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普知识在哲学教学中的应用_哲学论文

现代科普知识在哲学教学中的应用_哲学论文

现代科普知识在哲学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科普知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技知识层出不穷,而中学使用的哲学常识教材在引用现代科普知识方面滞后,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在哲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科普知识,使教学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科学世界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近年就这个问题在教学实践和分析其现实意义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叙述如下。

一、现代科普知识在哲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反物质与物质:1998年6月2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离开地面,开始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最后一次对接飞行,中、美、俄等国科学家共同设计建造的阿尔法磁谱仪也随之进入太空。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是这次飞行的重点项目之一,其目的是证实宇宙是否存在“反物质”。什么是“反物质”,它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随着阿尔法磁谱仪的升空,一个个疑问也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针对学生的疑问,在教学中要着重讲清平时讲的“物质”与“反物质”和哲学中讲的物质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平常讲的“物质”和“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不同的是:前者构成原子的自由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后者则是原子核带负电、自由电子带正电(阿尔法磁谱仪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在宇宙射线找到这种反物质),它们都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概念。而哲学中讲的物质,是指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它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物理学中的“物质”与“反物质”都不过是一种物质形态,也属于客观存在的范畴。因此并不因“反物质”的出现而否定了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原理。这样,不但向学生讲清“物质”与“反物质”的两个概念,使他们了解了关于“反物质”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世界统一于物质哲学原理的理解。

2.“深蓝”与意识:1997年5月11日, 世界各媒体报导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与美国IBM 公司研制的国际象棋电脑棋手“深蓝”进行了世界大战,结果前五局双方以2.5对2.5打平,在决胜局中仅走了19步卡斯帕罗夫就向“深蓝”拱手称臣。双弈的一方卡氏是世界顶尖级大师,等级分达2800分,是有史以来最强的棋手之一。而另一方“深蓝”则是令人生畏的超级计算机棋手,重达1.4 吨有32个节点,总计有256块处理器集成在RS6000/SP并行计算机系统中,平均运算速度达每秒2亿步。它不会疲倦, 不会有心理起伏和受对手干扰。人机大战,人败北,由此又引发了学生关于计算机到底有没有意识,人的思维本质是什么的争论。

结合学生们的争论,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向学生阐明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重要的是意识能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深蓝”的超级功能是人赋予的,是人的意识本质的体现。“深蓝”并不是一开始就战胜卡氏的。1995年夏,IBM 公司曾将它送到北京与世界女子国际象棋冠军谢军对弈,结果双方握手言和。赛后谢军说“深蓝”的下法一看就是机器下的,表现在棋盘上,思路不连贯,常出现令人吃惊和无法理解的招数。IBM研制小组为战胜卡氏又花了2年时间,向“深蓝”输入100年来所有国际大师的开局和残局下法, 将历史上卡氏所有下法都通过编程输入计算机,并且通过增加内存而提高其运算能力。“深蓝”本身不会思考,而是IBM 公司的科研人员强迫它“学习”,使它能战胜卡氏。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教授所言:“‘深蓝’没有智慧,有智慧的是它背后那些设计人员,没有这些人,没有输入‘深蓝’芯片里的100年所有国际特级大师的棋谱, ‘深蓝’就什么也干不成。”吴教授认为“深蓝”就是人们的工具,它没有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

通过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超级计算机的一些知识,同时又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了人的意识的巨大能动性,只要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人的智能开发是无限的。

3.基因组与矛盾:2000年6月26日,由美、法、日、 德和我国共同参加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基因公司联合宣布: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科学家们已经将人类23对染色体上35亿对作为遗传密码基本单位的碱基因按自然顺序排列出来,塞莱拉公司的超级计算机为此进行480 亿次计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人类遗传密码进行线性排列。消息传出,引起全球关注,许多国家政要和科学家纷纷发表谈话,予以高度赞扬。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举行的庆祝仪式上表示:人类基因组草图是迄今“人类所绘制的最为奇妙的图谱”。中国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指出:这是人类认识自身,解读生命奥秘,提高健康水平和人类生命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引发了生化经济浪潮,在股市一些与基因工程相关的股价一夜间身价百倍。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草图,如何看待这一伟大的科技成果,这也是青年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更是哲学教学不应回避并应力所能及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矛盾的观点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基因组草图,并正确看待这一伟大的科技成果。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内因是变化的源泉。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拼命节食却仍旧发胖,心脏病、高血压伴之而来。而有的人大吃大喝仍保持优美的线条,心血管病与他无缘。有的人嗜烟如命,却不生肺病,有的人烟酒不沾,却癌病缠身。究其原因,虽然有外部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内因,是人的遗传基因起决定性作用。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初步解开遗传之谜。科学家认为每个人体细胞核中包含着分别来自父体和母体两套染色体,基因组就是每一套染色上的全面基因。人类基因组可以被认为是一本用35亿个字母抒写成的巨书,而书中的4个字母A、T、G、C分别代表4种碱基,排列顺序中蕴藏着各种各样的遗传信息和生命指令。这个庞大的天文数据科学家可通过计算机把它绘制成草图。科学家可利用基因探测确定每个人的基因情况,并发现其基因缺陷。比如肥胖症高血压病就因为某些人有肥胖基因。将来人类可以用基因疗法来克服这种基因,使高血压病远离人类。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为从根本上了解人类基因,找到治疗疾病新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都是一分为二的。人类基因组的破译也是一分为二的。一方面它将造福人类,帮助人类用于寻找致病基因,开发预知疾病的基因测试手段及利用基本信息制造新药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人类基因的破译也给人类带来忧虑。人类基因遗传密码基本数据是人类共有的,如果被少数私人或某些公司控制可能会形成垄断,变成少数人发财致富的工具。基因研究的突破可能制造出一批长寿不老族(有人认为人可活1200岁),那将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地球带来灾难,导致地球的毁灭。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以利用基因技术来揭露个人的隐私和诋毁人格,甚至研究出毁灭种族的生物武器,凡此种种都必须引起人类高度警惕。

