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幼儿教育的三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对论文,幼儿教育论文,三点论文,看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论研究
在我国,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有计划的教育,也称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虽不属于义务教育,国家不能全包下来,但是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决不能放松。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家长、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幼儿教育的启蒙性
幼儿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是人生薰陶渐染的开始,每个幼儿如能在他智慧萌芽时期获得良好教育,那将会为他终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曾经讲过,“假如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遭到损害,假如存在于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最大的努力才能成为强健的人。”因此,他把幼儿教育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
3岁的幼儿已能够独立行走,能进行初步的言语交际,能从事简单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实践活动,并产生了求知欲。但另一方面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还很低,如手指小肌肉群及末梢神经还不很发达,控制力差,动作不准确等。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是启蒙性的。启蒙就是打开知识大门(包括道德品质),使之稳步地进入知识、教育之门。知识的启蒙主要是使幼儿认识大自然中的简单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道德启蒙主要是训练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情感。启蒙教育必须落实在幼儿身心素质幼芽的培育上。
我国的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启蒙教育,实行保教结合。目前,要防止保多于教和教多于保两种偏差。一般集体办幼儿园多侧重于保育,教育稍差;而国办园很重视保教结合,注意知识启蒙,但也要防止知识启蒙的超前性。如有的幼儿园增开汉语拼音课、认读汉字课,有的大班幼儿认识千字左右。有的还专设读写班、美术班、舞蹈班等。一为与小学衔接,二为满足部分家长对子女成才的期盼。但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部分幼儿那颗稚嫩的童心,过早地背上学习负担。
幼儿和学龄儿童在年龄特征上不同,因而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性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作息时间安排上都迥然不同。幼儿园实行保教结合,以游戏活动为主导;小学则以学习活动为主导。游戏和学习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活动,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小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负担;游戏则是在体脑共同活动的娱乐中,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最佳形式,幼儿没有学习负担,只是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思想、道德、美感的启蒙。二者既不能代替,又有着联系。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应考虑上述差异,既注意与小学不同,又要注意与小学的衔接。但这种衔接主要不在知识方面,而应放在能力、习惯和心理上。如言语能力的衔接,幼儿园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以便入小学后能听懂老师讲课、提问及同学们的答问;应注意培养动手能力、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入小学后才能独立参加学习活动;在心理上应注意培养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智能,尤其要重视注意力的培养,使之入小学后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进行学习。在制度上可以在大班适当缩短游戏活动和午睡时间,增加少量有学习性的上课内容。例如,可以认读少量汉字。据天津市教科院谷锦屏老师多年试验结果:幼儿识字以不超过500字为宜。多教几百字,大部分幼儿也能接受,但目前的小学语文课本还不能与之相衔接。若识字量过多或学了汉语拼音,不仅会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还会给儿童入小学后造成负面影响,使之对学习失去新鲜感,学习无难度,反而会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学习。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其年龄特征的,既不能消极适应,也不能揠苗助长,应在启蒙教育中促其循序渐进地发展。
二、幼儿教育的发展性
人的发展既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又是由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幼儿阶段的身心是在不断发展着、成长着的。幼儿的发展主要靠自己的内在潜力,而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主要促进其身心正常地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完成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讲过:“运动是生命必不可少的部分。”活动是幼儿发展的最佳途径。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活动、生活实践活动、简单劳动活动等。要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各种活动,增强其体质,训练其感觉,促进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使其心智获得正常发展。
