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马王堆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间歇清洁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间歇清洁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压力的变化,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泌尿系感染和肾积水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实验组的减少程度显著比对照组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肾积水发生率和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清洁导尿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感染率和肾积水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间歇清洁导尿;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
近年来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脊髓损伤患者常并发神经源性膀胱【1】,表现为尿储留或尿失禁。易引发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2】。临床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膀胱训练、辅助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间歇导尿等【3】。本院就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取得满意的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80例,男性53例,女性27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89±2.57)岁,损伤平面:C4-713例,T5-127例,L1-417例,S1-53例,损伤程度:完全损伤2例,不完全损伤38例,膀胱功能障碍:尿潴留35例,尿失禁5例,运动神经元损伤:33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7例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对照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0.07±2.83)岁,损伤平面:C4-712例,T5-128例,L1-417例,S1-53例,损伤程度:完全损伤1例,不完全损伤39例,膀胱功能障碍:尿潴留34例,尿失禁6例,运动神经元损伤:31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9例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面积、损伤程度、膀胱功能障碍、运动神经元损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膀胱功能训练,具体方法:①诱导患者排尿。给患者提供隐秘的空间,嘱患者放轻松,对于颈、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患者,可以通过寻找扳机点,例如轻叩耻骨上区,牵拉阴毛,对阴蒂或者阴茎进行挤压,予以肛门牵张,同时可以给予患者听水流声、口哨声等,用热毛巾敷于患者的下腹部。②Crede手压法,对于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给予Crede手压法帮助排尿。护理人员由轻到重,由外向内,对患者的下腹部进行按摩,待患者的膀胱缩成球时,将患者的膀胱底抵住,挤压膀胱,方向为前下方。患者排尿后,双手均摁于患者的膀胱处加压排尿,停止排尿后再压一次,尽量将膀胱内尿液排尽。对于尿失禁患者,方向朝会阴部,同时力度稍大。③Valsalva屏气排尿法 患者取坐位,放松腹部,身体稍前倾,屏气,将腹压传与膀胱、直肠和骨盆底部,将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腹部与大腿贴近,使腹部压力增加。在后期指导患者进行腹肌训练,促进排尿。
1.2.2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间歇清洁导尿,根据不同患者的残余尿量决定导尿的次数,所有患者每次导尿量不超过500ml,如果患者在叩击,挤压等方式能自主排尿超过100ml,且尿残余量少于300ml,则对该患者每6小时导尿一次;如果患者在两次导尿期间有自主排尿200ml以上,且尿残余量小于200ml,则对该患者每8小时导尿一次;患者的尿残余量小于80ml时,即可停止间歇清洁导尿。在对患者进行间歇清洁导尿期间,要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一般在1500ml~2000ml之间。一般晚上八点到早上六点患者尽可能不饮水。每周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和中段尿培养。
1.3评价指标
观察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残余尿及膀胱容量压力变化情况,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泌尿系感染和肾积水情况,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膀胱容量压力和残余尿量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压力均有改善,残余尿量均减少,和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压力和残余尿量的改善程度远远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有3例患者发生肾积水,肾积水发生率为7.50%,6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有15例发生肾积水,肾积水发生率为37.50%,2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52.50%;对照组患者的肾积水发生率和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4】。临床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是保护肾脏功能,防止肾炎、肾积水最后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膀胱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间歇清洁导尿能有效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免除了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或耻骨上膀胱造痿的痛苦【5】。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间歇清洁导尿能显著改善膀胱功能,减少尿残余量,同时能降低肾积水和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丹,王维,邸金娜等.间歇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32(3):260-261.
[2]刘淑芹.间歇清洁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6):541-542.
[3]沈蛇凤,袁蓉,陈柯等.间歇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0,36(17):2102-2103.
[4]刘健,邵寒梅.清洁间歇性导尿患者的疗效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5):433-434.
[5]邓水娟,周君桂,高钰琳等.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清洁间歇导尿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2):1114-1117.
论文作者: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患者论文; 膀胱论文; 损伤论文; 实验组论文; 泌尿系论文; 脊髓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