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北流供电公司 537400
【摘 要】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自动化、通讯、计算机、信息、传感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加快了电网智能化的趋势,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本文针对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的设计思路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线损;智能化管理体系;设计思路
引言
没有传感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就不可能实现系统状态的在线分析与辅助决策,没有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柔性输变电技术的集成根本无法完成电力的自动调用与电网即时平衡,同样,没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流还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文字卡片等单一的形式,时时双向互动只是美好的愿望和想法。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智能化线损体系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一、设计思路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成功应用到电力生产、配变、输送的各个环节,以现有运行电网为骨架的电网智能化建设进展加快,智能线损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或减少线损损失、把更多的电卖给用户是供电企业管理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传统的线损管理,智能化线损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面向用户和市场,以供电运行网络为基础,采用现代计算机、通讯、信息、传感、测量及控制技术,构建集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于一体的智能化供电网络,以期实现由拉闸限电向需求侧用电管理,由被动防窃电到用电时时监测,由事后电量结算到当期准确计量,由以人工手动为主向自动在线完成,由主要监测大型用户到覆盖所有用户的转变。同时系统能够适应和满足多种新型电器装置即时接入系统所引起的用电量的变化,自动平衡网内用电,从而降低线损损失,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二、智能化线损管理的体系架构
按照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原则,以国家智能电网标准和建设规范为导引,以提升线损管理绩效为目标,结合线损管理工作的实际与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由“组织体系—技术体系—保障体系”构成的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结构,在“组织—技术—保障”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中,组织体系是基础,技术体系是手段,保障体系是促进。整个体系可分成三个维度:“组织—技术”维度、“保障—技术”维度和“组织—保障”维度。
三、体系特点
1、实时性
系统能够在线动态计量、监测各类用户用电量及需求侧用电变化,可进行分压、分线、分区、分台变等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实时线损计算、分析和评价;各类数据、信息瞬时收集、传递、共享,虚假信息甄别剔除;供电站所设备、线路、装置工作状态在线监测。
2、互动性
互动性是指系统使用多种通讯手段和工具可与用户随时交流、沟通,用户也能够向供电企业反映需求、投诉等各类信息,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平等,消除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误解与隔阂,以提高电能交易效率,改善供电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自适应性
智能化线损管理系统可以在线监测配电、输电、送电以及用电情况变化,根据预设方案按照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供、输、配、用”四个环节的优化平衡,防止或减少因负荷突然变化或者意外供用电故障引发的大面积停电,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
4、可拓展性
智能线损管理系统是一个模块式开放结构,系统由多个专业功能模块按照网络协议连接在一起,可根据管理内容的增加或者用户提出的新的功能要求,添加新功能模块,丰富扩展系统功能。
5、可视性
智能化线损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各种可视性窗口,如供电网络结构、设备装置性能参数、用户区域分布等。还可在线显示用电化趋势、智能装置运行状况、故障点位置、故障诊断判断结果与对策等图形界面,操作简便,便于快速决策。
四、基本原则
根据智能化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按照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电网建设的有关规范、供电线损管理相关规定[30],结合现有电网基础和运行状况,坚持新建与改造并举、效率与效益并重,采取系统化设计思路,统筹设计系统功能,突出系统的安全、实用、便于人机交互等特点,实现技术体系与管控体系的有机结合。智能化线损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六项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是系统设计的第一原则和目标。系统设计要提出安全管理机制,即无论发生任何情况,系统都能正常运行,整体系统与各子分系统和功能模块之间既有可靠的联络方式,又能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情形下,自动切断连接,确保局部故障不影响系统的整体,各功能模块之间互不影响。对于人为行为,系统应设计相应的权限,防止越权操作和误操作。对于可能出现的系统崩溃、死机、电源意外中断等恶性事件应该具有备份恢复和备用电源,以确保系统的安全。
2、可靠实用原则
系统设计要选择合理的拓扑结构,选取简明的连接机制,选择可靠的技术体系和元器部件,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系统的实用性体现在界面清晰、内容完整、操作简单,可实现人机交互对话,具有学习培训功能。
3、功能集成原则
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测量传感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具有电网运行线损监测、远程计量与控制、数据在线传输、线损计算及分析、故障定位与诊断等多种功能,可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详细、可靠、无误的支撑和依据。
4、兼容扩展原则
鉴于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系统设计采取开放结构、分层设计和标准化接口,为后续硬件扩充、系统升级、功能模块添加留有空间,确保智能电网线损管理功能拓展与系统升级的要求。
5、效率与效益兼顾原则
以实现系统功能为前提,系统的建设应把对现有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和新建智能设施统筹考虑,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合理选择体系结构和智能化元器件,在保证系统效率的基础上,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
6、便于维护原则
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依赖于对该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系统硬件设备、软件部分、数据库便于维护,各组件都具有自检和自诊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石超峰,章国庆. 关于电网络中负荷均衡时的线损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0(03)
[2] 刘甲庆,张皓,章健. 中压配电网计及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理论线损计算[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06)
[3] 宋菁,唐静,肖峰.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J]. 电工电气. 2010(03)
[4] 贺先豪,彭建春,龚演平. 配电网降低线损的误区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01)
[5] 曹蕾. 农村电网线损管理探讨[J]. 广西电力. 2009(06)
论文作者:吴振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6
标签:线损论文; 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在线论文; 技术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用户论文; 《低碳地产》2015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