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负效应探微论文_符怡

教育负效应探微论文_符怡

(四川省武胜县职业中专 武胜 638400)

在教育社会学产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教育理论主要倾向以研究个体为主,作为教育者——教师,关心的只是“人”,并不太多关心教育对社会深层的影响问。所以,教育负效应虽然作为一个客观问题早已存在,但并不惹人注目。随着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家注重的是社会成分产生的效果,而不是人为规定要达到的目标。社会学家看到,社会成分除了预期要发挥的作用之外,还可能产生其它功能,并非社会体系中所有成分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协调作用,有的部分可能会破坏社会平衡,从而破坏社会功能,导致功能失调。这一观点纷纷被教育社会学家所接受,并引起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极大兴趣和思考。较早对教育负效应进行象征性探讨是默顿,他将教育的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作了区分,强调教育存在着未必为人们所追求又未必为了们所认识的功能,但他并没有直接明确指出教育具有负效应。而后,有关这方面问题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并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事实充分表明,“教育”这一词在今天已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动听,它的实际效果也已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如愿以偿,人们需要对“教育”重新加以深刻的思考。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文献中对有关“教育浪费”、“教育危机”、“教育失效”、“教育误区”以及“教育病理”等一系列耸人听闻的问题加以探讨,在很程度上,都是对教育负效应这一问题的不同侧面的探讨。

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和谐导致的负效应。首先,教育总开支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有相关,但人们看不到教育究竟对经济发展作用有多大,提不出因果关系。在六、七十年代,英国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诚然同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一致,而联邦德国与英国在高等教育人数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可以匹比,但却比英国有更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同一时期,日本在高等教育中作出的努力,在发达国家中只居于中等水平,可是以生产发展中却占有领先地位。因此人们的结论是:一个国家教育与经济的纵向相关性方面很高的相关系统是迷惑人的,经不起国与国之间的横向比较。

其次,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对发展教育与发展经济相关性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或其他地区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第三,提高教育水平对减少失业方面的作用,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积极,有时提高教育水平却似乎在延缓就业率的提高。特别是,毕业生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失业现象,这方面的弊端造成了广泛的心理和社会的损害,破坏了社会的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一个国家培养了过多的比业生,而又无法分配,或无法让毕业生适合特定的职业,而又无法分配,或无法让毕业生适合特定的职业,这时的教育不但对经济发展没有大的作用,造成人力、物;和和财力的极大浪费,而且还造成社会上就业等各种压力,更重要的是,有时还得再次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之进行二次培训,以使适合市场经济需求。第四,人们普遍认为,提高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质量,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其实不全这样。当社会劳动力市场不需要相应的劳动力素质时,如果把劳动力素质水平一味提高,不但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时还会降低经济效益,甚至造成社会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就企业而言,需要的是更多能在第一线进行技术革新的人才,但高学历势力促使们们向高层次、高职位流动,而有限的高职位却不能满足大量涌现的高学历人才。其结果是,相关一部分高学历的人被迫仍在第一线消极地工作,有碍于劳动生效率的提高。所以,学校在为社会劳动力市场提供素质教育时,不能盲目地、无计划地、不顾国情地一味去追求这种教育。

扩充教育不当所产生的负效应。今天,一个国家,教育规模发展之大,教育速度发展之快,恐怕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常看到的是,教育扩充迅速,导致教师人数激培,素质不齐。如果扩充教师队伍忽视质量严格把关,必然造成数量越多,素质越参差不齐,越发产生教育质量下降。从表面上看,似乎已解决了教师供应数量上的问题,但素质方面却难免参差不齐,产生恶性循环,导致不合格教师教出不合格学生。产生恶性循环,导致不合格教师队伍,在社会上形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积极扩充教师队伍时,把好教师质量关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还注意到,当今教育出现繁荣,差生却在增多。国家为了尽快普及义务教育,使许多不合格儿童升学,遂使跟不上学业的儿童随年级递升,自然,无目的升学者和非本意的就学者在学校中大大增多,造成“潜在辍学”现象严重,一些优秀生也因学校差生增多而不同程度影响了学业成绩。

教学失当所产生的负效应。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人才的一条基本途径。人们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智力获得发展,这一点不会有异议。但认为只要有教学就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这一观点却值得怀疑。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都有助于人们发展。如果教学只是以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为目标,这种教学,从学生一般发展角度来看,是没有积极作用的。另外,强制性的教学泯灭多数人独立学习的愿望,从而造成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利。这种教学还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托付给了教学,从而丧失了自学能力。学生处延长希望教师给以指导,希望能撞上所谓“好教师”,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把每一问题讲清讲透,手把手教给他们,然后死记硬背教师塞给他们知识。结果是,教师做得越多,学生却思考得越少,学生习惯于接受“灌输”而不喜欢思考得越少,另一方面,由于强制性教学,学生的主体自由被不同程度地剥夺了,致使在课堂上经常处于被动状态。

迷信考试产生的负效应。考试作为检查和评价学生学业成就业的一种手段,起到甄别学生能力高低的作用。但时至今日,对许多学生来说,考试已成目的,相反掌握知识却成了争取考试合格的手段,这种考试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考试成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学生成了背诵工具。结果,学生学会了应付考试,却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甚至为了通过考试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考试又象过鬼门关。一些学生厌学、学业荒废,甚至由于考试压力而造成神经衰弱、学力下降、体力下降等,有的甚至轻当。

当前,我们要重视研究教育负效应,减少教育负效应的产生,更好地推进教育向最优化方面发展。

论文作者:符怡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教育负效应探微论文_符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