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文化性之我见
李印平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 德阳 618500)
摘 要: 社会性和文化性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性,新闻语言的实践与社会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根植于文化的,新闻语言也不例外,文化是新闻语言存在的人文生态语境,新闻语言也反映着文化的样式和发展。本文旨在讲述新闻语言的文化功能,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新闻语言的文化性。
关键词: 新闻语言;文化性;文化功能
先有语言,后有新闻,语言的产生离不开文化的土壤,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文化息息相关,新闻语言作为语言的下属分支同样离不开文化的培育,因此,新闻语言具有文化性。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不同的时代,新闻语言扎根于传统文化又反映着当时当地的文化状况,同时又构建着新的文化。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就是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时使用的语言[1]。新闻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的新闻语言指的是新闻中的文化符号,即有声语言和文字,广义上的新闻语言不仅包括文化符号,还包括图像、颜色、体态等非语言符号,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一般是指狭义上的新闻语言。
一是要调整建设监理招标投标模式。应根据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特点,及时调整原先一家监理单位监理一个县或多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工作模式,按照全省、单个地(州、市)或临近几个县同一年度项目为一个标的,采取联合体招标投标形式选择建设监理单位。要求参加招标投标的联合体必须由具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所需的各项资质及专业技术力量单位组成,确保监理具体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二、新闻语言的文化功能
新闻语言主要有继承文化、传播文化、构建文化、交流文化的文化功能[2]。之所以说,新闻语言能够传承文化,一是因为新闻语言是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新闻语言是一门语言,是和语言一样深受民族文化影响的,在新闻报道中,也会使用受众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二是在一些软新闻中,新闻语言也会用来讲述历史故事,讲述传统文化,这些语言文字的记录,都是对文化的传承。
新闻语言还有传播文化的功能。在新闻媒介越来越泛滥的今天,人人都接触新闻,时时都可以看到新闻语言,中国人可以听“美国之声”,美国人可以看中国新闻联播,而不论是“美国之声”还是新闻联播,都具有文化性,人们在观看新闻语言时就同时接收到新闻语言里的文化,从这个角度讲,新闻语言传播了文化。
杨,仍然是三北防护林的主力。那些大片大片的阻沙林带,经纬纵横的农田防护林网,大都是杨树。杨,横之即生,倒之即生,折而之又生。顽强至极。
新闻语言还有构建文化的功能。在“感动中国”这类新闻节目中,新闻语言是对新闻人物做出了隐含地价值判断,赞扬了他们做出的贡献,传播了中国正能量,构建了真善美的社会风气。
新闻语言具有交流文化的功能。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语言的即时交流功能发展迅速,在很多社交媒介上,受众可以在看到新闻的同时就可以产生回馈,传播者也可以即时回答,新闻语言是可以产生双向交流的。
三、新时代如何发挥新闻语言的文化性
(一)发扬优秀民族文化
在发挥新闻语言的文化性,使用民族文化语言时,作为面向广大受众的新闻媒体要注意不要误用滥用,例如“活色生香”这个词本来是用于花朵妍丽、女子貌美或者文字书画逼真,在新闻报道中却常用于形容舞台节目甚至城市,是典型的误用,这种误用广泛传播会对受众形成缪导,所以,践行新闻语言的文化性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秉持着小心谨慎的原则。
新闻行业应当承担责任,在新闻语言中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例如央视新闻联播在国际锐评美国时引用了“令人喷饭”“怨妇心态”等词引发一波关注,其中“令人喷饭”就是来自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形容十分可笑的意思。这些用词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语言审美,蕴含着丰富的底蕴,渗透着民族的智慧与经验,是践行新闻语言文化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同时还是文化本身,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体,同样承担着发扬本民族文化的责任[3]。
“将军说了,大日本帝国,非常尊重孔子的,孔庙在大日本帝国也有着特殊礼遇。你们,如果要出殡,皇军是同意的,但孔庙里那些国军,要交给皇军处理。”
实验B:设计拼组的背景图纸,培养学生的数形转换及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根据图纸拼组胚珠,在实践中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发挥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时也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紧跟时代潮流,弘扬忠、孝等优秀传统文化,做正确的价值判断。民族文化不局限于传统文化,践行新闻语言文化性还应该积极吸取现当代优秀文化。
(二)紧跟时代的步伐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语言词汇进入了一个快速被创造又快速被淘汰的时代,这就要求新闻媒体紧跟潮流,仔细分辨,在其中攫取适合的部分,填入到新闻语言中去,例如2010年热词“给力”就曾经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现今“给力”一词已经被收入新华字典,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践行新闻语言的文化性,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多学习不掉队。
(三)坚持党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在当今多种意识形态并立,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在践行新闻语言的文化性时也必须坚持这个原则,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四、结语
新闻语言是作为文化符号而存在的,因为新闻语言具有文化性这种基本特性,所以,新闻语言是具有文化功能的。现今,随着传媒界的发展,新闻语言的文化性的具体实践出现了新挑战,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扬民族文化,坚持党性,增加新闻语言的文化底蕴,不断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郑艳.论新闻语言的文化性[J].传媒论坛,2019,2(8):94-95.
[2]谷士伟.新闻语言的文化性与规范性分析[J].商情,2017(34):281.
[3]姜淑霞.刍议广播新闻语言的文化性与规范性[J].新闻传播,2017(1):85,87.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24-0293-01
标签:新闻语言论文; 文化性论文; 文化功能论文;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