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论文_曾巧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论文_曾巧

——语文教学心得

曾 巧 四川省广汉市新丰镇中心小学校 61830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那我们怎样把握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呢?

我们知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不是靠老师的说教,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实践、修炼,即所谓“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的语文实践,包括诵读、感悟和运用等诸多方面。

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

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诵读的方法很多,我们一定要因文、因课、因生、因时、因场而选择合适的“读法”,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读法中达到“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做到这点,我们就真正做到了“以读代讲”,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掌握学习方法。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巨人的性格特点,知道花园为什么在巨人回来后由四季如画的自然交替变成了只有冰雪覆盖的冬天,我只是提示学生找出巨人回来后说的四句话,然后就叫学生抓住这四句话来读课文。我让学生先自己读,根据理解的不同,学生读的语气也不相同,有个别学生大胆的站起来试读了,可同学们和我一起听了,总觉效果不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到底该用什么方法、什么语气来读呢?这时我引导学生目视、口诵、心想的同时,让学生借助想象调动起自己的经验积累和语言积累,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使文中的人“活脱”、事“活现”,物“活现”,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这样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和语言情感的感受就有了形象支撑,从而强化了自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看到学生以身入课文情境中了,我没有以讲解来完成课文教学,而充分发挥了老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采用了引读、领读,个别读和分角色表演读,在各种读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变化,渐渐自己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和“只有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真正含义,实现了我们“以读代讲”目标。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感悟

感悟,是学生在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经验,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通过体味、领悟等方式,最终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丰富的积累是感悟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做到课内课外紧密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 知道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就是说要学好语文,就要独具慧眼,洞察生活,积极思维,去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也就告诉我们语文的感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感知,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生活。”让学生掌握独立实践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心为学生提供学生感悟的方法和平台。

所以,我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本课的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并且在传授知识时,并不局限于课本,常常领着学生走入生活,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知识和更多、更优的方法。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运用

运用,是语文实践的主要环节。我们每个人哪一天能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呢?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是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外在表现。下笔如有神、妙笔生花是一个人书面表达能力强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说与写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语文多了口语交际的环节,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老师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尽可能地多为学生创造说写机会,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文。只有这样说的、做的、写的才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抓住一切契机,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字词或一句平常的话语,只要我们有心,就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平淡到饱含真情。让学生通过智慧的相互碰撞、情感的相互引发、心灵的相互交融,使得语言形式在交流中凸显,语言规律在体验中内化,这种训练和运用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只有老师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论文作者:曾巧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  ;  ;  ;  ;  ;  ;  ;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论文_曾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