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建议_科技论文

宁波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建议_科技论文

宁波市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状况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宁波市论文,非国有论文,状况论文,建议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宁波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概况

(一)非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非国有企业在宁波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市统计局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530家,其中国有企业只有54家,而集体企业有392家、私营企业有1641家、外资和合资企业有826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国有企业476家,占企业总数的98.4%;工业总产值1515.6亿元,占93.0%;新产品产值177.2亿元,占99.2%;销售产值1471.9亿元,占93.0%;出口交货值449亿元,占99.1%;利润总额102.9亿元,占88.8%;利税总额169.6亿元,占79.4%;职工年平均人数64.4万人,占96.3%。

2001年与2000年相比,规模以上企业数、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增加627个、201.9亿元、66.9亿元、197.7亿元、64.6亿元、27.8亿元、50.4亿元,增幅分别为22.4%、14.1%、59.8%、14.3%、16.6%、31.6%、30.9%(见附表)。

(二)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技术创新是非国有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年销售上亿元的有37家。全市规模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有700多家,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达255种。继波导、韵升成功上市后,还有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接受上市辅导,全市三年共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100多家。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600亿,同比增长42.7%,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0%;新增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3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5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取得明显成效。

在宁波市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非国有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市现有的107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基本上都建在非国有企业中,152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都是非国有企业。全市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二是营造“以人为本、科技立业”的企业文化;三是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四是制定和实施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五是加大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六是引进和培养人才,构筑技术创新人才高地;七是支持科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八是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分析宁波市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情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努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角,并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如韵升集团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已先后承担两项国家863课题,其中“精密机芯机器人化柔性自动生产线”的完成,将传统的八音琴引入了当代高新技术领域,并获得了省、市、区科技进步一等奖;“N52-N53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使韵升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并大大缩小了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差距。他们建设起了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架构:第一层次是承担公司重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研究的韵升高新技术研究院,研究院下设机电研究所、磁体工程研究所、光电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150多人;第二层次是各产业技术中心,围绕用户界面的规格系列化的开发及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承担相应产业的技术改造任务;第三层次是以工人技师或每个员工为主体的企业微观中心,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小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

200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规模以上企业类别

单位数 工业总产值 新产品产值 销售产值 出口交货值  利润总额  利税总额 职工年平均人

(个)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数(万人)

2001年总计 3530

1629.6

 178.7

1583.3

 453.2115.9

213.7

  66.9

国有企业

54

 114.0

  1.5

  111.4

  4.2 13.0

 44.12.5

非国有企业 3476

1515.6

 177.2

1471.9

 449.0102.9

169.6

  64.4

集体企业

392

81.24.6

  79.117.1 5.1

  8.9 4.3

私营企业

1641

343.1

  25.0

 32.9126.220.0

 33.721.6

港澳台资企业491

227.9

  13.1

 223.1

  121.816.7

 24.311.9

外资企业

334

197.4

  27.8

 192.8

  73.5 14.5

 20.86.5

非国有企业占有率(%) 98.4

93.099.2

 93.099.1 88.8

 79.496.3

私营企业占有率(%)  46.5

21.114.0

 2.1 27.8 17.3

 15.832.3

2000年总计 2803

1427.7

 111.8

1385.6

 388.688.1

 163.3

2001年比2000年增加 627

201.9

  66.9

 197.7

  64.6 27.8

 50.4

增加(%)

22.4

14.159.8

 14.316.6 31.6

 30.9

二是以大专院校和研究所为后盾,不断培育自我创新能力。如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就是余姚某企业与浙江大学开展合作的产物,自1996年创办六年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大力开发新产品,资产、销售收入分别从168万元和1960万元增加到1亿元和2.2亿元。宁波天邦饲料研究院已成为省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开发的不少项目多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列入国家科技部火炬和星火计划,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由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他们大力倡导“天道酬勤,敬业兴邦”的文化理念,在公司内部形成敬业爱岗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是注重人才引进和挖掘职工的创新潜力,增强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如三星集团每年花3000万元用来引进人才,聘请的一位日本专家年薪100万元。为了上手机项目,把韩国12人研发团队整体引进。还在全体员工中大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每年安排500万元合理化建议奖资金,去年有一位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得奖金73万元。

