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仪凤街小学 谢小会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 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 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 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 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有效教学
目前,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 的学习环境。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和生 活环境、问题情境的关系如何?创设有效情境需注意哪些问 题?我认为很多教师对这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使 得大家往往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但并没有起到有 效的作用。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不但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 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培 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情境 创设应目的明确;二是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三是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 计。
【案例 1】:一年级的《拼组图形》。 1、先为学生创设一 个参观森林王国中袋鼠妈妈家的情境,让学生观察袋鼠妈妈家, 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袋鼠妈妈家是由许多图 形组成的,从而引入新课。2、为小袋鼠补口袋,应选择什么形 状的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考虑图形的应用性。 3、为袋鼠 妈妈家修补外墙,估计需要多少块长方形的砖,数形结合培养 学生的估算能力。【案例 2】教学内容:六年级《圆的周长》 导 入: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 与学生开展了对话——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 的故事吗?生:听过。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 可这一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引出圆的周长)。 新授:学生分组测量圆形卡片,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虽然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 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 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同时应认识到“生动、有趣” 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案例 1】主要从情境的生活化、现实 化、趣味化和情境呈现的连续与递进等方面做了探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一 个个问题情境的呈现和解决,既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分析、解 决了数学问题,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案例 2】中 的童话故事为什么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调动他们的兴趣 呢?究其原因教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没有用数学自身的魅力 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从而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看来充满童趣的 有效情境必须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助于学生实 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 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 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 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 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 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 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 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 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 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 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 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 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 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例:人教版实验教 材五年级下《求最小公倍数》: 导入:在音乐声中教师讲解并 请学生欣赏自己的新居。创设问题情境:为老师设计电视背景 墙。(教材上是铺地)。学生在题纸上用事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 的长方形进行操作、观察、实验。在其次的推理、交流阶段反 映出学生观察、实验的不成功,最终导致整节课的失败。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 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 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 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 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 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 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 实施。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 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他们能一连几小时 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 “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 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 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 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 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 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使之在兴趣 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 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论文作者:谢小会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有效性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