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论文_邱立忠

身份证号码:43250319880103xxxx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桩基础应用的广泛化和地质条件的复杂化,给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同时也给高层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经验,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

一、引言

伴随不断发展的城乡建设速度,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不论是其施工管理,还是其相应施工技术,都有着广泛应用,在这当中,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管理又是其中应用较为重要且较为难以控制的关键之一。然而由于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进行的时候,还存在一些缺乏成熟工艺的问题,这就使得进行高层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管理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直接影响着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的质量,进而也严重影响着社会安定及发展。

二、钢护筒埋设

钢护筒制作材料为5mm钢板,内直径比桩径大0.2-0.3m左右,水口高度和宽度分别为2m、0.25m。护筒顶端将两个起吊耳环对称焊接起来。

放出桩位点之后,将钻机行走沉木和钢轨安装好,在稳固的地基上安防枕木,一旦出现地基软弱不稳的现象,则必须清除软弱层,换填碎石或块石,稳固处理好地基后,再将枕木安置好,并于其上以桩位为中心安装两根钢轨,误差必须小于5cm,宽度和钻机轮距保持一致,使用道钉进行固定。相对水平低安装钢轨,倾斜度通常低于1:50。

使用十字交叉法把护筒中心引至钢轨与枕木上,并使用红漆进行标记。

护筒埋设深度通常要高于杂填土进入稳定底层大约0.2m;高度必须达到孔内泥浆高度,通常超出液面100mm;护筒长度大约为1.5m。必须稳定、准确地埋设护筒,其中心和桩位中心的重复误差必须小于5mm。

三、成孔施工

1、钻机就位

在轨道上安装钻机,移动轨道上的钻机,使其转盘中心和桩位中心保持相同垂线。利用对钻机四个角的高度进行调整,实现对钻机水平方向上的调整,保证钻机立轴在垂直位置上。在轨道上,用钻机轮卡将钻机固定,确保钻进时不移动钻机的位置。

2、泥浆循环系统设置

每两台钻机有一套泥浆循环系统相配套,每套泥浆循环系统由一个容量约为40 m3的钻渣沉淀池和一个池容量约为30m3泥浆池构成。在钻进过程中,泥浆从孔内抽出后首先要排进钻渣沉淀池中,经过池中的沉淀,使泥浆流进泥浆池,接着返回至钻孔。在完成施工部分桩之后,泥浆池边打边围,以施工桩为中心进行设置,对未施工的桩不进行包围,对其他桩不产生影响,在钻机移动之后,钻渣沉淀池设置在泥浆泵附近,一桩或者几个桩设置一个,根据桩位之间的距离进行确定。使用砂袋围设钻渣沉淀池、泥浆池,具体详情如下:

3、钻进成孔

在钻进基岩之后,在出水管口每进尺200mm取一次孔内钻渣岩样,风化岩层的顶部位置进行确切地判定。安排专门的人负责取样工作,将记录卡填写完整并保管好。

4、第一次清孔

经过反循环的方式,使用泵吸形成孔,正常钻进时候孔内几乎没有钻渣,终孔后易于清理沉渣。如果钻孔至一定深度则停止钻进,这时将钻杆稍稍提高,使钻头和孔底保持5cm到10cm的距离,保持1.05到1.15的泥浆迷你,使用最大泵量循环10到20分钟后,则清孔停止,使用标准测绳对孔沉渣进行测量,符合设计要求后完成成孔,钻机移位。

5、认真填写成孔施工记录

对钻进时间、速度、参数、孔内状况、钻机运行状况、进入中风化岩面标高进行准确记录,有效开展中控验收工作。

四、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钢筋笼制作方法

加劲箍筋在加劲筋制作太上制作,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焊接;制作胎膜并通过检验,保证过关;在相同平面和直线上,以2m到3m的间距将制作架摆放好,接着把制作好的主筋平直地摆放于制作架上;根据设计要求把加劲箍筋焊接于主筋。在焊接好主筋和加劲筋之后,根据设计间距把箍筋和主筋进行梅花形点焊;必须有效存储好加工完毕的钢筋笼,在平整洁净的地面上平方。钢筋笼堆放高度必须低于两层。