利用矛盾观点分析基因技术给“一分为二”观点的教学注入新的内容,学生易懂,易记,学习兴趣浓厚。

4.纳米与质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罗德尔讲:七十年代重视微米技术的国家能成为发达国家,现在重视纳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现代化国家。纳米、纳米技术的兴起是当今材料科学的一场革命。纳米洗衣机,纳米冰箱电视广告铺天盖地而来,现代人在惊叹之余不免又增加一些困惑,什么是纳米、其功能是什么等,都需要人们去学习认识。运用哲学观点去学习分析纳米知识,无疑会给教学增加新的视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事物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质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另一种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而引起质变。神奇的纳米正是后一种质变的具体表现。

我们知道固体材料分为晶态(如金属等)和非晶态(如玻璃等)两大类。而金属等晶体态材料由许多晶粒组成,在晶粒内部原子按严格规则成点阵排列,而晶粒界面处的原子则排列无序。在原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使材料颗粒极度细化达到纳米级(10[-10]米)时, 晶界所占体积百分数增加,材料性能发生截然不同变化。例如,原来极脆的陶瓷,纳米后变成可能用于制造发动机的零件。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纳米铜,室温下冷轧竟从1cm 左右延伸到近1米,厚度从1毫米减至到20微米。铜可承受很大的塑性变形而且不会断裂,由于颗粒极度细化,纳米的金属材料均变成黑色。纳米材料的问世将人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材料世界,将会引起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生新的飞跃。

运用哲学量变、质变的观点对纳米知识进行分析,既帮助学生了解了纳米知识,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自然科学发展起指导作用原理的理解。

运用现代科普知识进行哲学教学要注意二个问题。首先,要精心选材。教师要选择那些最新的有代表性的科普材料,教师在深入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使其能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切不可过于专业化,否则不但教师自己不甚了解,而且也使学生无所适从,必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其次,运用哲学原理分析科普知识要贴切自然,顺理成章。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会使马列主义原理庸俗化,失去教学的科学性。

二、现实意义

运用现代科普知识进行哲学教学,从现象上看是个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问题,而其实质却蕴含着更深层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现代化意识。我们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现代人必须了解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必须了解人类最新的优秀文明成果。从目前学生的现状看,他们在这方面知识仍较缺乏,比如我在前面介绍的科普知识在许多媒体都有报导,而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对此知之甚少。从目前中学设置的课程看,能较全方位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普知识的教学内容并不多,而哲学教学却是向学生宣传现代科普知识,并且从世界观高度去认识科普知识,增加学生现代意识的良好阵地。哲学教学如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现代意识是大有裨益。

第二,有助于学生破除迷信、树立科学世界观。前一段时期,我国曾出现过法轮功、法轮大法这样的邪教组织和反动思潮,封建迷信、伪科学一度泛滥。切不可低估这些反动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青年学生虽然大多都没有去练法轮功和学习过法轮大法,但宿命论、悲观厌世等观点在学生中仍有市场。造成思想混乱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对现代科普知识宣传力度不够,这些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不能深入人心,伪科学、封建迷信必然占领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是培养青年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学科,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更多地宣传现代科普知识,这将对青年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有助于哲学教学改革。哲学教学改革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现代科学发展水平是最重要的实际。但哲学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教材的编写往往赶不上科技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把最先进的现代科普知识融进教学过程,就可以弥补教材的缺陷,使哲学教学更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使哲学能成为学生学有兴趣的学科。

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高考改革越来越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哲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重大社会实际的能力。加强现代科普知识的教学,必然会增强学生运用哲学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和立体思维水平。

标签:;  ;  ;  

现代科普知识在哲学教学中的应用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