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城市道路是国家的血脉,它的健康发展才会确保整个国家的繁荣和谐。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度的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也突飞猛进,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道路设计作品,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何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已成为现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1 不同功能道路的设计
在规划修筑城市道路前一定要考虑道路服务的对象,只有明确服务对象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道路规划。
1.1生活服务型道路
在生活服务型道路设计时,上下班车流是其的重点服务方,还有一些购物娱乐出行也包含在内,所以通过主干道搭配两条支路的设计形式,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由于上下班人群大多选择公交车出行,所以道路服务的重要形式是公共交通,政府专门规划出公交车道便其行驶。除此之外,自行车上下班以及步行人群的安全也不容忽视,这就使得在规划中人行道需要加宽,通过主干道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保障自行车的行驶安全。同时人行道绿化工作也要进行,使步行环境得以完善。在一些支路上,由于车流量少,非机动车道可以不设,宽度可以有所下降,但人行横道必须增加,从而保障群众过马路时的安全。
1.2 商业服务型道路
城中大型商圈是商业服务型道路的所在地,由于其周边购物广场、店铺、大型超市众多,这种道路主要是为了方便周边购物的人群,从而道路规划设计的重点便是行人安全与道路通达度。鉴于此,为了能够在有限的道路宽度下满足行人对于交通的要求,就无须设置过多的机动车道,双向四车道保障能够行车便可以。同时,为解决购物者乘车问题,保障行人自由过路,港湾式公交站的设计必不可少,也要加强人行横道的建设。因为商业型道路针对的是购物大众,所以行人的安全是第一位,要保障机动车有足够的时间缓冲,从而确保行人的安全。
1.3 园林景观型道路
市民娱乐休闲的需求也是除了上下班交通、商业交通外,城市现代化所应当重视的,所以,为了有效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使城市环境更加优质,城市风貌得到提升,道路沿线的绿化景观至关重要。行车道路绿化不仅使行车的舒适性提升,还使市民的生活休闲度提升。为了有效服务于步行市民,其设计选用两幅路布置,并要求有四成以上的绿化率,绿化效果要更加自然,同时拓宽人行道,选择开放式绿地广场形式设计。除此之外,港湾式车站与地铁口设计也是方便人群乘坐公交的必要设计。
1.4机动车车道宽度
机动车车道宽度是道路设计的重点,其宽度确定要根据道路限定的机动车行驶速度和安全车距。我国现行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是20世纪60年代由我国城建部门根据调查资料所制定的,规范中依据当时的车辆横向安全距离的经验公式,计算出机动车车道宽度和行驶限速指标。然而,我国的经济、城市、社会及人民的生活都在这半个世纪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道路上也由以往大型车、公交车居多转变为小型车与私家车占主体的道路形式,所以这些规范规章设定机动车车道宽度为3.5~3.75m,不再适合如今的城市建设,也不利于人民的安全。延续这种制度,不仅会使车流并道,造成堵车等路况出现,还会浪费城市土地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鉴于此,为了确保城市交通顺畅,交通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部门就要有所行动,新型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出台刻不容缓。
新的道路设计规范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工具的特点,并有一定的前瞻性,确定道路的设计等级和服务对象(小型车、大型车、公交车),建议如下:(1)一般城市道路设计,大车道宽度取3.5~3.75m,小车道的宽度在3.Om左右,并缩短路缘带宽度为0.25m;(2)在多公交行驶路段,道路设计要保证在交通高峰期公交车的安全行驶,因此若主干道路规划为双向4车道,机动车道平均宽度最好超过3.5m,如果设计成双向6车道或者8车道,机动车道路宽度应不小于3.25m;(3)对于其支路宽度,由于支路不强调车速,只关注道路的可达性,因此支路宽度最好不超过3.25m。
2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改进措施
2.1注重实现道路的节能降耗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节能降耗要求也随之加大,因此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也应该对其节能降耗需求进行满足。可从以下几点开始实施:
(1)细化道路分类标准。依照道路节能降耗要求中的公交优先和绿色交通要求,需要对其目前城市道路分类标准进一步进行细化,可以在城市主干道上对开发区、轨道交通、小城镇以及旅游景观主干道进行分类定义,同时可以定义商业步行街,为了能够对自行车的出行进行保障,可以定义自行车交通体系,设置自行车专用道。
(2)公交车专用道设计。现今对于道路设计和公交专用道设计,往往做不到同步进行,因此在道路设计中,往往所注重的只是大小车道设计,却往往没有考虑到公交车专用道需求,最后也只能在道路建成之后,才进行公交专用道设计,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成本浪费。所以在进行道路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公交专用道设计,实现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分道行驶,提高公交车交通运行速度,方便居民出行。
(3)步行交通系统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各种商业街和步行街出现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区域来说,应该将机动车交通全部分离出去,设置步行交通系统,其不但能够满足人们的购物、休闲需求,同时还能够欣赏城市旅游景观。
2.2研究道路交通的供需平衡
现代城市交通需要更合理,更科学地利用土地资源,要摒弃以往通过持续建设道路的方式来满足城市扩张所带来的交通需求。这就要求道路交通规划部门和有关设计人员充分做好调研工作,真正了解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所在,尽量通过修缮、拓宽干道以及增加支路等方式来改变现有的交通拥堵现状,尽可能地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因此全城的道路交通规划需要从宏观角度来统筹规划,才能满足各方交通需求。
2.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大力倡导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建设也是其中重点发展的对象,因此要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道路修筑和修缮等方式,促进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有效提高城市路网密度,提升城市面貌,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2.4全方位提高城市道路功能
首先,要提高道路服务意识,增强路边的各种标识设施建设;其次,在规划设计道路时,确定道路服务的主体;最后,尽量通过较小的修缮和改进工程来提升道路的使用功能。
2.5确定合理的交叉口间距与行人过街形式。
(1)交叉口间距与调头方案。一条道路上的交叉口数目越多,交叉口间的间距越小,交通事故率越高;交通出行时间越长,出行延误也会相应增加。城市道路上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与交叉口接入数目成正比。
(2)行人过街横道设计。为了确保行人横向交通的安全、快捷、方便,尽量减少乃至完全消除市民因过街不便而冒险违规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主要道路交叉路口与路段最好选择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的立交方案。
结束语
在城市交通道路建设中,城市道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因此,只有积极开展道路解决措施,将科学的优化设计理念融进城市道路建设流程中,才能够从更大程度上保证城市道路的功能和后续使用,保证城市道路的整体质量,提升道路的交通运输能力,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中居民的安居乐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斌.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门窗,2013,06:231-232.
[2]蔡智巧. 现代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问题的研究[J]. 科技资讯,2013,06:56.
论文作者:卜祥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道路论文; 城市论文; 交通论文; 宽度论文; 车道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机动车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