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空间组织形式_城市经济论文

中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组织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中国西部论文,组织形式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90(2004)02-0129-0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大范围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必须选择若干重点地区,有步骤地推进[1]。国务院《西部开发“十五”体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与辐射作用,促进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形成,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在这些重点经济带内选择合适的产业,对于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文讨论了西部重点经济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及应采取的发展战略与空间组织形式。

1 西部重点经济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

1.1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在西部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

经济全球化作用下,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方面。对于中国来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期,必须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为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尽快升级优化,国家必然将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并加快高科技产业向西部的转移,实现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1.2 西部重点经济带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现实基础

尽管从总体而言,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但也有一些省市如陕西、四川和重庆的综合科技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特别是重点经济带中的一些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此外,一些具有西部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在部分城市已初步形成基础,如“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军转民用工业,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部分城市相继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等,这些都是重点经济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基础。

1.3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改造传统产业的需要

西部重点经济带是中国老工业基地集中的地区,面临着传统产业比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不经济等问题,迫切需要在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对这些老工业基地而言,发展高新技术的经济作用不只是体现在信息产业将逐渐成为新的主导产业,更重要的在于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催化剂、粘合剂和倍增剂的作用,带动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注:杨志明.以信息化带动山西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http://www.sjrx.info/gov/qyxxh.htm).)。只要加大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高。

1.4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使西部摆脱资源、环境状况的限制

西部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大多为不可再生性资源。同时,西部地区总体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施加了很大约束。重点经济带现有的大多数产业存在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的现实问题。要使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在西部重点经济带的开发中实现由资源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也只有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使西部地区摆脱传统生产要素的地理限制,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 西部重点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1 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在全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西部重点经济带集中了大量的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和一大批专业的科技人才,拥有一批对国民经济建设至关重要的、为国防建设配套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竞争能力。特别是重点经济带中的西安、成都、重庆、兰州等中心城市成为科技力量集聚的核心。如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关中段仅军工装备系统就有134个企业事业单位,其中生产企业61个,研究所27个,职工28×人,其中各类科技人员9.7×人[3]。再如位于成渝经济带的绵阳,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防科研院所18家,大专院校6所,大中型骨干企业50家,各类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10万人,两院院士21人,集聚着大量重要科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在不同程度上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2000年西部12省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3.5×元,其中陕西省和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0.3×元和87.4×元,占西部12省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73.9%,在全国亦具有明显的优势(见图1,表1)。

图1 2000年西部各省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与全国对比

Fig.1 Comparison of value-added of high & new technology industries in China(2000)

表1 西部重点经济带内国家级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2000年)

Table 1 Main economic indicator of the new & high tech industry parks enacted by central government in Western China in 2000

高新区企业数 从业工业总

利润

人员 产值 (×元)

(人) (×元)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

2333

196967

324.33 268502

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 588

161235

432.68 320108

南贵昆经济区54097191

190.73 158089

西部重点经济带合计 3461

455393

947.73 746699

全国高新区合计20796 2509076 7941.99 5970344

西部重点带占全国比重(%)

16.6418.1511.93

12.51

资料来源:科技部,中国火炬计划年度报告2000,2001:8~9.

2.2 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和品牌,一批重大高技术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西部重点经济带内的高新技术产业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通讯设备与器材、电气设备制造、飞机航空器制造、生物工程及医药制造、科学仪器制造、新型材料等多个领域的许多行业,其中不少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开发生产的产品也在国内属于先进水平。特别是自1988年全国实施“火炬”高科技计划以来,重点经济带内的城市地区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优势,推进高科技产业化,使高新技术产业由初创逐步走向全面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基本构架已初步形成。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出现了四川绵阳的长虹集团、成都托普集团、陕西的彩虹集团等;在医药行业有成都地奥、恩威、重庆太极、桂林三金、西安杨森等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骨干高新企业和名牌产品。

2.3 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为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人员的创业离不开相关的创业服务机构。近两年来,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主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机构在规模上和数量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少服务中心已初步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2001年,西部重点经济带内共有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12家。这些创业服务中心都位于重点经济带的中心城市,有利于其服务职能的发挥。12家创业服务中心总计有孵化场地42.2×,累计毕业企业718家,2001年还有1569家企业正在孵化。总体来看,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西安,成渝经济带的成都、重庆、绵阳,南贵昆经济区的昆明、桂林等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成效最显著。

2.4 民营高科技企业和转制后的科研机构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多数科研机构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日益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如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关中段,高科技企业中90%是民营企业。在高科技企业集中的高新区,民营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位于成渝经济带的成都高新区,区内共有3600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3120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85%以上。重庆高新区共有企业262家,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占的比重约为三分之一,其余多为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已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的多元化格局。

