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控措施论文_张玲

我国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控措施论文_张玲

广州市安健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11495

摘要: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往往是由于缺乏职业病防治意识,没有配备应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如通风、除尘、排毒等设施。因此,参与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危害程度预测及防控等能力,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做好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从源头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维护劳动者相关权益。

关键词:煤矿;职业病;防控

前言

职业病不但给患者本人造成身心痛苦,同时还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因职业病的特殊性,治疗困难,时间长,医疗费用高,劳动者因职业病返贫、致贫的情况在一些矿区及周围农村地区大量存在,甚至发生因职业病纠纷处理不当而群体闹事、上访事件不断。在采矿过程中,从矿(岩)内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矿物质氧化以及放炮,人员呼吸、作业地点所产生粉尘等,使井下空气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氧含量减少,另一方面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浓度增加,不但损害了作业人员的健康,而且有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气体、粉尘爆炸。因此,必须认识矿山生产中所遇到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证作业场所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1我国煤矿职业病概况

病人的基数大,据卫生部资料,截止2010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占总数的990.21%,在2010年报告的23812例尘肺病新病例中,87.42%的病例为煤矿尘肺,57.75%的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煤矿行业职业病病发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例为1.2万例。说明多年来累积的粉尘危害一直处于持续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没有达到卫生标准,工人没有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或者防护措施不力。粉尘危害严重不但损害了作业人员的健康,而且有时还可能造成粉尘爆炸。

2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2.1 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

矿山作业场所中粉尘主要为煤尘、矽尘、电焊烟尘等。矿中不同,所产生的粉尘种类也不同,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巷道喷浆及井下支架木材用量多时,作业人员还可接触到水泥尘和木粉尘。作业人员呼吸了粉尘浓度超过限量的含尘空气,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患矽肺、石绵肺、滑石肺等尘肺病。有些粉尘内还含有放射性物质,被人体吸入体内,导致放射性疾病、皮肤病等。有些粉尘还有爆炸性等危害。

矿山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臭氧、盐酸、硫化氢、氯酸钠、苯系物、硫酸、酞胺、聚合氯化铝等。矿井空气中的主要有害气体包括CH4、CO、CO2、SO2。CH4主要来源于煤层、岩层的析出CO、CO2主要来源于爆破工作、煤尘和瓦斯燃烧、煤炭自燃等;SO2主要来源于含硫矿物氧化和含硫矿物中爆破工作;H2S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的腐烂、硫化物遇水分解、煤和岩体中涌出等;NOx主要来源于爆破工作;ClO2、Cl2、盐酸、氯酸钠、聚丙烯酞胺、氢氧化钙(作为废水处理时添加的一种絮凝剂)主要来源于废水处理系统,O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维修车间电焊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①二氧化氮这种气体毒性比较大,能强烈地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它和呼吸道的水分化合形成硝酸,造成肺部肿大。②二氧化硫对眼睛和呼吸系统有较强烈的刺激性。③硫化氢能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并能使人体血液中毒。④一氧化碳能驱使人体血液中的养,使血液缺氧致命。⑤氨能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

矿山所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性质是:①气味 氨有剧臭味;二氧化硫有强烈的硫磺臭和酸味;硫化氢具有臭鸡蛋味;二氧化碳有微酸味。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可判别其是否存在。②比重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比重大于空气,一般处于巷道的底板处;氢、甲烷气体、氨、一氧化碳、氮的比重轻于空气,一般处于巷道的顶板出。③溶水性 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能溶于水,利用这种性质,可通过洒水喷雾来吸收净化空气。④爆炸性 甲烷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氢在爆炸界限内可发生爆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如井下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劳动中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由于光线不足而引起的视力紧张等;不良体位:长时间处于某种姿势(煤矿井下工人在特殊的劳动条件下,致使滑囊急性外伤或长期摩擦、受压等机械因素引起滑囊炎),或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设计等。

2.3 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

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如巷道空间狭小;缺乏必要的卫生工程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照明设备或通风量、照度不足,井下潮湿低温等,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噪声等措施、设备或有而不完善、效果不好;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缺陷。

3 煤矿职业病的防控对策

3.1 开展矿山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专项整治

确保《职业卫生防治法》得到切实执行。并将其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督促矿山企业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措施,确保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建设工程主体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把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预防关;督促矿山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机构、配备必需的监测仪器和工作人员,加强粉尘监测工作、落实作业场所综合防尘措施,完善工人定期检查制度、尘肺病人疗养制度以及尘肺病档案管理和报告制度。

3.2 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尘技术及装备

1、强化煤层注水措施,防止煤尘的产生。煤层注水是粉尘防治工作的治本之举。因此,一方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管理和监察执法,通过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督促煤矿企业按有关规定采取煤层注水措施;另一方面煤矿企业要合理组织生产,编制注水设计、构建注水系统,积极实施注水措施,以消除粉尘源。2、推广使用水炮泥和放炮洒水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量。使用水泡泥和放炮后进行洒水是进一步减少粉尘产生量的有效措施,投入少、效果好。各煤矿企业应加大对爆破人员的安全教育,消除工人因嫌麻烦、担心影响进度而偷工减料、放弃执行这些措施的行为。3、加大煤电钻供水装置的研制力度,实现煤层湿式打眼。《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应采取湿式打眼。但由于现用的煤电钻供水装置存在严重的漏水现象,技术不过关,不仅影响工效、恶化作业环境,而且也给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直接影响了湿式打眼措施的实施。应强化对煤电钻供水装置的研究和开发,以促进湿式打眼措施的贯彻实施。4、装备喷雾洒水和除尘装置,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除尘装置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曾被煤矿大量采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仍应督促和鼓励煤矿企业积极采用,同时增设喷雾洒水设施,以进一步降低矿井风流中的粉尘浓度。5、加强个体防护措施,把好尘肺病防治的最后关口。应按规定为所有接尘职工配备防尘口罩、并监督职工作业时佩戴,减少进入人体的粉尘量,有效防止尘肺病的发生。

3.3 控制噪声危害

1、降低声源噪声。通过研制和选择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来降低声源噪声。例如,提高机械加工和装配的精度,平时注意检修,减少机械的撞击和摩擦;对风动工具可采用改进工艺等技术措施,以焊接代替铆接、以液压代替锻造。2、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噪声的场所内部墙壁应用吸声材料,以降低车间内部的混响声。产生噪声的机器常伴有较强的振动,因此必须在机座下,地基上装设减振装置,即可铺设具有一定弹性的软材料,如橡胶板、软木、毛毡、纤维板等。局部声学技术措施有消声、吸声、隔声、隔振、阻尼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噪声传播的具体情况,分清主次,互相配合,综合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加强个人防护。由于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原因,经常需要矿工在高噪声环境下坚持工作,此时佩戴护耳器是保护矿工听觉器官不受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的护耳器是耳塞,由软橡皮、软塑料等制成。4、接触噪声矿工的听力保护和健康监护。矿工应进行就业前体检,以发现就业禁忌证和取得听力的基础资料;对在岗矿工进行定期体检,重点检查听力情况,如发现有明显听力下降者,应及时采取措施。(5)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如实行工间休息制度,休息时应暂时离开噪声车间;还可采取矿工轮班作业制,缩短矿工进入高噪声环境的工作时间。

总之,尽管目前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总的情况看,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需要我们在今后加强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雪涛,马骏.我国地方煤矿职业危害现状调查报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1)

[2]常全新,杨霞,程亚琪,马玉华.某钢帘线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1,12(05):196-197.

[3]王庚,陈永青.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问题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4(01):172-173.

论文作者:张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我国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控措施论文_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