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死一个老孩子_啃老论文

咬死一个老孩子_啃老论文

啃老的孩子刺死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刺死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4月1日晚,浦东机场大厅,从日本返沪的留学生汪某和前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争执中,恼羞成怒的汪某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连刺9刀,母亲当场倒地昏迷。

现在要讲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小林,与汪某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小林也是上海人,也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同样是因为钱与母亲发生争执,同样是对母亲连刺9刀!为什么会连续发生这样的恶性杀母事件,我们的家庭教育怎么了?!

儿子刺死亲生母亲

2010年10月的一天,上海徐汇区的一个住宅小区,一栋房子突然起火,公安和消防人员很快赶到现场控制了火势。勘察现场时,办案人员看到朝南卧室的床上,横躺着一具女尸,警方确定,这是一起性质恶劣的杀人案,凶手是想通过纵火焚尸灭迹。

经调查,死者赵某就是这栋房子的主人,在自家被害,凶手会是谁呢?赵某的丈夫闻讯赶来,眼前的情景让他悲痛欲绝,他说,这事儿一定是儿子干的。

警方随即调取了小区的监控录像,果然在画面中发现了赵某的儿子小林的身影,此时正是案发后的几分钟。警方确定,小林是本案的重要犯罪嫌疑人。第二天上午,儿子小林投案自首。

冲动杀人一瞬间

案发之后,小林从未停止过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回忆起那个残暴的瞬间,他悔意更浓。

据小林交代,他和母亲的冲突是因为自己炒股挣了3万块钱,可母亲不让他掌管这笔钱,小林绝食抗议了好几天,但妈妈就是不松口。

案发当天,小林再次找母亲要钱,又遭母亲拒绝。看绝食抗议无效,小林威胁说自己要离家出走,再也不回这个家了。他以为一直疼爱自己的母亲这次会妥协,可没有想到的是,母亲不但不阻拦,还要喊来舅舅,做他离家出走的见证人。

局面一下子僵化了。小林见母亲动了真格,心里有点犯怵。舅舅如果真来了,他就不能在这个家里待下去了,这可让他怎么办?他觉得自己没有退路了。

幸好父亲前来解围,他劝妻子不要叫哥哥来,自己的钞票早晚都是要留给儿子的。在他的劝说下,母子破涕为笑,小林的父亲这才如释重负,出门去了。可父亲刚一走,小林和妈妈之间的矛盾,便再次爆发并迅速恶化。小林的母亲立即打电话给小林的舅舅,叫他过来“管管小林”。

小林央求母亲不要让舅舅来,但母亲根本不听。小林觉得自己没有退路了,愤怒中跑进厨房拿来一把刀,想向母亲施压,让她放弃让舅舅来的想法。想不到母亲更加愤怒,骂骂咧咧地说:“小兔崽子,你难道敢杀了我吗?你难道敢捅死我吗?”

母亲的语气让小林彻底丧失了理智,他一把把母亲推倒在床上,第一刀就捅在母亲的脖子上,一边捅还一边喊着:“为什么要这样?!”手里的刀一刻不停,一连9刀全刺在要害部位。

发现母亲一动不动了,小林才如梦初醒。看着满屋的血迹,他害怕极了,心里充满了强烈的负罪感,他觉得这个场面实在是太恐怖了,他无法接受眼前的一切,于是决定放火烧了屋子。

离家的恐惧让他崩溃

为何一场普通的家庭争执,竟能引发血案?

我们来分析一下小林的心路历程。案发前几天,小林一直在绝食,这是一种极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小林的心智年龄相对弱小,当他遇到冲突和矛盾时,没有方法,没有对策,只能用一种非理性的极端行为来表达自己,以求达到目的。

引起小林杀机的重要原因是:母亲要让舅舅过来。小林对舅舅为何如此恐惧呢?

