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1]2001年在《关于我国中学主体性教育的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目前主体性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本文选定中学主体性教育作为研究的主题。本文从我国中学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动因、基本内涵、实施原则、教育模式构建以及主体性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孙长青[2]2004年在《中学学生主体性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是基础教育一直在探导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把教师作为主体,学生看作客体。教育、教学围绕教师设计,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似乎不是自己的活动,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它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满堂灌是其表现形式,强制性是其根本特征。它不仅脱离了社会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地损害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本文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学说,侧重论述了中学主体性教育的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的问题。 文章首先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现状和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反思的角度出发,着力论述培养人的主体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出主体性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未来目标。文章较为系统地归纳了目前中学主体性教育过程中关于师生关系的各种流派的主要思想。文章回避了理论工作者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关于主客体关系的争鸣,按照马克思“主体是人”的哲学思想,就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等做了一些肤浅的探索。对于主体性教育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文章归纳了目前我国中学主体性教育实验的途径,即:1、从自学能力入手,发展学生独立的自主性。2、从情感因素入手,发展学生的自觉能动性。3、从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发展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文章通过较为典型的案例的访谈、分析与研究,分别就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主学习与自我引导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与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理解,以期探索出一条真正有效地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考量与研究之后,得出叁点启示,即:1、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充满学生活动的教学过程是关键。2、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首先应关注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3、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主体性形成的保障。文章同时还揭示了影响主体性教育实施的因素及在新时期主体性教育对师生、对课堂的要求。最后,文章指出在中学实施主体性教育,就是解放“人”的教育;就是大胆放手,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去闯,在中学学生主体性教育研究中文提要实际生活中锻炼成长的过程:就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形成具有自我教育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过程。
崔艳叶[3]2018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无涯,教育的本真不在于学会知识,而在于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和发展。主体性教育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经济社会条件的日渐成熟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教育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得出相应的启示,提出相应的对策,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也有利于切实减轻师生语文教与学方面的压力。但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教育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迫于应试压力,主体性教育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问题。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本论文设计问卷调查,发现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实现高中语文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对策,尝试解决目前高中教学长期存在的费时而低效的问题。论文共分四部分。绪论部分,交代高中语文主体性教育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总结述评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对概念进行分析界定,阐明研究思路、重难点及创新点。第1章,依据笔者在光山叁高的教学实践,对光山四所高中的部分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问题涉及学生对主体性教育的认识、主体教育的创新方式、教学环节的利用、教师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情景化教学模式等,从调查结果中发现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主体性教育认识不足、主体性教育方式创新不足、提问环节利用不充分、教师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教师对自身主体地位的作用认识不全面、情景化教学模式作用不能在主体性教育中得到彰显。第2章,依据笔者对光山四所高中的问卷调查,从教育理念尚未完全转变、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尚未建立、教育环节贯彻落实主体性教育不足、主体性教育评价机制尚未完善等四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主体性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3章,结合笔者在高中教学的实践以及现状考察,原因分析,站在教师的视角,分别从细化主体性教育内容、如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有效利用教学环节、如何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四个角度出发,提出实现高中语文主体性教育的具体对策。从而让主体性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应用中得到更好地发展。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也是创新之处。最后,结语部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研究取得的进展、欠缺之处以及未来有待改进之处。
陈光鹏[4]2015年在《论语文课堂中的学生主体》文中提出学生主体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反思和寻求语文课堂中的学生主体是建构现代课堂的重大主题之一。新课改以来学生主体在语文课堂然中更是备受关注,而备受关注的学生主体在语文课堂中却正在经受着痛苦和彷徨。对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的理解必须从无知变为有知,熟知变为真知。本文在界定语文课堂中的学生主体概念的基础上,寻求语文课堂中的学生主体深厚的哲学史、心理学、教育学话语背景。通过对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的概念本身的结构性分析和哲学史、心理学、教育学话语背景的探求为语文课堂中的学生主体的理解奠基,从而在此层面上确立讨论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的话语基础。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内涵至少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强调个体的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2.实践功能上强调学生的认识、价值、审美主体等。3.主体生成发展说强调学生的未完成的永恒生成状态。4.主体性的本质是强调学生强调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的自觉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师生关系中的学生主体说强调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以主体性为前提的地位。探求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内涵的根本目的在于关注具体的语文课堂的学生主体生存。正是在获得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内涵基础上,挖掘出具体影响语文课堂中的学生主体存在的要素。影响语文课堂中的学生主体存在的要素主要有研究文本、语文教材、教师行动中的关注等。通过对研究文本中的表述、语文教材、教师行动中的关注等要素的考察,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的彰显背后的遮蔽得以显现。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要从从无知到有知、熟知到真知、真知到真行离不开对于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遮蔽的原因以及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问题的解蔽之道的寻求。本文正是以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遮蔽的原因作为基础,寻求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解蔽的条件、机遇和道路。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问题的解蔽之路的寻求,至少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学生从减除自身受压抑的条件到自身独立的觉醒。第二,确立学生主体在语文课堂中的逻辑先在性位置。第叁,语文教师的学生主体观念的完善。第四,以学生主体观念促语文教材改革。
