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案治疗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_彭璇

涟源市人民医院, 湖南涟源 4171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患者)与研究组(40例患者),并分别为其采用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肝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7.5%、72.5%、97.5%,对照组则分别为62.5%、45%、6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要比治疗方案更加优秀。

【关键词】肺结核;慢性乙型肝炎;2HTES(LfX)/4-7HTE;2HRZE/4HR;疗效

我国是结核病与乙型肝炎的发病大国,据调查,我国活动性肺结核的数量已超过5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数量也超过3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已经超过1亿,可见我国在结核病与乙型肝炎的防治上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局势[1]。对于肺结核,临床对以化疗药物进行抗痨治疗,但是治疗中使用的一些药物会对肝功能造成损害,同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也会损伤患者的肝脏,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谨慎,必须兼顾安全与有效两大要求。本文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试探究、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患者)与研究组(40例患者),具体资料如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岁~75岁,平均(55.32±11.67)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6岁~74岁,平均(55.47±11.2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对比可正常进行。

纳入标准:①与《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中肺结核的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均相符;②对研究中涉及的药物无过敏史或禁忌症;③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

排除标准:①年龄不足18岁;②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疾病、肿瘤;③患有精神类疾病;④妊娠哺乳期女性[3]。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治疗方案,前2个月使用300mg异烟肼H、450mg利福平R、1.5g吡嗪酰胺Z、750mg乙胺丁醇E,每日1次;后4个月使用300mg异烟肼H、450mg利福平R。

研究组采用治疗方案,前2个月使用300mg异烟肼H、600mg利福喷丁T、750mg乙胺丁醇E、750mg链霉素S(500mg左氧氟沙星LfX),利福喷丁每周2次,其他药物每日1次;后4~7个月使用300mg异烟肼H、600mg利福喷丁T、750mg乙胺丁醇E。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需每日服用3次复方甘草酸苷,每次2~3片,保肝。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各项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形式表示,检验卡方值。计量资料使用(±s)形式表示,检验t值。两组的数据若统计计算为P<0.05,那么则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分组结果中。

2 结果

2.1 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

研究组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肝功能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和肺结核均是传染性较强的疾病,虽然我国给予了大力防治,但是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并在近些年来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对于肺结核,临床多选择联合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是这种方法容易造成肝功能受损,尤其是对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已经存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而言,其肝功能会经一部受损,不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患者的痛苦也会加重,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因为急性肝坏死而死亡[4]。因此,在为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要对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考虑。

本文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选择了、两种治疗方案,从结果可知,研究组具有87.5%、72.5%、97.5%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比对照组(62.5%、45%、65%)更高,同时其各项肝功能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疗效和安全性都高于。其原因在于,虽为肺结核的标准联合化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肺结核症状、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但是方案中的吡嗪酰胺与利福平都有较大的肝毒性,可加重肝损害[5]。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国内外医学工作者认可的则以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喷丁取代中的吡嗪酰胺和利福平,新的代替药品肝毒性较小,对肝脏的损害较低,故疗效和安全性更高[6]。

结语:

与方案相比,方案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上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采用这种治疗方案的患者不仅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更高,其肝功能也不会出现严重损害,可谓是既安全又有效,临床应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华欣,余洪吉.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效果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31):30-31.

[2]王育强,刘送妹.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7,38(03):435-437.

[3]吴恩强,池宏亮,陈江平.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4):4823-4825.

[4]翟兴菊.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随机对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1):1459-1460.

[5]宋立彬.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5):621-622.

[6]韩莉.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效果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05):62-63.

论文作者:彭璇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不同方案治疗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_彭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