2.5 存在问题

西部重点经济带的科技存量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由于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等原因,科技优势未能充分发展作用,难以形成合力。国家研究所、地方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协作和交流,无法形成有效率的区域创新网络;科研机构较强的开发能力与相对薄弱的地方产业基础不相协调,不利于起步阶段科技成果产业化转换和后期产业链的延伸。此外,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定位上存在明显的地区雷同现象,多数地区都提出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服务业和信息业比重偏低,重引进,轻创新,自主开发的产品少。加上西部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生产配套能力不足,高科技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投资不足且分散,风险投资体系尚未建立。由于缺乏大规模的投资,使得西部重点经济带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规模偏小。此外,由于用人模式僵化,工资水平较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高新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3 西部重点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战略重点

积极推进西部重点经济带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有相对优势和战略必争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实现“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以高科技武装的传统产业、以高科技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并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3.1 “错位”经营、与地区优势相结合的高科技产业群

立足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质量和素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地区技术、人才、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发展与地区优势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结合西部重点经济带的产业特点,着力构筑以下几个优势产业群体:一是电子信息产业。充分利用西部重点经济带中已经形成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重点领域包括信息网络及设备领域、软件开发领域、数字化视听产品领域等。同时要结合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二是生物医药行业。结合西部地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及生物技术优势,未来的10年中,继续扶持医药行业,加快其现代化建设。以现有的大型制药企业为中心,建成中国重要的中医药生产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三是先进制造技术。发挥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国防军工科研优势,使装备制造业增添新的活力[4]。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面向市场的应变力和竞争力。四是以国防军工为主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利用大中型飞机制造基地的有利条件,依托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贵州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等骨干企业和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飞行试验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单位,联合国内飞机研制方面的力量,在保证为国防建设提供先进的、高技术的军机装备的前提下,采取国际国内合作方式,加快发展新一代支线民用客机。要满足市场各种需求,开发和研制不同类型的专用飞机,扩大生产销售。不断开拓国外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的新路子,扩大合作领域,为民用飞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五是新材料领域。充分利用西部在新材料领域中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实施一批产业化示范工程,生产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能替代进口,又能满足长期内需的新材料和制品,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2 以高新技术武装的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特殊的空间指向性,因而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发展高技术产业更多地应是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即产业发展的重点应在高新技术产业链的中下游。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传统工业振兴的主要途径。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开发新产品;改造生产手段,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改进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5,6];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互连网和电子商务,改造传统的管理方式,重组业务流程,加强财务、销售、生产制造和采购等各个生产子系统的协同性;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采用世界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和创新能力,并不断在资源管理、物流配送、生产组织、营销和产业联系等方面进行创新,使传统产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3.3 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之一。西部地区要着力发展具有特色的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两大物流体系:一是发挥西安作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中国西部重要的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作用,建设以西安为核心、兰州为依托的贯通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物流体系,并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构筑沟通中国东、中、西部的物流通道;二是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交通和信息网络中心的地位,把重庆建设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并与宜宾、涪陵、万州相结合,构筑与东部贯通的沿长江物流通道和物流体系。同时,要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加大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和规划指导的力度,重点开发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公众信息消费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商品化、服务产业化、手段现代化。推进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金融、农业、制造业、商业、外经贸、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资源与环境以持、教育、医疗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4 西部重点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从发展条件和发展前景来看,西部重点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因此各地应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集中力量优先、重点建设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条件的地区。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城市和重点园区相结合的模式,形成网络化的空间组织形态。

4.1 发展两条高新技术产业带

结合西部重点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征及发展潜力,未来应着力构建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成-绵-渝高新技术产业带。两条高新技术产业带,分别以西安、成都和重庆三大都市经济区为核心,特别是要将西安和成都建设成为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研发中心,使之成为向其他地区提供技术的源头和基地。并通过与周边次一级中心城市的协同作用,使重点经济带内的各地区在技术上、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是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7]。西陇海兰新线关中重点段地区,是中国西部智力资源最密集、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在以西安为中心的近4的地域内,集中了约9×名科学家和工程师,8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1000多个科研院所和50多所大专院校,每年有2000多项科技成果问世。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建设,关中地区现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两个省级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咸阳电子工业区和渭南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集中了3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13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要把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并以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为依托,沿欧亚路桥延伸,向东与中原产业带、齐鲁产业带相连,构建中国沿欧亚大路桥的高新技术产业连绵带(图2)。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两个“中国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为依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吸引境外金融、投资机构进入高新区开展业务,使之成为西部地区与国际经济网络联系的重要结点。