王宁[5]2007年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实现素质教育。笔者将“参与教学”应用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实现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的融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讨适合课程特点的参与教学的方法。论文首先对参与教学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国内外参与教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作者对参与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内容主要包括:参与教学的特点、实施参与教学的原则,以及实施参与教学的教学策略。其次,笔者以所在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承担的基础性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尝试实施参与教学。教学实践中,采用对比研究法。以盐城卫生学校学生为个案,通过一些典型的方法和教学案例,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参与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表明实施参与教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提出实施参与教学值得深思的问题
钟金珠[6]2012年在《主体性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主体性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为追求的教育,这一思想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相符合。本文首先通过对文献分析、整理的方法,对主体性教育的含义及其特征进行系统梳理,以实现对主体性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内涵较为科学的把握。本文的重点和创新之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将主体性教育理论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激活教材内容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探索发展性学科评价体系以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作用,发挥历史教育的学科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本文就本人在主体性教育理念下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总结,旨在进一步促进自身教学与教研能力的提高,加深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有效地实践历史新课改革。
杜好[7]2014年在《小班化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培养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向21世纪的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追求个人的全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的个人,同时也应是具有个性和主体性的人,发展人的主体性已成为顺应历史与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小班化教育就是在缩小班级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主体性意识的培养,通过对教育理念、管理形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能动而具有个性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小班化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本文主要从班级规模、管理观念、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四个角度探讨了小班化教育中促进学习主体性培养的价值和优势。论文以重庆市巴川小班实验中学为个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巴川小班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创新之处进行提炼和总结,以探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培养方面为更好地开展小班化教育提供可操作的模式。论文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和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综述,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并说明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小班化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培养存在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主体性教育理论、教育公平理论、人本理论,从理论的高度来看小班化教育为学生主体性培养提供的平台。第叁部分,小班化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培养的价值分析。主要从班级规模、管理观念、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四个维度探讨了小班化教育中促进学习主体性培养的价值和优势。第四部分,个案学校在学生主体性培养方面的具体实践。主要介绍了巴川小班实验学校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实行班级值周制度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生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第五部分,小班化教育中关于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思考与建议。主要包括了个案学校在学生主体性培养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以及相关思考建议。
胡青青[8]2014年在《魏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在现代日趋开放的教育大环境下,在人们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也越来越认识到主体性对于我们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主体性的人需要主体性教育,而主体性教育需要主体性教育管理予以引导和保障。纵观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教育管理的研究已经转向了如何激发被管理者主体性的研究。因而,研究魏书生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如何激发被管理者的主体性出发,对魏书生的主体性教育管理实践做了探究。首先,介绍了魏书生的教育管理经历,并对他的教育管理经历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魏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即主体性、性善论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理论;再次,就魏书生的主体性班级管理、主体性学校管理和主体性教育行政管理等主体性教育管理内容体系展开了详细分析;然后,总结了魏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实践的特征,即教育性、技术性、服务性、统一性、可接受性;最后,对魏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实践进行了评价,认为魏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实践是中西方管理思想融合的典范,是教育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主动性的成功典范,是优秀教育管理改革的航标灯。
王攀峰[9]2005年在《主体性教育实验的回顾和反思》文中研究说明主体性教育实验在25年(1978—2003)中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主体性教育实验的萌发阶段,二是主体性教育实验的成型与发展阶段。在回顾主体性教育实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叁点反思:(1)主体性教育实验从单项实验走向整体实验不应只是一种“形式”的深入;(2)主体性教育实验既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又有赖于教育技术的开发;(3)主体性教育实验研究要根植于教育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参与。
姚巧斌[10]2003年在《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主体性教育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本文对主体性教育理论及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着力推行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者从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课题实践。根据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原则,采用等组实验的方法,在实验班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在探究中通过思维加工,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者在课题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采用Z检验进行检测,对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也做了测试。 结果表明:在高中开展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我国中学主体性教育的研究[D]. 李文.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2]. 中学学生主体性教育研究[D]. 孙长青. 苏州大学. 2004
[3].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崔艳叶. 信阳师范学院. 2018
[4]. 论语文课堂中的学生主体[D]. 陈光鹏. 广西师范大学. 2015
[5]. 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D]. 王宁.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6]. 主体性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 钟金珠.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 小班化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培养探究[D]. 杜好. 西南大学. 2014
[8]. 魏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实践研究[D]. 胡青青. 淮北师范大学. 2014
[9]. 主体性教育实验的回顾和反思[J]. 王攀峰. 当代教育论坛. 2005
[10].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 姚巧斌. 福建师范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