四是重视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以不断提高企业自我创新活力。如天安集团建立全员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将员工分为管理、技术、服务和操作四个培训类别,规定了各类、各层人员的培训内容和标准,使培训既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又能满足个人发展的要求。2001、2002两年,共完成各类培训103期,受训对象达1900多人次。在有组织地开展全员培训的同时,对于员工主动参加的与工作相关的自考、函授和职称考试培训等,公司不仅提供带薪学习、考试假期、报销学习费用,还为员工购买学习资料,聘请教师来公司进行辅导。

(三)宁波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1999年,宁波市委、市政府把科教兴市作为宁波新世纪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宁波市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起步阶段,技术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的实施,各级科技部门和科技群团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企业家和科技人员一致称赞和热烈拥护。

宁波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七方面工作:

1.切实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活动。199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之后又围绕《决定》相继制定了《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等10多个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还制定了《宁波市技术创新特别奖实施办法》,市人大审议通过了《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

2.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1999年,即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当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1.5亿元,比1998年的9217万元增长了62.7%,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2%,其中市本级科技投入9186万元,占市本级财政支出的3.8%;2001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达2.5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3.1%,其中市本级科技投入1.1亿元,占市本级财政支出3.3%。1999年以来,我市通过投入1.67亿元支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带动了企业投入6.54亿元资金。

3.在重点企业中建设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在重点企业中建设了107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其中21家成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还在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了128家厂办研发中心;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与高校、研究所共建了一批研发机构,或向大学研究所寻找技术依托,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联盟。

4.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园区创业中心建设,使之成为技术创新创业的载体。目前全市己拥有各类创业中心8家,入园企业200多家,有2000多位科技人员在创业中心进行技术创新和创业。其中宁波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留学生创业园;市科技园区投资1亿元建设了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建立了浙江省博士后宁波创业基地、宁波博士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现已引进1200多名科技人员,其中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达300多人。

5.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在甬工作的博士从1998年的37名增加到现在300多名,硕士从700多名增加到现在的近2000名。为引进高素质人才,宁波市专门设立了博士科研基金和创业基金,三年来共支持了60位博士、100多位硕士以及120多位留学生进行技术创新。

6.引进共建技术开发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1999年以来,以企业为主体,累计引进共建了中科院软件所宁波开发中心和广博纳米工程技术中心等66个技术开发机构,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浙大校长潘云鹤和孙优贤等院士主持的国家级工程中心均在甬设立了分支机构。

7.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科技人员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充分发挥甬籍院士(共有82位两院院士)这一宝贵的智力资源,组织一系列高层次的院士活动,如院士故乡行、院士系列报告会、院士与企业家对话等;二是积极引进和举办高层次学术活动,为宁波科技人员与国内外专家接触对话提供方便,如最近举办的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系列会议、第八届联合国际计算机会议等;三是举办宁波市学术大会(已举办两届),积极鼓励各级学会开展学术交流,为众多的宁波科技人员提供交流学术成果的舞台;四是评比优秀论文和青年科技奖,表彰成绩突出的优秀科技人员。

(四)科技人员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科技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实施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科技人员出身的企业家,对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波导自1992年创办以来,两次创造奇迹——曾经是国内最大的寻呼机生产基地,1999年投产波导手机,第二年就成为国产手机老大,靠的就是公司有一班博士、硕士出身的领头人。曾是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的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吴天星,以他为第一完成人的“舜大肉鸡全价料研究”项目,获1996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促畜禽生长果寡糖产业技术研究”项目获2000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9月,为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他组织专家自带项目和资金,在余姚创办了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专门攻克技术难度大的特种水产全价饲料,先后开发出的10大系列60余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宁波市名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还十分关注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断解决环保、安全和品质优良三个难题。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研制出特种优质饲料,做到畜产品、水产品中没有任何药物残留,肉质鲜美度、嫩度和肉中肌苷酸等有效物质含量还得到相应提高,且饲料利用率高,排到海、淡水中的污染物减少50%,大幅度减少鱼虾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为表彰他在技术创新中的突出贡献,宁波市人民政府为他颁发了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奖金30万元。

创办于2000年6月的蓝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依靠科技人员的力量开发出了SXU静音液压系统、RY直线驱动系统两项高新技术产品和STE系列压力蒸气灭菌器。RY直线驱动系统被确定为宁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01年通过欧共体安全认证,产品批量出口,成为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直线驱动类产品的生产基地。在RY直线驱动系统的开发中,年仅26岁的张焱,刚进公司不久就挑起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重担,带领一班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改进,终于获得了“国内首创”的专家鉴定意见,并被评为浙江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优秀成果、宁波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获得“宁波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贴息资助。张焱也因此被评为2002年度宁波市江北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三、问题和建议

