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满意度论文,中学生论文,跨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和心理幸福感方面研究的兴起,作为心理幸福感关键指标的生活满意度也日益受到关注。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LS)是指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主观评价[1],可分为一般生活满意度和特殊生活满意度两种。一般生活满意度是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特殊生活满意度是对不同生活领域的具体评价,如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社区满意度等。与特殊生活满意度相比,一般生活满意度更为抽象和稳定[2]。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毕生发展中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既要面临升学、择业的压力,又要调整与父母的关系、建立与同龄人的人际交往,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伴随青少年的成长接踵而来。也正是由于青春期发展所伴随的潜在危险,所以以往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大多强调消极心理现象。笔者粗略地在PsycINFO上进行了检索,发现研究青少年抑郁、焦虑、行为障碍的文章在数量上远远超过研究快乐、幸福等积极心理的文章。WHO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已经明确指出,最佳的心理健康不等于没有身心疾病症状。美国学者Larson(2000)也指出,许多青少年报告出的剥夺感并不一定意味着心理疾病,确切地说是反映了“积极发展的不足”[3]。因此,研究人员应采用“全人”的观点对青少年心理进行研究。理论和实践均表明,研究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了解其感知生活的方式,是揭示青少年发展状况的有效指标。加拿大[4]、葡萄牙[5]、美国[6]、中国[7]等国家都进行了青少年生活满意度方面的调查研究。但是,以上研究均以本国青少年为被试,对于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跨国比较研究还较为少见。为了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本文以爱尔兰、美国、高加索、以色列、中国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生为被试,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状况进行比较。
2 方法
2.1 对象
爱尔兰学生247人,年龄范围12~17岁,平均年龄14.72岁;美国学生335人,年龄范围11~19岁,平均年龄14.57岁;高加索学生231人,年龄范围13~18岁,平均年龄15.20岁;以色列学生101人,年龄范围12~20岁,平均年龄15.00岁;中国学生431人,年龄范围12~16岁,平均年龄14.00岁。五个国家(地区)共计1345人,为来自各国(地区)的6~12年级的在校中学生,年龄范围11~20岁,平均年龄14.61岁。其中男生578人,女生767人。
2.2 工具
采用Huebner编制的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Life Satisfaction Scale,MS LSS)[8]对各国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量表共包括40个题目,由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自我五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代表一个生活领域。量表的反应方式为6级评定,从1一非常不同意,过渡到6—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表明满意程度越高。根据Huebner提出的等级生活满意度模型理论将五个维度的得分简单相加即得到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得分,得分越高,表明满意程度越高。该量表在本次测量中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是:家庭0.81,朋友0.76,学校0.72,生活环境0.86,自我0.73。到目前为止,该问卷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测量工具[9]。
表1 五国(地区)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状况(人数百分比)
爱尔兰
美国
高加索
以色列
中国
高
120(48.58%) 141(42.09%) 81(35.04%) 31(30.69%) 117(27.15%)
中 106(42.91%) 136(40.60%) 99(42.86%) 42(41.58%) 197(45.71%)
低
21(8.50%)
58(17.31%) 51(22.08%) 28(27.72%) 117(27.15%)
F
571.34*** 770.99***
499.31*** 267.00*** 1042.08***
注:* p<0.05;* * p<0.01;* * * p<0.001。下同。
2.3 程序
首先由各国合作研究者把英文版的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按照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在本国(地区)适用的量表,然后把量表施测于在各国(地区)随机抽取的中学生被试。调查结束后,将各国数据加以合并,形成五国(地区)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的数据库。采用SPSS 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
3 结果
3.1 五国(地区)中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状况
根据各国(地区)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得分,采用快速聚类(K-Means Cluster Analysis)的方法,分别把各国(地区)学生都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满意度水平的小组。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表明,各国(地区)学生在三种满意度水平的分组均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01)。从表1可以看出,除中国是高、低满意度两组人数相同以外,其他国家(地区)均为低满意度组人数最少。爱尔兰和美国两个国家高满意度组学生人数最多,其他三国(地区)均为中满意度组人数最多。
表2 不同性别、国家(地区)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检验(M±SD)
注:a—与美国差异显著;b—与爱尔兰差异显著;c—与高加索差异显著;d—与以色列差异显著;e—与中国差异显著。
3.2 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和国家(地区)差异
以性别和国家(地区)为自变量,对生活满意度的五个维度进行2(性别)×5(国家和地区)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性别和国家(地区)的主效应以及性别与国家(地区)的交互效应(