二是成-绵-渝高新技术产业带。位于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的成绵-成渝高新技术产业带连接绵阳、德阳、成都、内江、自贡、宜宾、泸州、江津、重庆等重要的工业城市。该经济带的成(都)德(阳)绵(阳)地区拥有一批科技开发实力较强的科研开发机构和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现有各类科技人员32.5×人,两院院士37位,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各类高校22所。国家对该产业带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绵阳,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科技城”;国家批准在成都建设西部软件园和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重庆也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今后要增强成-绵-渝高新技术产业带在成渝经济带中的技术扩散和辐射带动作用,并进一步向南贵昆经济区辐射,带动西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与协作,向东与湖北沿江产业带、湖南萧湘产业带、长江三角洲产业带相连结,建成中国的沿长江的高新技术产业连绵带(图2)。

图2 连通中国东、中、西部的两条高新技术产业连绵带

Fig.2 Two belts of new & high tech industries expanding through western to eastern China

4.2 建设兰州、乌鲁木齐、贵阳、南宁、桂林等综合性的技术创新基地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区位选择性,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能成为研发中心。西部重点经济带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必须结合地区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8]。兰州、乌鲁木齐所在的西陇海兰新线中段和西段,贵阳、桂林所在的南贵昆经济区贵昆-黔桂线地区经济腹地广,产业关联度大,装备制造业比重高。因此应强化这些城市面向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之发展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基地;并与两条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城市相协作,承接高新技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4.3 建设包头、昆明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呼包沿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呼包鄂城市群,以包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为载体,建设中国重要的稀土高科技园区和新材料加工基地。充分发挥包头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稳定稀土初级产品的生产规模,加大稀土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力度与产业化力度,重点开发稀土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产业最终产品,着力提高稀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围绕地方特色的烟草加工业,提高烟草加工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为原有支柱产业增添新的活力;要强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和扶持以天然药物加工为主的现代医药、基因改良、花卉繁殖等生物技术,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生物谷”和辐射东南亚的生物技术交流中心。

4.4 其他以国家级开发区为载体的区域新兴产业空间

除了上述城市之外,其它如西宁、银川、拉萨、石河子等中心城市地区,要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区为载体,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并不断把高新技术产业推广应用到传统产业领域,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开发区的发展要结合地区优势,实现合理的职能分工,发展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城市新的产业空间;并通过产业的空间集聚,带动西部重点经济带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

5 西部重点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政策环境和法规保障。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层面考虑:

5.1 国家应着力构建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

中央政府应全力构建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如规范市场,完善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市场结构体系和规范化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公正、开放、规范的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改革投融资体制,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加大财政对新产品研制、中向试验和重大项目科研补助的投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力的完善的创业融资体系;大力加强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积极引导风险资金投入孵化器内的企业,使孵化器真正成为高技术企业的摇篮。

5.2 发挥地方政府职能,培植区域创新环境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多要素组成的体系。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体,都不能单独支配创新的全过程[9]。作为政府,在区域学习的创新体系中居双重身份:既是区域创新环境的主导者和营造者,同时也应通过组织变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地方政府应探索和实践依靠内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培植区域网络,建设区域创新环境,立足于区域内行为主体的协同作用而发展经济。从培植创新环境的角度出发,政府在引进新的项目、发展新的产业时,应从增强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发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产业,并注重企业联系和企业横向结网,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力量。同时,各级政府组织应建立职能综合、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公众参与机制和公众监督机制,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

5.3 强化科技创新微观主体的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微观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和人才等科研活动的行为主体。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推动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军工企业的优势和潜能,建立军民两用的灵活生产体系,应通过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务求在科研院所的体制创新、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释放科技人员潜能、军转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完备的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帅才和技术带头人,造就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群体。

6 结语

尽管从总体而言,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但也有一些省市如陕西、四川和重庆的综合科技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特别是重点经济带中的一些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重庆等拥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西部重点经济带的开发完全有可能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择优发展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依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部重点经济带的发展才可能突破传统生产要素的地理局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并进而辐射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于西部重点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实现“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以高科技武装的传统产业、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三业并举、三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明确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职能分工和功能定位,避免重复建设;加快发展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成-绵-渝高新技术产业带,强化以城市高新区为主的新的产业空间建设,结合地区优势,构建特色高新技术园区;使西部重点经济带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高新产业带、中心城市、重点园区相结合的网络化空间组织形式。

收稿日期:2003-10-28;修订日期:2003-12-18

标签:;  ;  ;  ;  ;  ;  ;  ;  ;  ;  

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空间组织形式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