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也给广大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在课堂中只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考试的重点知识或者是解题的套路,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就会降低,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仅仅是记得那些枯燥的干巴巴的知识,而忽略了对自身语文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之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利用所教课文中的意境、形象以及情感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
很多作家通过文字和情感的完美结合为我们呈现出一幅优美的意境,学生们在学习这些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会根据语言的渲染来想象自身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这样一个特定的意境,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一种意境美,给予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诗人笔下的西湖上的优美情境,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烟雨朦胧的西湖景色,之后学生再结合这首诗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这样的山水朦胧之间,去静静的感受西湖的美景、美色。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首诗中的绝美意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诗。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再现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进而让学生感受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
有些文学作品在描写和表述的过程中针对一个人物或者事物进行描写,通过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事物的特征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这些人物和事物,去感受作者创作下的人生百态,体验不同事物的美。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形象,让学生去分析和体验,进而发现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搭船的鸟》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对这只鸟进行形态、特征上的分析和总结。比如,在外貌上,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知道这只鸟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点蓝色,还有一个红色的长嘴。在动作上,通过“冲”“飞”“衔”“吞”这一连串的动词可以帮助我们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对这只鸟进行深入的了解,最后通过母亲的介绍告知我们这只鸟的名称。全篇课文的视线都集中在这只鸟身上,通过作者的描写也让学生们认识了翠鸟,感受翠鸟的灵动与可爱。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形象,去引导学生感知和想象,进而更深层次的感受课文中所呈现出的形象美。
三、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美
每一个创作者在创作一个作品的时候都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比如,音乐家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画家通过自己的画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同样,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通过文字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独特的、细腻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赠刘景文》这首诗时,我向学生介绍了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是在诗人送别自己的好友刘景文时所作,用以勉励自己的朋友今后要好好的生活。然后教师就让学生们想象自己之前与朋友或者同学分别时的场景,无一不是对朋友或者同学寄予祝福和厚望,学生就能够去感受这首诗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够切身的体会作者的心情以及传达出的情感,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和总结作者的情感,并找到学生与作者的共鸣之处,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引导学生去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美。
一个人的气质和骨子里渗透出来的美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熏陶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然后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有效的渗透审美素养,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进而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优化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18):76-77.
[2]李冬梅.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古诗文为例[C]. .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70.
论文作者:杨连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文学作品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意境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