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干预用于眼外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80 例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眼外伤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次基础上接受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 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HAMA 评分差异不显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护理值得在眼外伤患者护理中应用。
【关键词】眼外伤;疼痛护理;焦虑情绪【中图分类号】R8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95-02
眼睛是人和外界交流的器官,其生理位置和生理功能具有特殊性。眼睛的生理结构也更加精细、复杂,受伤后修复难度大[1]。部分突发性眼外伤可能致盲或致残,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对外伤和手术引起疼痛的主观感受,进而影响预后质量。因此,本文以80 例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疼痛护理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缓解焦虑情绪中的作用,探讨有效护理眼外伤患者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收治的眼外伤患者80例,男性59 例,女性21 例。年龄15~56 岁,平均年龄(33.8±11.6)岁。眼外伤类型:运动伤41 例,击打伤16 例,交通事故伤14 例,爆炸伤9 例。单眼受伤64 例,双眼受伤16 例。
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外伤类型、眼受伤数量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眼外伤基础护理,如遵医嘱及时使用降眼压剂,应用止血类药物控制出血,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疼痛护理,包括以下几点。
(1)以正确体位安置患者,降低眼压。协助患者翻身,使患者身体处于舒适状态。控制饮水量,每次饮水量不超过300ml;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防止眼压升高导致眼痛。
(2)主动与患者交流,关心和安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患者的态度和情绪是否真长,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给与患者情感支持。耐心接待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患者的顾虑,以免患者对病情胡乱猜忌,缓解焦虑情绪。
(3)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
(4)护理操作时保持动作轻柔、稳妥,避免护理操作刺激患眼,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5)加强健康教育,用其他患者的成功案例鼓舞患者,举办眼外伤患者座谈会,让患者主动说出个人想法,让患者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提高信心,降低疼痛阈值。
1.3 观察指标护理前后,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量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水平变化情况。护理后,依据疼痛评分标准(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分数0~10 分。0 分:无痛;1~3 分:轻微疼痛,患者可耐受;4~6分:中度疼痛,疼痛对睡眠有影响,患者可耐受。7~10 分:重度疼痛,患者疼痛难忍,需服用药物止痛。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疼痛程度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 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HAMA 评分差异不显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眼外伤疼痛是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眼睛的生理功能特殊,轻微刺激都能造成患者失明,多数眼外伤患者存在短暂性失明或一过性失明,导致患者心理承受巨大压力,加重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心理压力,滋生焦虑情绪,从而陷入恶性循环[2]。基于影响患者疼痛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患者的心理角度出发,通过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从而减轻疼痛程度。
帮助患者翻身、控制患者饮食进水、保持大便通畅、护理操作时保持动作轻柔、稳妥等措施可减轻避免引起眼压升高带来的疼痛,减轻患者对疼痛的生理感受[3]。而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是基于心理因素的护理措施。眼外伤手术属于精细型手术,患者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安静的环境也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营造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和治疗,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干扰,让患者集中精力面对治疗,还能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树立治愈的信心[4]。保证护理动作轻柔、准确不仅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还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在环境护理方面,应随时调节病房温度和湿度,病房温度因控制在25℃,湿度在50%。在沟通方面,采用和蔼、亲切的预期与患者沟通可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积极的交流预期还可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使患者在心理上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和烦躁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5]。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提高患者自我缓解焦虑情绪的能力,如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的情绪,减轻对疼痛的感知。让患者参加病友座谈会可让患者接受来自病患的鼓励,树立治愈的信心,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压力,缓解疼痛敏感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疼痛护理后,患者的HAMA 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疼痛护理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观察组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后,VAS 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
参考文献:[1]林颖. 心理护理在眼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09:239-240.[2]叶庆云,赵妤岚,梁彩红,吴艳珠,张润红. 护理干预在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9:68-69.[3]周学瑞,黎岳婵. 疼痛护理干预对于眼外伤患者的影响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1:150-152.[4]阿拉坦其其格,金晓丽. 探析焦点式心理护理应用在眼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5:3036-3037.[5]龚润心,钟红婷,林琳. 对眼外伤患者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5:2916-2917.
论文作者:彭文岚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外伤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焦虑论文; 情绪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