(一)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宁波市的非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如在152家高新技术企业中,113家产值不足亿元。从事研发的高层次人才缺乏,科研投入力度不够,进行科研开发的实力不足。由此带来了自主知识产权少,模仿抄袭较多,在知识产权日益引起重视的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面临侵权诉讼危险较大。

2.技术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已取消,但新的鼓励政策还没有建立,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期股、期权等激励政策还没有出台,有关推进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在建立技术创新体系过程中,还有不少计划经济观念指导下的行为需要加以改进。

3.科技和人才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宁波市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力还不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技术和人才尚难以给予足够的支撑,不少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碰到的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表现尤其突出的是由于缺少高层的行业实验测试中心,一些企业的新产品测试难度很大。

4.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亟待健全。目前,宁波市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因资产规模、效益指标和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普遍感到贷款担保难,并缺乏科技风险投资的支持。

5.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一是大学还没有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仍然以教师发表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级别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水平;二是科研院所规模小,投入不足、装备老化、技术储备下降,发展后劲不足。市属16家科研院所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一家。科研院所的科研方向与宁波市的主导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联系不够紧密。

6.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较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由于税收政策偏紧等因素,科技中介服务发展不快,技术市场发育不健全,影响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服务的积极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7.科技工作者普遍关心的学术交流、职称评定等方面还没有引起政府和企业各界的足够重视。尽管近几年来宁波市的学术氛围得到较大改善,但科技工作者学术和信息的饥渴感仍然很强烈。政府主管和评定技术职称的做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再加上非国有企业对科技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没有引起重视,重“用”不重“养”现象还有一定的普遍性,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的“死角”明显,科技人员的社会承认问题和长远利益受到影响。

(二)建议和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宁波非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已逐步弱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已成为众多企业家的共识。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宁波科技实力不强,高层次人才缺乏等矛盾一时还难以得到很好解决,宁波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任务很繁重。要努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成为技术创新的“护航者”,高校和研究院所成为技术创新的源泉,金融机构成为技术创新的“加油站”,形成全社会都重视和支持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建设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企业要从文化投入、资金投入、情感投入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建设企业文化,凝聚人心,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使每个员工成为技术创新的细胞;增加经费投入,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相应的研发机构;制定技术人员创新激励机制,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奖励,使他们有一种被集体和社会认同的荣誉感;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科协组织,并赋予科协相应的职权,关心科技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关心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职称评定,使他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企业就象自己的家。

2.创造良好技术创新环境。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坚持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形成全市各地、各部门的领导都关心和重视技术创新工作的良好局面。各级政府要与时俱进,用全新的观念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针对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形势,重点推进《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的落实和《宁波市专利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加大专利执法力度,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宁波市技术成果入股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制定《宁波市鼓励科技企业实行股权激励的若干意见》,以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科技群团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科发展。

3.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要深入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技术创新源泉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高校要转变固有的教师业绩考核模式,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要更加贴近经济建设,贴近当地主导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建设行业实验室和测试中心,为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服务。

4.加快融资支撑体系建设。制定《宁波市鼓励科技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规定》,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要尽快启动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宁波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结合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逐步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贷款的担保机构;完善风险投资发展环境,吸引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来我市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以实现风险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撑。

5.推进技术市场发育进程。科技中介服务是连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源头的纽带,也是中小企业的技术依托所在。要利用计划单列市的优势,加快建设重点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技术咨询、项目评估、科技人才、创业投资、技术经纪、专利事务、无形资产评估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一条“龙”似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体系。要完善科技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科技信息服务。要推进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设,加强企业技术需求库、科技项目库、技术专家库的建设,为企业建立一条畅通的技术交易渠道。

6.引进培养技术创新人才。要建设好创业服务中心,加大创业基金投入力度,吸引和支持国内外科技人员带项目来甬创业。要设立以引进和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的科技专项计划,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奖励和促进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激励科技人员投身于技术创新活动。加快出台期权、期股等激励科技创新的措施,逐步使企业成为科技人员聚集的主体。

标签:;  ;  ;  ;  ;  ;  

宁波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建议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