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对现代技术进行有效利用,有助于电力系统总体技术的推进。目前,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到了一个高阶段,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提高和完善,尤其是对于用电需求量比较大、环境条件复杂等地区。因此,必须从技术和人力方面不断发展和提高,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得到全面的实现。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在概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
1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1.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通过应用多种能够实施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信息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和整体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保证电力系统各个生产、供电环节的安全、稳定、高效,实现整个系统经济效能的增加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电力系统关乎社会生产和生活,更应当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好发展阶段。
1.2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我国电力企业项目随着国家科学的发展进步,得到了不断提高的机会,因此其近年来发展迅猛,并且在领域内也成绩非常。电力系统运行越来越安全可靠,人们也对其十分放心,但是管理效率问题的重点关注,让不少企业开始筹备如何进行提率降本,从而也可以在用户需求的满足上给予一定提升。此种情况下电气自动化成为了当下的重点研究课题。其一,对于人们来说,电力已经成为不可获取的部分,而供电需求量的增加对电力质量来说是一种挑战,那么电力系统得到自动化运行后,便可以进行这些高要求的最大满足,从而实现电力系统服务智能化的最终目的。自动化的精准性也开始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各方保障,缩短供电时间,提高有效性,并且在安全性上也有所体现。其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良好应用后,可以给科研人员带来更多便捷性,很多从前无法实施的仿真工作,现如今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电气自动化对于电力装置的准确测试,也为以后系统的精准性奠定了扎实基础,不必再担心误差问题出现。
2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2.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就是在安装的过程中,把现代化的自动仪表装置与控制设备连接起来,形成双向的数字化网络。现场总线技术具有数据计算和数字通信的功能,通过控制仪表之间形成的网络系统,对现场的数据与信息进行监控,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化的控制。现场总控技术是一个开放而又分布的控制系统,通过层层的网络监控系统,实现对参数、报警、监控、显示等一系列的自动化功能。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总线控制系统就是分布式控制系统,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将设备的状态以及电量等收集到控制室的主控计算机上,然后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和分析,再对设备发出指令。
2.2主动的对象数据库技术
主动的对象数据库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监视与控制过程中,对于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主动的对象数据库相比于一般的数据库,具有主动功能以及对对象技术的支持。主动的对象数据库能够在系统内部实现对数据的判断和分析,以及对数据库中对象函数的控制,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与统一性,在数据的共享上,不会出现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视和控制可以向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2.3光互连并行处理技术
光互连并行处理技术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保护,光互连在输入和输出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会受电容负载的影响。光互连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无终端临界线长度的限制问题以及有终端线输出端密度的限制问题,同时传播的速度快,能够有效的减少时钟的扭转问题。
光互连采用的是光子传输和电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其宽度与长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对于电磁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为电力系统的高速数据通讯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1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的实现是通过信号控制,将电力变送器控制的用电量集中到主控计算机上,根据科学计算,进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再将形成的指令发送到控制系统设备上,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应用。通过对电力系统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利用计算机对运行设备进行信息处理,将处理后的信息与计算机相连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和安排。
3.2电气工程中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变电站实现自动化必须依赖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支持,因而在自动化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应切实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着力实现二次的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将传统的电力信息光缆更换为计算机光纤,从而实现运行管理与统计记录的自动化,并在操纵和监视系统的支持下,着力实现变电自动化,更好地管理和服务电力事业的发展,在满足自身操作任务的同时为电力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和远动系统,对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和监测,提高其运行管理水平。
3.3智能运行和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
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实现对整个电网的智能控制,对于某些模型不确定性、具有非线性和要求适应性很高的电力系统而言,传统的控制模式是无法满足要求的,智能运行系统可根据现场监测点的测量信息,由中央控制中心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发出相应的指令实现对相关设备的自动控制;同时,发生故障时自动定位故障地点,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故障发生后的定位、隔离、恢复供电都能逐步实现自动化,是一种最快捷和可靠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例如,我国某供电局10kV变电站至某开关线路第6号电线杆断路器过流跳闸,在采用GIS故障定位系统后,检测人员能够在人机界面上看到6号杆以后的片区颜色显示为灰色,再通过故障录波测距,就立即诊断出是6-9号杆区段间发生相间短路故障。
4结语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安全性,重视新技术的的发展,重视电力设备的日常检修,提高电力系统员工的专业素养等措施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力供应事业。
参考文献
[1]胡汉巧.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5(16):167-167.
[2]王孔怀.论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2,21(13):46-47.
论文作者:王蕾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故障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