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产业化的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持续发展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80—05
目前,体育产业化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以至于接受。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现在都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敏捷的人在进行探索与尝试,获得了基本的理论实践内容。但就目前状况,仍存在两个问题,它们若隐若现,并未随着蓬勃发展的体育经济走入规范而呈减弱的甚至消失趋势,反而更为突出。如果不认真对待将会影响体育产业化的方向,制约产业化进程。
第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过程中,产业化内容更多的停留在低层次的流通领域,而不是以本体面貌结合以先进的经济手段来运作,也可理解为主体的投入匮乏将制约产业的发展,使市场无法健全,体育产业将成为无源之水;
第二,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产业化的体育经营内涵更多的需要专门人才和配套的规范来操作。培养后继的管理人才及商业行为的规范化将有助于体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为体育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的今天,长期发展体育,合理利用体育资源,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那么可持续发展便是日后体育经济工作的主导思想。
1 强化体育本体产业建设的完善, 以丰富的手段发展体育商品市场
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体育产业化本质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需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的规律来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指导思想是以发展体育的经济能力反馈于体育本身,呈良性循环态势,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满足人们对体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从1979年到1992年间初步提出体育社会化方针以来所形成的以出租场地、成立公司等取得简单利润的手段,到今天体育产业化方针给体育带来的新的活力,诸如集资渠道的宽畅、人才交流的灵活性,服务治理等软环境的完善,中国的体育产业正以极快的步伐迈进,越来越多的人士参与到其中。
但也应该看到,做为产业重头戏的体育竞赛的开发、使用、劳务经营、技术培训、人才的转让及体育彩票,离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竞赛、技术、金融市场还有相当距离。多数商业个体只能从事简单的体育相关产业商品的贸易,少数体育本体产业也是大的实体和政府经过联合合作的产物。目前体育经济的局部升温并未把新体育经济观念带入社会生活之中,因为体育用品的商业贸易不等于开发体育经济内涵。
产业化的基本特点是批量生产、规模经营。体育本体产业的主要交易场所就是体育场馆。充分利用现有场馆,本身就可以使体育商品达到批量生产,规模经营的目的。上海倾全力建设一流场馆,事实证明,不仅对体育本身起服务作用,它对市政建设的反作用亦十分强大,相应的市场改造无疑也完善了场馆的软环境,真正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从而引起规模效应,更好地为经济服务;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呈良性循环趋势。也就是说体育本体市场的被激活与持续发展的被保持。
对于物质形态的体育产品及非物质形态的体育产品来说,它们的基础是体育的本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回馈体育本身的经济含量应该是最大的一部分,如高科技含量对运动组织的贡献,运动个体、组织所得利益等。前者为体育竞技发展建立了科学保障,后者直接刺激了人员的主动性。良好的信誉度也是保证体育市场发展的一个环节,体育产品包括赛事、用品等,本体或相关产业都存在信誉度的问题。良好、积极的赛风,超期待值的商品会得到充分的肯定与认同,如著名的比赛、著名的品牌都为其代表的商品进入、占领、开拓新的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产生规模效应,才能最终实现产业化经营,所以说重视信誉度这个商业环节也是重视未来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体育产业也不例外。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不断调整是产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本体产业中,由体育带来的电视转播权、冠名权、广告权、门票收入都是重要资金来源。1996亚特兰大的电视转播权收入超7亿美元; 1994世界杯2.1亿美元的代价仅是换取4块场地的广告牌、 使用权; 八运会500万元一个的包厢被别出心裁地冠以“一次付清50 年广告费免费赠送一个”的名义,这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样,体育彩票也和赞助一样是重要收入。目前有80多个国家发行体育(博彩)彩票,把彩票收入作为扶持体育事业的支柱。意大利足球年收入彩票款近2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的15位;法国近1/4的体育经费竟是由发行彩票取得的。由此看出,深挖体育的经济潜力,打开各种渠道,引入资金,开发体育本体这个源头是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对体育资产的开发,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开发,目的就是把潜在的经济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要保证可持续性发展一是理顺关系发展市场;二是加强基础的维护和培养;而理顺关系与发展市场主要受体育本体接受经济的投入量的影响,即体育本体才是体育经济活动的源头,不断完善巩固体育本身,加强投入是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因素。
2 深入进行对体育经济内涵的挖掘,培养后备力量
引入营销机制的体育作为商品一旦进入市场,就要无条件地服从市场规律。市场规律是动态规律,不断修正、适时调整是对此规律的正确反映。多数从事具体运动的运动个体或组织不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将自身定位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与条件下,从而不能得到本该充分享受的利益,造成多方面的资源浪费。
体育代理市场这时就完全有存在有必要。他们能为不同对象适当定位,使利益通过他们的特定职业内容达到峰值。这种分责、分权的商业手段,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各个环节的独立运作与专心发展,同时也会强化各工作环节的关系,造成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完善的体系。可持续发展正是建立在相应体系中的一种发展运动模式。
目前我们没有专门从事体育经济的院校,但个别院校已有了体育经济的专业。未来体育大市场需要大量的实践型人才来管理开发,而人才的短缺无疑会减慢产业化速度,甚至会因无力管理而被外力破坏原有的经营运作体系,专业体育院校有这方面的优势。作为边缘性的综合学科,适当增加对专业学校的投入,收益将绝对大于现在预期的范围,可以说八运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得以办成,而一个尤伯罗斯竟然象做生意一样就给一个奥运会写了个句号,且净赚2亿美元。 这并不是说美国出了一个尤伯罗斯,而是有一大群在一线工作的体育经济活动者,他们稔熟体育及商业知识,是他们支持了尤伯罗斯办成了奥运会。我们的体育事业同样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头脑的力量推动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培养市场应该作为系统工程来对待,在已启动的一级消费市场的基础上,激活二级市场,培养三级市场,使消费者对体育的需求一直处于青年状态。另外,体育产业做为与全民健身运动并举的一部分,在产生经济效益时将社会效益纳入主导地位,不仅不会降低利润,反而会巩固已有市场范围,扩大接触空间,从而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最高层次是利益互补的人与人间结构关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发展体育的原则与目标。其所产生的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将不断维护体育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对体育市场规范的同时,也就会建立相应的制度,同时这此相关制度必须被严格遵守,才能使体育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体育产业其资金密度与劳动密度更适合中国国情,且具备无烟工业的特征,也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为体育产业的前进道路扫清了雾瘴。另外政府的宽松政策及正确引导作为宏观控制手段比以往事无具细的控制与垄断更能从整体上确保体育产业化的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可以这样来看,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对市场经济的局部丰富与完善,也是对中国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客观认识。未来的体育产业将成为更系统、更充实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