2、钢筋笼检查与验收

通过钢筋班自检加工完毕的钢筋笼,达标后通过项目部质检员严格检查,将检验表填写完整,达标后再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竣工验收。监理工程师检验符合要求后,再安装钢筋笼。

3、钢筋笼安装

下入孔内钢筋笼好维持垂直状态,使用吊机慢慢放至孔内,下笼过程中一旦出现阻力不得强行下放,要将原因查清楚再下笼。使用吊机将钢筋笼吊放至钻孔内,再将两根直径φ8mm的钢筋焊接在钢筋笼顶部,以作为悬挂钢筋笼用,将两根φ50mm钢管悬挂钢筋笼安置在钻孔口,结合地面标高和桩顶标准正确计算吊筋长度。在钢筋笼周围附近安装直径φ100mm混凝土圆柱块,以作为钢筋笼的保护层,每圈4块,每4m安装一圈。

五、水下混凝土灌注

1、安放导管

导管的制作材料为无缝钢管,连接部位要保证有密封圈,并涂上黄油。选择直径Φ250mm或Φ220mm,长度大约为2.50m的导管,并配有0.5m和1.0m的短接。要全面检查下入孔内的导管,不符合标准则不得进入孔内。导管安装好后要牢固连接并良好地密封。将导管下放好之后,导管端部和孔底距离保持0.3-0.5m,导管不得离孔底过高防止至孔底。

2、二次清孔

在首次进行清孔之后,因为从钢笼和导管的安置到准备在混凝土中浇注水,会经过较长的间隔时间,会有新的沉渣出现在孔底,因此,在钢筋笼和导管安置好之后,就可以使用导管开展第二次清孔;可选择在导管顶部安装一个弯头,利用灌浆管和砂泵直接相连,反复进行二次清孔来完成,以孔深符合设计要求为标准,孔底沉渣厚度要低于40mm,清孔结束后则可在水下浇注混凝土。

3、灌注首批混凝土

在完成第一批混凝土灌注后,把隔水塞放进导管漏斗内,接着添加适量的混凝土,保证充足的初灌量之后,就可将铁丝剪断。第一批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导管必须买入混凝土深0.8m左右的位置。

4、连续灌注混凝土

在顺利灌注第一批混凝土之后,要持续灌注,禁止暂停。在进行灌注时,每浇一斗则使用测绳对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进行测量,并记录好相关内容。在到达孔口处,如果灌注存在一定难度,则可提高和活动料斗,使混凝土落差加大。

5、导管埋深

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必须对导管埋深长度进行有效控制,通常最好保持2m到6m,超过埋深后将导管拆除。起拔导管时慢慢提高,接着最后起拔两根导管时可上下多次活动导管。

6、桩顶的灌注标高

结合工程实际,桩顶灌注面标高要略高于桩顶0.8到1.0m,有利于将桩顶的浮浆渣层,以适应设计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六、结束语

总之,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桩基础应用的广泛化和地质条件的复杂化,给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超常规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这同时也给高层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仅仅依靠过去的传统施工经验和施工技术措施已经很难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于是对于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措施,已成为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张丽娜.张鹏.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质量缺陷与防治处理 [J].Magnificent Writing,2011(03).

[2] 万晨光.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及施工阶段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3] 徐文. 桩基础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质量控制探讨 [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

[4] 李淑艳. 浅析砼灌注桩的质量控制关键所在及缺陷的防治[J].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1(06).

[5] 李乾.李俊贞. 浅谈灌注桩施工质量缺陷与处理措施[J].科技信息. 2010(20).

[6] 赵志远.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问题及措施[J].山西建筑,2009(2).

论文作者:邱立忠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论文_邱立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