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地铁交通的发展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铁论文,我国论文,交通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的普及,由于道路资源的低效率分配利用以及市区道路的结构性缺陷等原因,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城市的交通速度问题,不能仅仅把希望寄托在无休止的增加道路上,而轨道交通正是解决长期交通堵塞的较好方案。轨道交通全称叫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指城市中大运输量的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凡是以电能为动力、采用轮轨运行方式的交通系统、运行速度大于30公里/小时、单向客运能力超过1万人次/小时的交通系统均称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目前国际轨道交通类型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磁悬浮列车等。
轨道交通在运量、速度和运行方式等方面明显优于私家交通和传统公交,其中地铁具有运行速度快、运送能力大;舒适、准时、占地面积小、节能、少污染;对地面无太大影响(噪声小,无振动,不妨碍城市景观);不存在人、车混流现象,没有复杂的交通组织问题;不侵占地面空间;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地铁的运输能力要比地面公交汽车大7~10倍,单向每小时可运送4~6万人·次;轻轨单向每小时可运送2~3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的客运量每小时最多也只有1万人·次。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最慢都在3公里/小时以上;地铁行驶的速度更快,例如旧金山地铁最高达128公里/小时,广州地铁三号线设计速度是120公里/小时。且轨道交通以电力作为动力,基本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巴黎1000万人口,轨道交通承担70%的公交运输量,这一比例在东京是80%,莫斯科和香港是55%。而在北京,居民乘用地铁和地面公交车的出行比例不足30%,其中地铁又不及公交总量的15%。上海市地铁一号线长度不到公交通车里程的0.5%,但日均客运量达35万人·次,占公交总运量的5%左右。这足可见轨道交通的潜力。
一、地铁建设的前提条件分析
地铁建设由于其建在地下,难免出现施工条件相对困难、工期长、环境艰苦等一系列条件的限制。然而,真正制约地铁建设的因素是经济性问题——往往一个地铁车站就需要人民币十几亿元,而若利用相同资金建设高架道路,至少能修2公里长。因此,对于地铁建设必须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要建设地铁,就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城市人口。按资料统计分析,城市人口100万应作为城市地铁建设的宏观前提。若按照理想主义的标准,应以100万人100公里地铁、200万人200公里地铁的标准修筑地铁。
——城市交通流量。根据城市人口多少评估该城市是否需要修建地铁只是一个宏观前提,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已有30多个。其中一些省会城市是在建国后的40年中发展起来的,道路系统较完善,机动车辆不多,地面上各种原有的交通方式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虽然人口超过100万,但除市中心区交通问题较多外,从总体上看,交通问题并未严重到必须修筑地铁才能解决的地步。因此,有些专家认为,城市交通干道是否存在单向客流量2万人·次的情况(包括现状和近期预测)应是我国判断是否修建地铁的“分水岭”。同时,即使存在这一情况,也只能是在采取增加车辆和拓宽道路等措施后仍无法满足客流量的增长时,才有必要考虑建设地铁。
——城市地面、上部空间进行地铁建设的可能性。我国城市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相比,在交通等问题上存在不同:国外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促使交通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城市中心区土地的超强度开发,建筑容量、商业容量、业务容量过分膨胀;原有道路框架不胜重负,其地面、上部空间已在可能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开发,调整余地不大。我国城市中心区在交通问题上往往表面上和国外发达城市相似,但实质上存在一点不同,我国的地面、上部空间并未充分开发,地面存在很大的改造调整余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这种特点。
另外,地铁的路网规划也应满足城市交通对地铁的要求,并考虑城市发展的远景、人口、交通运输量的增长趋势和城市地面、地下建筑状况等因素。
二、地铁的建造和运营
目前地铁每公里的造价多则8亿~9亿元,少则4亿~5亿元。但各个城市不尽相同:以每公里的造价计,北京地铁地面路段造价3亿元,地下部分造价5亿元;上海一号线平均造价4.4亿元(1992年价格),上海二号线平均造价7.7亿元;广州一号线平均造价6.87亿元(另一说是7.8亿元),广州二号线平均造价4.91亿元(另一说是5.3亿元);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平均造价5亿元;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平均造价4.15亿元;成都地铁预计造价4亿元,青岛地铁预计造价2.7亿元(成本价)。
如此巨大一笔资金,该如何筹集?在德国,各城市的地铁与轻轨建设资金60%出于联邦政府,其余由州、市政府承担。在巴黎,地铁建设资金40%来自中央政府,40%由大区政府提供,另外20%由巴黎地铁公司自筹解决。在香港,政府划拨沿线土地给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商务经营方式获取资金,政府为支持地铁建设认购了约85亿港元的公司股份。北京地铁一线、环线及天津地铁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上海地铁一号线共利用外资3.94亿美元(以德国政府贷款为主,约占总投资额的40%,其余部分由中央政府给予特殊政策,地方政府自筹)。
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一投资改变为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也不例外。近年来,在上海、广州、北京地铁建设项目中,本着以地方自筹为主,适当利用外资的原则,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地铁单凭客流运营收回成本在全世界还没有先例,北京市政府以往每年用于地铁的运营补贴接近10亿元,近年来每年为5亿元用于补亏。广州地铁一号线2000年运营亏损2500万元,2001年的运营成本达2.3亿元。而香港地铁每年赢利10亿港元,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地铁经过之处,商业兴旺,楼盘升值。国内地铁必须有如此的经营头脑和营商氛围。广州地铁计划二三十年后实现赢利。
