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以及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裂缝问题,一旦出现裂缝,不仅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其安全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近几年,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为困扰施工人员的一大难题,为了减少裂缝所造成的危害,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预防以及控制,从而保证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对建筑项目施工中开裂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之后论述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材料是由水、砂石骨料以及水泥等材料通过一定配合比制作而成。属于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因为混凝土材料的自身原因,以及其变形、约束等情况,硬化成型的混凝土结构之中会出现非常多的微裂缝、微孔隙或者是气穴,并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出众多的水化热,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持续上升,进而出现很多裂缝。
1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成因
1.1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引起的裂缝
结构体型的变化和突变以及在重要位置未设置伸缩缝而引起建筑物出现裂缝,这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这几个原因基本上都是因为建筑结构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当这几方面的问题出现后,建筑物局部的应力也就会变得太过集中,而使得建筑出现裂缝。
1.2由于温度所造成的开裂问题
由于混凝土材料容易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若是外界条件或者是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动之后,则混凝土结构会发生变形问题,同时若是变形遇到阻碍,那么其结构内部会出现拉应力,若是拉应力已经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则会产生温度裂缝。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得知,在建筑物会中温度应力可能会与承载应力相同,甚至会大于承载应力。
1.3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施工工艺的质量也是直接影响建筑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工程作业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因为不正确的施工方法,会导致钢筋混凝土在每个方向都会产生裂缝,并且钢筋的不同因素以及不同走向等问题都会对裂缝的宽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振捣工艺不准确、没有在混凝土硬化前进行充分的沉实和搅拌,都会使得建筑产生裂缝。
2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解决途径
2.1科学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并对其配合比进行合理控制
若是混凝土材料中所使用的骨料具有较强的吸收率,并且骨料含泥量相对较大,则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强的干缩性;反之若是骨料粒径较大并且具有较强的级配,可以降低混凝土材料众多水泥浆用量,因此可以使混凝土结构保证较弱的干缩率。由于水泥的使用可以产生水化热,若是掺加粉煤灰则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也就可以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小的水化热,有效减少了混凝土材料中单方用水量以及水泥用量,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的体积收缩。另外将适当的高效减水剂添加到混凝土材料之中,可以使混凝土具有更强的和易性,使混凝土材料有较强的抗离析以及抗渗性,可以用于泵性。
在开展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之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比如说构件截面大小、浇捣技术以及操作水平等等,对混凝土材料的坍落度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对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适当的调整;在选择骨料时,为了使其骨料级配得到优化,应当适当的掺加使用粉煤灰或者是高效减水剂等材料,以使得水泥用量得到降低;考虑使用低碱或者是无碱的外加剂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筑结构设计的楼板配筋
除了结构设计外,建筑工程的楼板配筋等方面问题也应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工程在结构设计时,因为楼板在配筋的方面有钢筋直径过大且间距过大问题,这就导致建筑工程在使用后会出现裂缝现象。要想从结构设计中确保楼板在配筋方面不引起工程出现裂缝,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进行楼板配筋时,务必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配筋直径除要满足有关标准要求外,还应该尽量细,之后就是要缩小钢筋间的距离。这些都对预防工程在使用后出现的裂缝问题具有一定作用。
2.3对于温度裂缝的处理手段
热胀冷缩是很多物体均会存在的一种特性,混凝土材料也不例外。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弹性空间相对较小,若是温度突然发生骤变,则会造成开裂问题的发生,所以在开展温度控制时,需要对构件内外的温度差加以妥善的平衡,同时要求阈值不超过20度。若是构件需要接收热养护升温处理,则需要对升温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做到缓慢升高,以使温度应力得以消除。混凝土浇筑作业需要尽可能的避开温差变化幅度高的夜间以及高温环境下;在开展混凝土搅拌作业时,可以通过喷水降温手段来对原材料进行处理,并对搅拌装置进行遮阳保护。为了加快热量散发速度,需要考虑使用逐层浇注技术;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施工时,则需要使用逐层浇注技术,并在适当区域使用施工缝,若是温差过大,还需要使用有效的保湿保温技术,并对混凝土材料实以长期的养护。
2.4施工裂缝的防治办法
在施工阶段混凝土拉裂问题的出现几率相对较高,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应当先润湿模板结构,之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拆模阶段需要防止较大的偏动发生,使整个拆模作业可以于坚实规整的平面中平稳进行。在完成拆模作业后,应当及时开展填土施工,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发生应力松弛问题。在处理预应力管桩等各个构件时,应当时预留孔中心管腔保持在平直状态。若是需要运输各个建筑块,则应当使用垫木并对其进行固定处理。若模板需要进行吊装,则应当利用手架加以固定。并牵引绳的使用来提升加固效果。最后需要将暗梁放在易裂的边缘区域,保证该区域的配筋率,以使得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拉伸得以提升。
2.5不均匀沉降裂缝的预防与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必要的勘察工作,全面了解地质的实际情况,根据收集到的参数来对地基的类型以及开挖深度进行确定,进而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另外,针对软土地基,需要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提供地基的施工质量,从而减少沉降裂缝的出现。
2.6强化混凝土养护措施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开展必要的养护工作。后期养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够正常硬化,增加其强度,并且不受或者很小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首先,在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由于质地较为脆弱,为此需要避免在混凝土表面放置重物,进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以及稳定性。其次,当混凝土完成拆模之后,仍需要实施有效的养护策略,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浇水处理,为混凝土提供一个湿润环境,除此之外,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需要增强混凝土的抗氧化性。
3结语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建筑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加强及严格把控建筑施工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对建筑的施工而言,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混凝土裂缝问题不单单对建筑的施工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还会对后期的使用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这些问题成因来看,要想做好具体的裂缝控制和预防工作,一定要从整个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入手,特别是要主要针对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赵艳红.浅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及解决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
[2]施亮.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
[3]程涛,王招龙.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与预防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
论文作者:丁伯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论文; 应力论文; 骨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