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三环六步”目标分解例析论文_杨尧飞 邵万亮

浙江省宁海县教育局教科室 315600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做目标分解

新课改推进已有数年,很多地方应试教学的根本现状还没有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仍然“涛声依旧”,初中科学教学现状堪忧。

现状1:评价方式单一,仍然以分数论英雄。现阶段还有不少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仍然以简单、粗暴的单一评价方式来评价教师,导致教师成为印刷资料、分发试卷、批改作业的机器,教育从脑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学生体验、探究、分析思考等各种实践或思维活动严重受阻,最终以丧失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为代价,造成高分低能,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不到长足发展,步入社会后对日常事务的处理能力达不到义务教育应该达到的结果。

现状2:学校考试频繁,以升学为唯一宗旨。就我国目前初中教育现状看,“以考为纲”造成教育性质的深度和强度的改变,频繁的考试紧跟而来的是:学生不是因今后的“用”而学,教师也不是因学生今后的“发展”而教,其共同目的只是“升学”。这种“唯升学率论”的背景下,教师只会大量印发讲义,真正的“传帮带”反而消失。

现状3:教师素质弱化,课程意识淡薄。我国中小学教师在师范教育中普遍缺乏专业的课程理论学习经历,在平时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教师更多接触的也是关于学科教学的培训,课程开发与创生的意识严重缺乏。

现状4:课标内容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作为指导纲要的课程标准,它不可能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点)作出很具体的要求。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体现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而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不具操作性,难以一一落实,需要一线教师进行二次开发与解读。

现状5:专家引领方向不明,视角不到位。名特优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在评价教学,评估教学教育过程中地位独特。广大一线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在备课中大多关注知识内容的传授落实,很少去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研究。设计教学时,名特优教师如果方向明确、视角到位,就会起到很好地引领和传帮带作用。

现状6: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掉链脱节,互不搭界。课程目标内容是统一的、模糊的、比较宏观、笼统,而课堂中的教学目标是多样的、清晰的、具体的,两者之间跨度大。只有深入研读诠释课程目标内容,才会清晰呈现一个个的课堂教学目标,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核心问题。

二、“三环六步”目标分解的框架、涵义及例析

1.“三环六步”目标分解框架示意图。

2.“三环六步”目标分解的涵义。

所谓“三环六步”目标分解指的是用三个环节、六个步骤的方法对课程标准里的目标内容进行分解,以形成细化了的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方法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堂目标,变笼统为具体、变宏观为微观、变不可测为可测。每个环节又包含两个步骤,一共是三个环节六个步骤。

第一环:找词;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找“目标行为动词”。

第二步——找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中心词(关键词)。

第二环:释词;又分两个步骤:

第三步:释放、罗列跟上述目标行为动词同层次的其它目标行为动词表达词(详见《初中科学课程标准》P72附录1行为动词)。

第四步:诠释解读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中心词(关键词);细化形成多个知识条目。

第三环:组词;又分两个步骤:

第五步:将其他目标行为动词与中心词诠释后的各个知识条目,按照中文的语言逻辑习惯、思维习惯、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组合配对。

第六步:组合整理形成细化的、可操作、可检测的具体课堂教学目标条目。

这样将课程标准中笼统概括的一句话的目标内容,经过三环六步目标分解变成了多条可操作、可检测的具体课堂教学目标条目,从而很好地加强和把握课程标准的本质内涵,对课标的理性认识重新回到了课堂教学的更高层次的感性认识。

3.“三环六步”目标分解例析

案例1:下面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的“压强”课程内容为例予以说明。

下表是初中科学课程标准里的部分内容。

如何将上述课标中的目标内容——“理解压强的含义,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进行目标分解,转化为课堂教学目标呢?

第一环:找词。

第一步:找出目标行为动词——“理解”,在认识性目标中,属于第二层次理解层次。

第二步:找到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中心词(关键词)——“压强”。

第二环:释词。

第三步:释放罗列同层次其它相近的目标行为动词表达词,与目标行为动词“理解”相当层次的其它一系列行为动词表达词,从《课程标准》附录中搜索可知,“理解”的层次水平界定指的是能阐述知识的内涵,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能用于解释简单现象或进行简单计算,与其意义相近的、同层次的其它目标行为表达词还有:“解释、说明、比较、概述、认识、理解、区别、懂得”等。

第四步:详细诠释解读学科知识体系中心词(关键词)——“压强”;

诠释解读“压强”的含义,包括以下几项:①压强的概念;②压强的计算方式;③压强的单位;④压强表示的物理意义;⑤增大压强的方法;⑥减少压强的方法。

第三环:组词。

第五步:针对压强诠释的条目内容,按照中文的语言逻辑习惯、思维习惯、语言表达方式,分别用不同的目标动词去配对组合;“概念”用目标行为动词“概述”,“计算公式”用目标行为动词“理解”,“单位”用目标行为动词“认识”等。

第六步:整理组合写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条目,如下表2。

表1:目标分解前

课程目标:

7.理解压强的含义,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

强的方法

表2:目标分解后

课堂教学目标:

1.概述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计算公式。

3.认识压强的单位。  4.懂得压强的物理意义。

5.说出增大压强的方法。  6.说出减少压强的方法。

从表1到表2,经过“三环六步”目标分解,将课标中高度概括的一句话,经目标诠释分解后,变成了可操作、可检测的具体的六个课堂教学目标,从而很好地加强和把握压强概念的本质内涵的理解,从课标的理性认识回到更高层次的课堂教学的感性认识。

案例2:以流程图形式阐述“三环六步”目标分解法。下面以《地球》为例予以说明。课标目标内容如下:

“三环六步”目标分解操作流程如下:

案例3:以《细胞》为例解读“三环六步”目标分解法。课标目标内容如下:

三、“三环六步”目标分解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抑制应试教育,落实素质教育。

2.有利于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唤醒广大教师、教育科研人员的课程意识、目标意识。斯腾豪斯(Stenhouse)曾提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观点,强调教师要建立在研究的立场上,以研究的方式展开课程实施,使教师获得专业自主权,从而提升教师的课程参与意识、课程生成意识、课程反思意识。

3.有利于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专业研究能力的提升。对课程标准持续充分、详细的研读分析,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改变教育观念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新课标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各种理念,强调素质教育,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强调教学生活化、民主化,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加强了对评价改革的指导。

4.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及时检测及反馈评价信息的适时捕捉。分解后的教学目标,条目更具体、内容更简洁,非常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检测。有助于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有助于跨学科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的融合。“三环六步目标分解法”对科学学科适用,该方法体系也同样适用于其它学科的课程标准解读,是教育教学研究作出的一种创新性的新尝试。

总之,“三环六步目标分解法”是在课程标准解读研讨中、教育教学研究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简单明了的模式化架构,省时高效、浅白易懂,非常有利于帮助一线教师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模仿学习,分析研究课程标准和把握课堂教学,从而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论文作者:杨尧飞 邵万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初中科学“三环六步”目标分解例析论文_杨尧飞 邵万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