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国土空间管控研究任论文_任,悦

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国土空间管控研究任论文_任,悦

摘要:国土空间管控是从多元素、多维度实现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协调保护和综合管控,是推进空间治理,优化空间结构的重要抓手。依托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平台,既能实现各类空间规划的统筹协调,也可凭借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服务能力,为国土空间管控和规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土空间管控;应用

前言

地理空间信息是整合集成社会经济和人文信息的公共基底,可有效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内在关系和演变规律,综合反映人地关系协调程度。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资源进行的数据挖掘与应用分析,可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功能区划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效果监测、国土执法监察、城市发展变迁、地质灾害监测、生态环境监测、城镇化进程监测等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

1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及作用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及其组合系统获取地球及其他实体与位置特征、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制成各种地形图、专题图和建立地理、国土、规划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技术,为开展地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研究,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国土空间管控需要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基础,统筹协调各类空间规划,形成统一的空间管控手段,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凭借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位置服务能力在空间管控与规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与保障作用。

2影响国土空间管控的因素

2.1资源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指一定国土空间内自然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对于人类活动的综合支撑水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比较有限的,在进行国土空间开发时,首先应当考虑到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此外,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着地域差异性,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影响,因此,应该结合不同地域空间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国土空间管控手段,例如:我国的滇桂黔石漠化区域当中,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不高,当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就应该采取以资源环境修补为主,控制城镇发展规模,明确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引导人口异地搬迁等管控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2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与政策的生成、运行和发生作用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故此,政策环境对国土空间开发工程有着深远的影响。政策环境主要由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体制组成。发展战略对国土开发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对东南沿海地区加大了开发的强度。自从实施这一发展战略,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国土空间开发速度越加迅猛。我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时候也让中西部地区的开发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逐渐拉小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让我国国土开发格局变得更为协调。经济发展模式即是推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措施,其又分粗放与集约两种类型的发展模式。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转变原有粗放型发展模式,通过对技术开发和创新,提高各资源要素消耗产出比率,以集约型发展模式指引空间管控要求。经济体制对国土空间开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予了市场更多主动权,对于存在市场不调和失灵的部分,如土地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需要制定相关管控措施,合理引导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建设

3.1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为实现我国国土空间的高效控制,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应包括以下功能。一是空间现状数据收录及处理更新功能。以行政区为单位,形成涵盖地上地下,实时更新的基础地理信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源环境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地理国情普查、地质地貌、社会经济等现状数据集,通过标准化处理,形成统一集成化管理;二是空间规划和空间开发利用信息管理功能。主要以对空间规划的审批审查、上图入库、规划实施、评估更新等的管理,以及基于法定规划管控要求,政府部门对于用地审批、不动产登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等等管理监察功能。三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应用服务功能。通过共享服务端口,提供国土空间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为辅助空间规划编制、项目选址落地,空间管理决策分析等提供服务。

3.2国土空间开发体系“双评价”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主的空间资源基础评价是空间规划以及实施国土空间管控的基础关键,其分别从保护和开发两个视角,对空间资源进行精确把控和最优判断,明确陆海空间的发展潜力、规模及分布范围,揭示不同区域资源环境的限制因素以及整治优化措施。“双评价”借助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及技术,通过统一现状及相关规划、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数据,进行空间关键要素分析、评价因子筛选、指标模型选取、阈值和等级标准制定等,然后根据陆海域不同空间特点,综合考虑地方社会文化、经济水平、资源环境等因素,构建双评价指标体系,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单项评价结合集成评价,科学确认主体功能空间范围以及底线管控基础。

3.3“三区三线”划定

“三区三线”的划定以双评价为基础,结合现有国土空间功能区划分方法,分别划定城镇、农业、生态三大主导功能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个刚性管控界线,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其服务于全域全类型用途管控,对山、水、林、田、湖、草实施全要素保护,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提供有效的原则制约和空间规划的内容要求。运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除在划定方面提供支持外,还应具有针对各级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的逐层查核反馈功能,在数据图底上精确落实管控界线,严格管控要求,使我国的国土空间管控有序高效,社会经济、粮食安全、生态资源等空间配置优化合理。

3.4空间管控监测与监督规划实施

(1)空间管控监测:根据政府事权和部门职能,围绕国土空间不同管控区域和管控内容,依据规划管控数据及指标要求,综合开发过程中的“量”和“质”两方面要求,逐年检测、反馈并汇总管控空间的面积区域、分布程度、聚集状况、环境容量、承载能力等量化指标,构建上下级政府以及各类部门的国土空间管控检测体系。

(2)监督规划实施:依托国土空间信息平台,逐步健全空间规划的动态监测预警及实施监管机制,对空间规划中各类管控边界、约束指标等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定期评估机制,形成对生态环境、产业布局、社会经济、城乡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等评估体系,满足有效管控及调整需求。

结束语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组成要素。当前,我国(省)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各类资源、环境及空间规划体系繁杂,亟须加快微观层面上空间规划整合,建立覆盖全域的国土空间管控制度,统筹指导、协调国土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共同监管的制度保障,对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祁帆,张晓玲,李志刚.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路研究[J].中国土地.2016(03)

[2]司劲松.构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若干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5(12)

论文作者:任,悦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国土空间管控研究任论文_任,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