为。可以通过改革已有的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制定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机制,建立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服务体;对体育项目协会进行改革,对体育场馆资源的经营权及所有权的分离问题进行改革,让更多的体育资源能够低价或免费对外开放;鼓励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立和发展,完善业余体育赛事的相关制度和保障体系。特别是建立一种机制让企业、社会组织都能够参与到体育供给的行列中来,使得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互动机制(见图1),提升体育供给能力和水平。

4 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体育供给侧改革对策

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转化,表明国民的体育需求变得更多元且层次更高,这对体育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更多要求。应通过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积极发展体育服务业,强化体育产业同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与渗透,提高体育供给质量和效率,以适应和满足国民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的体育需求,提升国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4.1 强化多元供给,提升体育供给能力

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还是社会治理,政府都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权威或主体。企业、社会、群众等参与并进行治理是大势所趋。政府应该转变以往的自上而下的单一供给模式,以服务为主要导向,用信任来构建全新的合作模式。在体育供给过程中,政府应该主动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体育供给中,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用合理且科学的政策来鼓励和引导。

其次,竞技体育同大众体育供给失衡。政府将体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中,无论是政策、资金还是人力等资源,政府均会有意识地向竞技体育倾斜。久而久之,群众体育慢慢变成了政府的“弹性任务”,相较于竞技体育而言,全民健身、学校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等发展严重滞后。从表1中不难看出,政府体育支出中的有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了竞技体育方面。各个级别的部门都将竞技体育的发展当做主要任务,尚在没有科学的市场调查数据作参考的条件下,各级部门为竞技体育领域提供了更多的体育产品和服务,造成了体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竞技体育产品过剩的同时,大众体育产品极其匮乏。比如大型场馆遭到废弃的事件、广场舞严重扰民引起公愤等,都反映了体育资源供给不均衡的问题[11]

图1 体育供给侧改革多元主体协作供给模型图

另一方面,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体育产业的发展依然延续了传统的单一发展模式,无法同医疗、教育、互联网等其他产业进行很好地融合。虽然近些年来体育产业也在探索同其他产业融合的途径,例如体医融合、互联网+体育等模式的探究和推进,但是这些融合都尚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渗透。一些体育服务产品较为低端化,还难以适应和满足国民高端化的体育需求与消费。

4.2 丰富产品供给,优化体育供给结构

科学对待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体育供给问题,建立并完善城乡“二元化”的体育供给机制。我国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经济建设,其相关政策和机制的建立都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确立下来的,应该客观看待这一现实性的问题。进行体育供给时,尤其应该调查并了解城镇和乡村的体育供给格局,根据其发展标准和发展需求来针对性地制定供给内容和方式,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应加强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如果说,原来的城乡“二元化”,是农村支持城市;那么,在此语境下,则是指城市支持农村,使城市人力、财力、物力向农村倾斜,以弥补和缩小城乡、区域间体育供给的差距。应注重不同地区的体育供给的梯度推进。我国地域广且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均衡是客观现实,所以应该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在体育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体育供给的梯度推进。可以把各个区域的经济情况按照发展好、发展一般、待发展、急需发展的标准进行划分,根据这些标准来科学制定体育资源的供给标准和策略,对不同地区给予不同标准的体育资源。不仅应积极建立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体制,同时也应该注重推进各项与之配套的措施、政策等,以此确保体育供给的内容和方式能够有所侧重,最终更切实地满足群众所需。

4.3 创新供给方式,提升体育供给质量

首先,应创新体育产品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应打破体育产业边界,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体育产品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扶持和培植规模型企业,鼓励和支持体育用品生产制造企业建立研发机制,以创新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品牌提升体育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其内在逻辑是,企业只有生产出高端化、高质量、高品质的体育产品,才能适应和满足人们追求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的体育产品的需求和消费,而需求和消费的满足,不仅使体育用品生产制造企业赢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也必将进一步拉动和刺激体育用品生产制造企业的再创新、再创造性生产,从而提升其竞争力和发展力。比如,安踏注重加强体育用品的技术研发,获得了40多项国家级专利;李宁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升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2016年,两家企业分别品牌价值83.38亿元、58.77亿元,荣登“中国品牌价值100强”排行榜第47位、54位。

2.3 冠心病组血浆E2水平与CRP、Lp-a及FIB水平的关系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组的血浆E2水平与CRP(r=-0.133,P<0.05)、Lp-a(r=-0.128,P<0.05)、FIB(r=-0.105,P<0.05)水平呈负相关。

