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214422
【摘要】总结1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术伴术中血栓形成溶栓患者的护理。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颅内压变化相关症状的基础上,针对术后严格控制血压,预防了再出血的发生,而术中引发的血栓导致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给予一系列康复训练,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于术后28d好转出院,门诊继续康复治疗。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术;血栓形成;护理
前交通动脉瘤是较为常见的颅内动脉瘤中的一种,由于前交通动脉是大脑血流、代偿的重要通道,解剖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手术选择有一定的难度。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为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及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前者夹闭完全,复发率低,但创伤较大,而后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栓塞术后容易出现致密栓塞率低、脑梗死等并发症[1]。加上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造成的创伤、麻醉风险、治疗中对血管的刺激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出现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多种并发症,而血栓的形成易导致肢体肌力减弱,影响患者术后康复[2-3]。我科于2018年1月29日收治一位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并进行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术,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于术后28d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于2018年1月29日因“反复头痛头昏1年余,加重1周”入院,有高血压病史。入院体征:GCS评分15分,双瞳孔2.5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各向运动好,伸舌居中,鼻唇沟对称,颈软,无抵抗,胸廓无压痛,双肺呼吸音可,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好,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头颅CTA提示:大脑前交通动脉瘤。2018年2月1日在局麻下行经皮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2018年2月6日上午在全麻插管下行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术,术中血栓形成,予溶栓治疗,结束手术,安返病房。术后患者GCS评分15分,双瞳孔2.5mm,对光反射灵敏,右下肢肌Ⅲ级,其余肢体Ⅴ级,予3H(提高血压,增加血容量和血液稀释)、激素、保胃等对症治疗。生病体征平稳48h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2018年3月4日,患者出院。
2、护理评估与分析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血压偏高,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增加颅内出血脑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4],不仅显著加大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4],同时还延长了住院天数,增加治疗费用。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护理重点。而术中血栓形成,发生术后肢体功能障碍,不仅影响了日常生活及运动功能,易产生自卑感,同时还增加了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慢,预后差,需要较长周期的康复功能锻炼。因此,患者的康复护理是难点。
3、护理
3.1再出血的预防
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患者仍有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30%的患者再次出血出现在7d之内。且术中有血栓形成,口服抗凝剂阿司匹林,因此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皮肤情况,血小板计数等,有异常,及时处理。生活上指导患者避免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咳嗽等,防止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3.1.1血压管理
预防颅内再出血,维持正常灌注压,关键之处在于有效的血压管理,平稳降压,保持血压稳定。患者入室后给予血压测量,分别测量双上肢血压,以血压高的一侧为以后的监测肢体。目前尚不明确能够降低动脉瘤再出血风险的最佳水平,动脉瘤处理前可将血压控制在140-160mmHg[6]。患者术前诊断为高血压,入院当天首次测量血压值为170/97mmHg。遵医给予卡托普利25mgq8h,非洛地平缓释片5mgq12h,术前每天q8h测量血压,经应用降压药后,患者血压控制在140-150/70-80mmHg左右,维持患者情绪平稳,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血压突然升高。
处理动脉瘤后,应考虑患者的基础血压,合理调整目标值[6]。对于高血压患者,术后将血压控制在基础血压的80%左右,以保证脑灌注,不能过分降低血压,以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梗塞、脑缺血[7]。该患者术后根据基础血压设定目标血压,收缩压130-140mmHg,降压缓慢进行,以每小时下降5-10mmHg为宜[7]。患者术后当天测血压185/98mmHg,遵医嘱继续给予术前降压药卡托普利25mgq8h+非洛地平缓释片5mgq12h口服,当天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50mmHg左右。
本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压升高,经对症处理后,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值范围内。
3.1.2预防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缺血、脑水肿、脑梗死等,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一般脑血管痉挛高峰期在出血后3-14d,发生率在30%- 50%[8],因此术后为预防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采用3H治疗,外加尼莫地平微量持续泵入。遵医嘱给予患者床边监护,开通两路静脉通路,一路尼莫地平10mgQ12h微泵持续泵入;另一路扩容,液体每天控制在2500-3000ml。术后第3天,患者无不适症状,改尼莫地平10mgQD泵入。术后第7天,生命体征平稳,停用尼莫地平泵,改尼莫地平片60mgtid口服。