三、我国地铁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规划前景
第一阶段:1965年7月1日,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但技术与社会背景使得中国地铁建设未能持续发展。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广州地铁相继开工,全国10多座城市要建地铁或轻轨,掀起了轨道交通建设的小高潮。但资金不足、建设标准盲目,造成地铁造价急剧上涨,被国务院暂停审批地铁的立项。
第三阶段:从1998年开始,以抓建设标准、抓车辆和设备国产化为新的起点,以降低地铁造价为目标,以上海三号线和深圳一号线为依托项目,众多城市又重新申报,预计到2030年,包括已运营和新建的线路总长度可达800公里,而不同形式的轨道交通系统总长度约2000公里。
近10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都纷纷策划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已有20多个大城市在不断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和可行性研究。“十五”期间,国家投资8000亿元用于城市交通轨道建设,建成总里程达到450公里,其中用于地铁建设的投资约2000亿元。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是4个已有地铁的城市,但地铁运营总量远未挖掘分流公共交通的潜能。北京地铁的客运量的最高记录是208万人·次,而纽约地铁每天的客运量都超过2000万人·次。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铁路,呈倒“U”字形状,总投资58.64亿元,全长40.8公里,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铁路线。上海到“十五”末,已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并成为全球第8个轨道交通线超过200公里的城市。
深圳、南京在20世纪末地铁建设申报获批。深圳雄厚的财政实力与特区窗口的实验功能,也许令深圳争得地铁项目相对容易;而南京这个从1985年就开始申报地铁建设,得到国家立项前就已经为地铁项目的筹建投入3.5亿元的城市,在1999年12月30日,得到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2382号批文《关于审批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的通知》,南京迅速申请了3亿元国债用于地铁建设。
目前为止,重庆市动工的是轻轨而非地铁,但从一份《重庆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图》,可以知道重庆市早在1996年就预留了地铁的空间。青岛市从1987年开始筹建地铁工程,现在则提出了地铁造价中国最低的概念。国务院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批准过沈阳地铁建设项目,并已在沈阳东郊破土动工,后来因故搁置;1993年和1998年,沈阳分别筹划建地铁,也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但因种种原因仍未能动工;2005年,沈阳地铁建设规划正式获国家批准,预计地铁一号线2010年4月通车;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2006年获批,远期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网总长251.8公里,由3条骨干线和3条辅助线组成,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5年)为建设2条总长50.3公里的线路,建设车站37座,总投资179.5亿元,2006年到2011年,先行建设2号线工程,总长26.4公里,总投资97.8亿元。
国家发改委指出,“十一五”期间交通发展规划的重点是:综合运输大通道和枢纽;能源运输、集装箱运输系统;城际客运与城市群、大城市交通;西部交通;农村交通;交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交通安全与国防交通建设。建设运输的大通道,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更是重点中的重点。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届时至少会有300公里长的由地铁、轻轨、城市铁路组成的轨道交通网。而从1863年修到现在的伦敦地铁只有461.6公里,始于1900年的巴黎地铁只有200公里长。2002年,北京市出台了轨道交通新的规划方案: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的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而原来的规划北京的轨道交通线路只有13条,总长408公里。未来10年内,北京轨道交通将以每年40公里的速度增长,市民在五环内使用轨道交通能在20分钟内到达目的地;二环以内步行5分钟内就能找到一个地铁车站,公共交通设施将成为八成左右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其中一半的人将经常使用轨道交通。到2020年,上海将形成540公里左右基本完整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为期30年的远期规划中,上海的轨道交通全长780公里。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发展策略委员会通过的《深圳市轨道网规划》报告提出,深圳未来25年需要建设365公里的地铁、轻轨,共需投资约1200亿元。
从2005起到2020年的15年里,广东省将投资1390亿元,建设9条铁路,打造珠三角快速轨道交通。2020年将形成珠三角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并打通广东通往全国各地的铁路经脉。截至2005年年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国内20多个城市在建或准备建设和规划中新的轨道交通线,线路总长超过4000公里,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发展轨道交通势在必行,但必须适当控制各城市地铁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合理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必须顺应城市的总体规划,这不仅可以解决城市交通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拉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使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