小林当时是这样想的:如果舅舅来了,他就必须遵守诺言,离家出走,但小林的内心里根本没有力量和勇气离开家庭,他不知道离开家他能去哪里,该怎么生活。也就是说,小林没有勇气去面对社会,走向社会。如果舅舅来了,他和母亲之间原本势均力敌的角逐就会以他的失败终结。这种失败让他无法承受。

杀死母亲,然后纵火灭迹的行为,也和小林内心的不成熟有直接的联系。外界给他任何的一点冲击,他都没法耐受,也应对无措。就像一个小孩,遇到他不想看的、害怕的场景,会把眼睛捂上一样,这样就等于我没有看到我不愿意看的东西。

啃老生活埋祸根

一个26岁的年轻人,为了不离开家,不惜杀死自己的母亲。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还要从小林成长的家庭环境说起。

在小林小时候,他的家幸福而殷实。小林的母亲宠孩子是出了名的,小林的任何要求她都会无条件满足,从来不让小林受一点苦和累。2001年春天,小林父亲因公受伤,落下残疾,不能上班了;接着母亲又下岗。真是祸不单行啊,全家人陷入忧虑和急躁之中。

小林回忆说,那段日子,正上中学的他感觉天一下子塌了,父母每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生活水平也一落千丈,生活变得一团糟。

生活的突变让小林的心态失去了平衡,他变得沉默、孤僻,不爱和外人接触,害怕再受到任何伤害。每天放学,他都把自己关在小屋里,逼着自己读书。

2002年,小林顺利考进大学,4年后毕业,进入上海市闵行区一个工厂打工。工作需要三班倒,生活很不规律,又辛苦,和同事也没法交流。小林心情很糟糕,心生辞职的念头。对儿子疼爱有加的母亲看出了小林的心思,就对儿子说:“儿子,不想做就回家吧,大不了妈妈养你到老。”这句话让小林欣喜若狂,他一路唱着歌回了家。从那天起,小林开始了心安理得的啃老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林每天大部分时间用来睡觉。每天中午十二点才起床,然后就玩电脑。上网、听歌、看电影、打游戏。就连一日三餐,也得父母做好了,送进他的房间里才肯吃。

浑浑噩噩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小林再也没想过要出去工作。2008年的秋季,他在QQ上和别人聊天时,听说炒股来钱快,就向父母提出要炒股。见儿子主动想要谋生,父亲很高兴,拿出了20万元让小林去炒股,母亲不放心,便提出要跟儿子一起炒。尽管小林反感母亲的干预,但由于他处处要依赖父母,无法摆脱。磕磕绊绊中,他们一起合作了一年多,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母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2010年6月,母亲终于忍受不了这种无休止的争执,决定对股票经营进行盘点。结果一算,挣了3万元。因为炒股的主意是小林出的,整个过程也主要靠小林操作,所以,小林提出让母亲把这3万元钱存入他的账户,可母亲不同意,她觉得炒股的本金是小林父亲的,她也付出了劳动,挣的钱不能算小林一个人的。

由于双方各持己见,祸根因此埋下。2010年10月12日,积压已久的家庭矛盾终于爆发,小林亲手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小林为何“窝里横”

本文开篇提到的连刺母亲九刀的留日学生汪某,在日本生活五年间,一直靠母亲的经济支持,自己从未打过工,过的也是和小林一样的啃老生活。他们还有一点相同的是:小林和汪某都是外表斯文,看上去懦弱,但在家里却很横、很霸道。这种性格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这两个家庭中的母亲,都是过度溺爱孩子,从没有给孩子一个自我成长,面对挫折的机会。孩子的成长需要锻炼,从小需要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长大后才能够适应社会在社会环境里慢慢成熟起来,像小林,如果他面对工作的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去适应这一切,而不是辞掉工作,逃避一切,或许就不会发生今天的惨剧。母亲的一句“我来养活你”,就把孩子从社会上揽回了家里。从那时起,小林就从一个社会人,退化为一个单纯的家庭成员,所有应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满足的事情,他都要在家里寻求满足,如果满足不了,就可能采取非正常的手段。五年的啃老生活,把小林打造成一个“窝里横”。

这起案例可以给家长们两点启示:一是在相应的年龄阶段,让孩子承担应有的社会角色,上学的时候应该承担学习的任务,工作的时候应该承担工作的责任;二是要有挫折教育,当孩子面临挫折情境时,一定要仔细观察他、引导他、支持他、帮助他,让孩子更加坚强地去面对现实,而不是任其退缩回家庭,成为家庭的负累和重担。

标签:;  ;  

咬死一个老孩子_啃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