其次,应创新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对政府而言,可采用同社会力量合作的方式,推动体育产品创新、生产和供给。政府和市场合作,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体育资源得到有效配置,降低供给成本,而且也能够有效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让政府能够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在美国,由政府主导,同社会力量合作打造的专项联盟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加州体育活动中心同该地健康促进机构合作,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健康问题;政府的体育部门同疾病控制中心、园林相关部门、娱乐机构开展合作,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有益身心的活动[8]。借鉴这一经验,地方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着力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同时,积极培育自由的市场供给模式。政府可在市场中营造好竞争环境,科学分配及优化市场资源,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合理控制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用科学的价格机制来约束价格的实时调整,使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具价值。

①整体拆除重建与新房置换模式。对于修建时间早,现已成为危房的住房。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拆迁和房屋置换条例,确保拆迁合法性与民主性。②针灸式精准改造模式。对于居住条件较差的房屋,主张改善其居住环境并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填充,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

5 结语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使得国民体育需求与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均衡化、高端化、外向化等新的特征。体育供给应以此为价值归依,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适应国民体育需求与消费特点,持续加强和深化体育供给侧改革,推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向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发展,不断提升国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目前,我国体育供给侧还存在诸多瓶颈与短板,主要表现在:供给主体单一化,供给压力较大,且供给效率低下;供给结构失衡,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问题并存;供给方式滞后,缺乏有效性等。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体育供给侧存在的瓶颈与短板,通过深化体育供给侧改革,强化多元供给,提升体育供给能力;丰富产品供给,优化体育供给结构;创新供给方式,提升体育供给质量,让体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国民,让国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雷国飞.消费需求升级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供给转型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6):45-49.

[2]杨明.城市文化建设背景下马拉松“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5):138-142.

[3]2017年全国恩格尔系数29.3% 已达联合国富足标准[EB/OL].[2018-01-18].http://www. xinhuanet.com/finance/2018-01/18/c_129794235.htm.

[4]张磊.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实践及其有效治理——苏州大学王家宏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6 ,37(6):14-20.

[5]供给侧改革与发展体育产业存在内在联系[EB/OL].[2016-03-07].http://www.caigou. com.cn/News/2016030

712.shtml.

[6]荣曙光.从运动鞋文化消费透析大众体育价值取向[J].体育与科学,2015 ,36(3):79-86.

[7]中国体育人口达4.34亿 体育消费市场到底多火爆[EB/OL].[2017-01-30]. https://item.btime.com/05hqjc4hdoq

2p8j44441uvbkjs5.

[8]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 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 [2018-01-13].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1/t20180113_1573014.html.

[9]朱维宁.论体育在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 (5):6-10.

[10]柴仲学.“互联网+”时代我国体育场馆服务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88-92.

[11]马玉华,王莉,沈克印.公地悲剧、价值失范与多中心治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体育服务的困境与破解[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6):1-6.

[12]刘亮,王惠.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公共体育资源供需矛盾的消解与改革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4):51-55.

Sports Supply Side Reform Seen from Perspective of Transformation of Main Contradictions in New Era

FANG Diansheng, CAI Youfeng

(Sect. of P.E., Hainan Univ., Haikou 570228, China)

Abstract : The change of social main contradiction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form of sports supply sid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people’s demand for taking sports and consumption has become more individualized, more equal, high-end and external. However, because the supply body is single, the supply structure is unbalanced, and the way is lagged behind on the side of sports supply, there is low quality, low efficiency and low efficiency of sports products and services, which cannot meet the people’s needs and expectation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nhance the people’s sense of acquisition as the pursuit of value,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of sports, strengthening multi suppl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ports supply, enriching the supply of products,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sports supply, innovating supply mod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ports supply,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upply to high level, high quality and high quality and to raise the people’s sense of gain.

Key words : sports sociology;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 sports supply; supply-side reform; sense of gain; new era

收稿日期: 2019-04-11;修回日期:2019-04-26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40);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GJ14-56);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QJY1251514)。

第一作者简介: 房殿生(1976-),男,黑龙江齐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通讯作者简介: 蔡友凤(1980-),女,湖北洪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质健康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20X(2019)06-0012-06

标签:;  ;  ;  ;  ;  ;  ;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体育供给侧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