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随身灸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100 例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n=50,随身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o%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随身灸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选择和使用。
关键词:静脉炎;静脉留置针;随身灸【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95-01
静脉留置针是为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血管承受刺激的常用治疗方法,其自身带有不易脱出、方便活动等特点,不仅可使输液患者感觉舒适,也可以随时进行输液治疗,对挽救危重患者生命和提高护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若临床护理不当,则可能诱发静脉炎,这点值得给予高度重视【1】。本文选取100 例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 年2 月一2015 年4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5O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22 例;年龄48 71 岁,平均年龄(61.2±2.5)岁;其中静脉输注药物刺激引起静脉炎36 例,非药物刺激静脉炎14 例。对照组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26 例;年龄51—71 岁,平均年龄(59.8±2.3)岁;其中静脉输注药物刺激引起静脉炎32 例,非药物刺激静脉炎1 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随身灸治疗,具体如下:(1)将艾条插入灸盒内固定支架点燃;(2)将灸盒盖上并旋转锁定,后据个人对热的耐受性调节出风口,控制温度的高低;(3)将灸盒置入保温袋中,用松紧带固定患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2】 痊愈:患者局部红肿、疼痛以及条索状红线完全消失,血管弹性完全恢复如常;显效:患者红肿部位明显减小,且疼痛消失,血管弹性大部分恢复;无效:患者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以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O%,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3 讨论静脉炎是因为某种物理或化学感染刺激血管内壁而导致的血管壁炎症反应,静脉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主要和治疗过程中药物刺激、机械损伤及穿刺技术有关。由于静脉留针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多次反复应用,导致患者同一条静脉的同一个部位多次输入高浓度、高刺激性的药物,继而引发静脉炎。此外套管针在进行穿刺和留置针随患者身体活动时均会对患者静脉血管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此时如护理人员固定针头不当,可使药物刺激对患者血管内皮的损伤加重,导致患者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静脉损伤部位形成聚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可能导致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住院过程中静脉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膜损伤、纤维化、皮下渗血淤积压迫血管导致血流量下降及血管硬化、肿胀疼痛,甚至导致静脉堵塞是因为伤及局部脉络,导致瘀血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凝聚肌肤,津液输布受阻则肿胀;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红肿;治疗应以温经通络、消肿、散瘀镇痛为原则。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有独特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可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温经止痛,平衡阴阳,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等论述。文献报道艾灸时的施灸部位:皮下和肌肉层的温度变化与表皮不同,说明艾灸刺激可涉及机体不同深度,可能是其激发经气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途径【3】 。艾在燃烧过程中辐射出的近红外线,可激发人体穴位内生物大分子的氢键,从而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
艾灸可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HSP70,它有维护细胞内环境稳定,提高细胞对应激原的反应,防止细胞凋亡,加速细胞修复及抗炎作用 。
现代医学表明艾灸时的温热效应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4】。利用艾绒燃烧的热力渗透肌肤,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氧,减少致炎物质的产生,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5】。本组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随身灸是一种维护和治疗浅静脉炎的好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的优点。
参考文献[1] 张军.牛黄解毒片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3(4):123—124.[2] 胡洁.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一静脉炎的防护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4(l1):1320—1287.[3] 马腾,魏宁,王月,等.艾灸效应的HSP70 机制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10,5(2):56.[4] 王大华,胡少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护理学杂志,2007,22(21):28—29.[5] 王磊,李学武,张莉.艾灸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J] .中国针灸,2001,21(9):567—569.
论文作者:方湘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4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炎论文; 静脉论文; 艾灸论文; 血管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