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对校本研修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_王刚

《学记》对校本研修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_王刚

山东省威海市第十三中学 264200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善的研究论文,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校本研修的视角来剖析《学记》,对比分析了其中关于教师成长的独到见解,以深化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主体性发展及自由发展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一、促进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教育家”

1.明确教育目的

(1)“志于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含义:一是指老子为首的道家学派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通规律;二是指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认为“道”是伦理纲常,即“贵贱”“长幼”、“尊卑”、“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中庸》);三是指君王之道,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而当前校本研修的内涵正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在学校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更新自己,构造教学风格,提高育人水平。因此,“志于道”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立足之本。

(2)“志于学”。“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记》认为优秀的歌手能使人自然而然地跟着他唱;同样,优秀的教师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他学。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把着眼点从教育转向学习,从外部的“教”转向内在的“学”,借以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所有潜力和才能,以适应未来、创造未来,于是从“学会”转为“会学”成为人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2.创新教学方法

(1)“善喻”。《学记》认为优秀教师必须掌握“和易以思”的教学方法。“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意是: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就会感到顺利容易;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学生才会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顺利,学生又能独立思考,才是善于诱导。

(2)“善答问”。“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学记》反对教师“一言堂”,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与答尤为重要,既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又要引人深思、产生共鸣。“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3.提高教学效果

(1)教之所有由废。“今之教者,呻(念)其占(看)毕(书,竹简),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教育存在的弊端:教师照本宣科,为完成任务而教,不顾学生理解能力、学习兴趣、发展潜能等因素,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无比,即使勉强毕业也是学后便忘。

(2)教之所以由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学记》认为成功(有效)教学有四大要诀:防患未然、合乎时宜、循序渐进、观摩切磋。当代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须提高三种教学能力:

一是课堂调控能力,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二是信息反馈能力,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三是评价指引能力, 教师不仅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而且要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

二、促进主体发展,使教师拥有主体性

1.教学反思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学记》鲜明地指出,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困惑。求学者知不足,才会自我反思,更加努力地学习;教者感到困惑,才会潜心钻研,孜孜以求,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2.参与课程建设

《学记》诞生于战国末年,当时虽还没有出现课程概念,但由于当时官学衰弱,私学兴起,习惯拜具有知识技能的贤士为师,故使教师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职业,此后便造就了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并涌现出多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这说明当时的教师是自设课程、自编教材来教学的。事实上,课程不仅是教材、参考书,更是一种教育内容的总和;课程不仅是一种狭隘的知识体系,更是基于知识方面、认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综合体。

3.开展教学行动研究

《学记》指出,教师对学生要经常检查指点,但不要急于告之原理,为的是让学生从内心产生求知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用心思考的习惯。因此,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促进自由发展,使教师实现人生价值

1.过创造性的教育生活

《学记》强调,单凭死记硬背得来的学问,不足以为人师。对于教师而言,校本研修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论文而论文、为了交流而交流;相反,校本研修是鲜活的教育生活,教师时刻用心关注身边的学生、同事,用心去参与、体会教学现象和教学效果,用教育的“经验”而非仅仅参加教育活动的“经历”来生活。

2.强化职业认同

(1)认识自己。“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认为,建设国家、统治人民根本在教育,教化民众、形成良好风尚根本在学校,而所有任务的实现都取决于教师这个伟大职业的作用。如海德格尔所言,以什么为职业,在根本意义上,就是以什么为生命意义之所托。作为一名教师,也就意味着传道、授业、解惑,并用人类文化知识和价值体系塑造人类灵魂,是自己一生意义的所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追问自己:我为何而存在?什么才是我的终极追求?这些追问越深刻,教师越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根本,越能够修炼职业气质,越能勇敢担当职业赋予自己的重任。

(2)信任学生。《学记》多次提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其前提是把握、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其基础是对学生的信任,相信学生有求知、进取的心态,相信学生有独立思考、自主钻研的精神,相信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最终“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塑造高尚师德

(1)爱生敬业。“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学记》认为,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地教学,学生就不能竭尽其诚求学,学生的素质和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违背教学原则,采用不合理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也就不能依顺自然的道理有所进步。“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2)学而不厌。“人不学,不知道”,“弗学不知其善”,“学然后知不足”,《学记》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不学习就不知高深道理的好处,不学习就不知道自己的才疏学浅等。要常为人师,就必须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而提升自身素质、达到专业化程度的最佳途径就是学习和实践。

(3)为人师表。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师者是学生的表率与示范。校本研修过程中,对教师而言,身教重于言教,做人是育人的前提,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

论文作者:王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  ;  ;  ;  ;  ;  ;  ;  

《学记》对校本研修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_王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