本例患者术后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康复护理
患者术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右下肢肌力Ⅲ级。术后生命整体特征平稳后,通过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同时,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并且系统性的恢复治疗,可以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康复信心,从而在心理层面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9]。
术后第1天,协助进行踝泵运动,协助上肢活动。
术后第2天,对患者进行良姿位指导、翻身训练。
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包括足趾、踝关节、膝关节的屈伸运动、旋转运动,脚跟作提起、放平动作,每个动作10-15次,每次运动持续10-15min,每天3次。
术后第8天,指导患者进行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的收缩训练。帮助患者进行按摩,从脚踝开始,手掌紧贴皮肤逐渐按摩到大腿根部,用力适当,以刺激腓肠肌运动。
术后第13天,对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皮肤刺激和一定强度的快速牵拉,并行轻柔的全关节被动活动以及肌肉电刺激和针灸及按摩等[10]。
术后第20天,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关节随意运动能力及关节协调能力,可辅以起坐,转移,每天3次,每次持续20分钟。
术后第23天,协助患者上下楼,骑功能自行车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每天2次,每次持续45min,每周训练5d[11]。
经康复训练护理后,术后第28天,患者出院,肢体功能较前有所好转,但未完全恢复,肌力恢复至Ⅳ。责任组长到床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制定康复计划,包括:1、指导患者出院后每天康复门诊进行康复训练,持续2周,观察疗效,再根据恢复情况对康复计划进行调整。第3周每两天一次门诊,其余时间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在家进行康复锻炼。2、每周通过微信视频,上门回访等方式,确保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患者第8周末神经外科门诊复查,肌力恢复正常。
3.3心理护理
本例患者1年前出现头痛头晕后接受过神经内科治疗,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本次因病情加重入院,其对疾病产生较大的焦虑感,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心理护理[12],方案如下:
术前对患者讲解相关知识,让患者明确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介绍术后预后良好的类似病例,及时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使患者心理压力得以减轻[13]。术后,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护理时,操作娴熟、态度热情,并引导病友进行交流,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家属的配合能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心情,带来的帮助不可估量。
患者住院期间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治疗。
4.护理体会
前交通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较为常见,术后对患者做好有效血压管理,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降低了再出血的风险;而术后有肢体功能障碍发生,早期进行康复,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但是由于对患者术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预见性不足,术前未进行全面的知识宣教及心理干预,而是在出现情况后采取了相应措施。今后对患者的预后要进行全面评估,提前干预,以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晓红. 弹簧圈结合支架辅助双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术后护理[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5(1):43-44.
[2]杨莹, 李肖肖, 官彦雷,等. 术后综合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6(12):1138-1140.
[3]李俊君, 路华. 不同介入栓塞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6, 25(5):374-376.
[4]丁秀明. 颅内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护理[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 28(1):60-62.
[5]杜洁, 谢虹. 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围术期护理措施[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8):196-198.
[6]重症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15)
[7]陈云萍,陈丽芳,蓝惠兰,等.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目标血压控制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16, 31(14):33-34
[8]严启荣,付强,张珊,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 22(8):589-590
[9]杨欢,丁苗苗.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26):233-234
[10]曹学兵,秦开蓉,孙圣刚,等. 康复训练、溶栓和神经保护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 24(12):723-725
[11]吴运景,韩丽雅,郑靖康,等. 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要点[J]. 中华护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 38(5):360-363
[12]王剑英,管晓萍,张利岩,等. 颅内肿瘤患者亲属照顾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12, 27(1):71-73.
[13]周海英,白小艳. 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0):163-164
论文作者:周新蕊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患者论文; 动脉瘤论文; 术后论文; 血压论文; 栓塞论文; 颅内论文; 脑血管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