=3.42,p<0.001)均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水平。单变量检验(Univariate Test)结果(表2)显示:性别对家庭、学校、自我满意度存在主效应,表现为女生家庭满意度高于男生,男生学校满意度高于女生;国家(地区)对生活满意度的所有维度都存在主效应。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PostHoc),结果显示:在家庭维度,爱尔兰学生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与美国、以色列、中国存在显著差异;在朋友和学校满意度上,中国学生的得分最高,与其他四个国家(地区)都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活环境维度,以色列学生得分最低,与其他四个国家(地区)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维度,以色列学生得分最高,与爱尔兰、高加索和中国存在显著差异。
针对性别和国家(地区)在学校、生活环境、自我三个维度满意度上存在的交互效应,分别对每个国家(地区)中学生在以上三个领域满意度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t test)的结果表明:爱尔兰、高加索、以色列三个国家(地区)的中学生在以上三个维度的满意度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美国女生的自我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t=2.65,p<0.01),中国男生的学校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t=3.62,p<0.001)、女生的环境满意度则显著高于男生(t=3.12,p<0.01)。
4 讨论
4.1 五国(地区)中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特点
将五国(地区)中学生高满意度组人数分布按照百分比由多到少进行排序,依次为:爱尔兰、美国、高加索、以色列、中国。在以上五国(地区)中,爱尔兰和美国均为发达国家,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对其生活质量的评价与其所在国家的经济状况紧密相关。
在本研究所用测量工具的反应方式中,3表示“有些不同意”,4表示“有些同意”,因此,设定3.5为不同意与同意的性质分界,将被试在各维度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与3.5的分界线进行比较。从各个国家(地区)中学生在五个生活领域的满意度的得分来看,除学校维度以外,所有国家(地区)的学生在其他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都高于3.5,这说明,这些国家(地区)的中学生对其绝大多数生活领域的满意度都比较高,只有学校是其满意程度较低的领域。
4.2 性别和国家(地区)对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五国不同性别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比较表明,女生对家庭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分析其原因,这可能与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有关。从传统的性别角色观来看,一般认为女性是弱势群体,是脆弱的受保护的对象,因此家庭给予女孩的关心和呵护就相对多于男孩,女孩自己也容易对家庭产生较高的依赖,所以,女生对家庭有较高的满意度。本研究表明,女生的自我满意度高于男生,该结果与Hattie等和姚计海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0]。男生的学校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该结果与田丽丽、金盛华[11]对中国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结果一致。学习是学生在学校所从事的主要活动,因此,学习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对其学校生活的主观评价紧密相关。从中学的学习内容来看,侧重于抽象逻辑思维的理科课程逐渐增多,与擅长具体形象思维的女生相比,男生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更容易体验到较高的学习效能感,因此,学习效能感的不同可能是导致男生的学校满意度高于女生的一个原因。
本研究表明,爱尔兰学生的家庭满意度最高,中国学生的朋友和学校满意度最高,以色列学生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最低、自我满意度最高。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这与各国的文化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爱尔兰居民中有91.6%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罗马天主教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敬天爱人”“爱人如己”,因此非常强调家庭的和睦,受这种宗教信仰的影响,爱尔兰中学生对家庭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国家,常把亲近他人作为自我不可分割的部分,注重群体成员之间的融洽及群体的进展[12]。对于中学生来说,同伴关系是其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学校则是其主要的人际交往场所。可以说,对于在中国这样的强调“内敛和文化同质”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对学校和朋友两领域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将直接决定其心理幸福感。换言之,绝大多数的中国青少年体验到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与其对以上两个生活领域的满意程度较高有很大关系。以色列学生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最低。以色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多语言的社会,社会内部存在着严重的非正式隔离模式,这也就导致了国民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再加上经历了五次中东战争,且近年来中东和平进程进展缓慢,“自杀性袭击”时有发生,周边环境也动荡不安,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这是导致以色列学生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与生活环境的满意度相对,以色列学生的自我满意度在五国(地区)中学生中居于首位,这同样与其文化的多元性有关。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表明,越是在多元文化中,个体越容易具有较高的自我中心倾向,所以,在这种以自我为文化主导的国家中,青少年具有较高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也是必然的。
本研究表明,性别和国家(地区)对中学生的学校、生活环境及自我的满意度存在交互作用。美国女中学生的自我满意度高于男生,中国男生的学校满意度高于女生,这些结果均与五国(地区)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差异比较结果一致,具体原因不再赘述。研究还发现,中国女生的生活环境满意度高于男生,鉴于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的支持。
5 结论
本研究取得如下结论:
(1)五国(地区)中学生高一般生活满意度组人数分布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爱尔兰、美国、高加索、以色列、中国。
(2)五国(地区)女生的家庭满意度高于男生,男生的学校满意度高于女生。
(3)爱尔兰学生的家庭满意度最高,中国学生的朋友和学校满意度最高,以色列学生的生活环境满意度最低、自我满意度最高。
(4)性别和国家(地区)对中学生的学校、生活环境、自我的满意度存在交互作用。
标签:中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