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一项重要活动,它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的创造能力主要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是人在早期发展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给人以欢乐、自由、满足等。”游戏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和教育。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认识客观世界,学到简单的知识,锻炼身体,发展劳动技能,使之机智灵巧;游戏还可以培养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以及良好的品格和美感;在游戏中还可以发展语言。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系统的发展。
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要求幼儿学会穿衣服、系鞋带,自己洗手、洗手绢,自己独立进餐等。在这些活动中,开始家长、教师可稍作辅助,逐步放手教儿童独立去做。开始时,儿童做得不见得好,只要能做到就可以了,一步一步地再要求做好。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看来是小事,但是它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起着巨大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品质。这项工作家长必须与教师配合好。
幼儿时期正处于各种感官的敏感期,因此,要特别重视发展他们的各种感觉。因为智力活动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之上的;而清晰的概念要求印象是正确的,这就要发展各种感觉能力,使幼儿初步获得的印象清楚、正确。要训练幼儿学会观察世界,学会用语言、动作、表情表达自己获得的印象。观察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分析、比较和判断都有赖于观察。蒙台梭利曾为幼儿设计了一套训练视觉能力的教具:一块木板上有10个大小不等的孔,每个孔相对有一个圆柱体,每个圆柱体的直径只差一毫米。要求儿童正确地把混杂在一起的圆柱体放进相应的孔中。幼儿如果把圆柱体放进比它小的孔,则放不进去;如果放进比它大的孔,最后至少有一个圆柱体放不进去。所以,在练习中教师或家长不要急于纠正其错误,要训练幼儿自己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这种感觉训练方法,就是根据教具的暗示促进幼儿的自我教育。
优良的环境对促进幼儿发展也是极重要的。环境的布置如活动室、教室、餐厅、运动场等都要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各种设置都应符合幼儿活动。要随时随地教育儿童爱护环境,还可以师生一起动手布置美好的环境。
三、幼儿教育的主动性
幼儿时期不论在认识上、情感上、行为品质上都需要启蒙。认识世界,初步明辨是非固然重要,然而,情感陶冶和行为训练更为重要。情感教育主要是进行爱大自然和爱周围人们的教育。如果我们从小就教育幼儿热爱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他绝不会拔花园中的花草,长大学会爱护地球;如果幼儿对父母、师长、小朋友都充满热爱之情,他就不会轻易地去吵架、打人,就会尊长、睦友、爱幼。但目前情感教育尚未引起更多人的重视。行为习惯教育主要是进行文明行为、卫生习惯、自立能力的训练。由于在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致使不少幼儿尚未养成一定的文明卫生习惯,如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不懂礼貌、谦让、互助、尊长等。尤其是缺乏生活上的独立操作能力。以上问题很值得重视。
不论是情感教育或行为习惯的训练,大都是通过游戏活动或其它活动来进行的。在每项活动中,既需要老师的悉心组织,耐心诱导,手把手地进行训练,更需要幼儿的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让幼儿自己活动起来,使其成为活动的主人。福禄贝尔曾说过:“让他自由地活动,自由地行事,用自己的双手攫取东西,用自己的双足行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一切。”蒙台梭利也认为,只有在活动中,潜在能力才能发展。他主张主动教育法。目前,我国幼儿园实行主动教育困难不少。一是来自家庭,我国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不肯让孩子动手做事,家长的“代替行为”过多,剥夺了孩子们自己的手做事的机会。如有的家长总是替孩子穿衣、系鞋带、洗手帕等,孩子到上小学还不会做这些事。不但影响了幼儿智慧的发展,也同时养成了幼儿的依赖行为、懒惰习惯。二是幼儿园贯彻主动教育不够,对训练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不足,对幼儿的主动参与活动的价值还缺乏应有的认识。例如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不能靠说教,也不能全靠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更重要的是必须经过幼儿的主动活动,可以带领幼儿对幼儿园内种的花草树木按时浇水、锄草,虽然是一小桶水、一小铲土,也是他自己动手做的。当他看到幼苗长高时,自然会产生爱护之情。在此基础上教育他们爱惜粮食等物,他们就容易接受。又如带领幼儿每天去喂养园内饲养的小白兔、小鸽子、小鸡等小动物,哪怕是一片菜叶、一把米,他们亲眼观察着小动物抢食的情趣、一天天长大,就自然会产生对小生灵的兴趣和情感。主动教育就是要在活动中训练幼儿对生活的主动性,也就是“学会生存”的教育。从幼儿时期训练他们的生存能力,长大以后就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自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