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面向21世纪_邓小平论文

解放思想面向21世纪_邓小平论文

解放思想与面向21世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感坚持解放思想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围绕综合国力而展开的全面竞争,更需要全党解放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从而创造新世纪的辉煌。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同我们党历史上任何一次思想解放一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大解放,也同样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念,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从而指导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这正是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所在。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解放的最大成果。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和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就理论意义而言,主要是在以下3个方面有重大理论创新和突破: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我们党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突破了过去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我们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经济问题,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现在必须实行这样而不是别样的路线和政策的关键。它对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选择上,我们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彻底摆脱了我国长期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了良好环境。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对计划与市场问题认识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是我国在经济理论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它反映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加以揭示和规定,这就突破了以往只注意从生产关系方面去寻找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据和方法,从而使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有着重大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党在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以及关于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分析与判断、关于祖国统一等一些问题上,都有理论创新和突破。正是这一系列理论创新与突破,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用鲜明简洁的语言,将其概括抽象为邓小平理论。毫无疑问,这一切都应归功于解放思想的结果。

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的实践意义,可以从两方面简要回答:

一是对中国本身的指导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解放思想所形成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都是在我们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度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制定的,它反映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同时,又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总的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我国人民思想大解放的20年,是真正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20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20年,是我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20年。

二是对国际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共中央,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着眼未来,成功地找到了一条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摆脱困境、振兴社会主义的希望之路,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的振兴,对于一切遭受过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国家,对于世界上一切信仰和追求社会主义的国家和民族,无疑是可供参考、借鉴的一种经验和巨大的精神鼓舞,也是对那些希望社会主义在世界上消失的人的有力回击。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0—321页)

二、要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 不断提出解放思想的新任务

如同人的认识不能一次完成一样,解放思想也不能一劳永逸,而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不断提出新的课题,由此才能推动党的事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一,解放思想是长期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的伟大实践表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始终与解放思想相伴随。这是因为:我们当前所从事的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期间必定要碰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马克思那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同样从毛泽东那里也找不到现成的结论。正确的做法只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探索。我们应把当前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看作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当然也应看作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第二,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本身要发展,也同样存在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应当看到,我们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是未曾预料到的,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领域和规律,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回答,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总之,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新问题是层出不穷的,这些需要我们根据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特别是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观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解放思想。

三、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无疑是一个具有新的挑战的世纪。解决新世纪面临的课题,显然比20世纪更为复杂,难度也更大,这同样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些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未来学家等的研究成果和分析、预测表明,未来世界的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种激烈的竞争,正深刻地改变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

面对21世纪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决定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要努力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风气,加大科技投入,保证科技进步所需资金;要抓好教育这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事业;要着眼于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科学技术,选择那些对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意义的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技术,特别是前沿科学、交叉科学、综合科学、横断科学和具有独特意义的科学。

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还要注意解决人类社会当前面临和未来需要解决的制约社会发展的种种问题。如环境、资源、能源、人口、犯罪、安全等等全球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人类社会问题,也有经济发展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地区的普遍关注。中国依据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分析与判断,对这些全球性问题给予特别重视,并且庄严承诺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地球而加强环境、资源保护,为人类拥有一个生存环境,而在考虑发展时更注意自己的生存空间。

总之,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我们面临的责任是重大的。面临的问题也将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科学思维和理论思维锻炼,不断用新的观点去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以指导和迎接21世纪的严峻挑战,创造新世纪的辉煌。

标签:;  ;  

解放思想面向21世纪_邓小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