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617000
【摘 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79例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RS、HAMA评分及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可靠的干预方式。
【关键词】颅脑损伤;康复期;系统护理;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轻、中、重、特重4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快、昏迷时间较长,且并发症多,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仍存在不同程度认知、语言、运动等功能性障碍,因此除了及时诊断和治疗外,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也至关重要[1]。但由于以往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多侧重于早期生命抢救,而忽视患者康复期的功能恢复,造成多数患者康复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2],对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可保证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采用系统护理干预,以进一步探讨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79例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9.42±6.87)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9例,交通车祸14例,硬卧打击11例,其他5例。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0.51±6.46)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7例,交通车祸17例,硬卧打击12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包括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通畅、对褥疮患者进行红外线照射护理、定期翻身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更好的适应病房环境,为其讲解颅脑损伤康复知识,使患者了解该疾病治疗、康复及预后方面的知识,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协助患者生活起居,了解其护理需求,多安慰和鼓励患者,增强其治愈信心。
1.2.2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的不同实施个体化心理评估,针对存在恐惧、焦虑心理的患者,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学习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并在护理过程中真正体谅、关怀和尊重患者,保持良好护患关系。
1.2.3 康复护理。①患者采取静脉胃肠外营养时,应遵循定量、定时以及由少至多的原则,鼻饲患者需在抽取胃液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消化道出血等情况。②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适当减少探视,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严重按照无菌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加强口腔、胃管及导尿管护理。③肢体功能恢复锻炼需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时鼓励患者进行自行刷牙、进食,并进行膀胱收缩功能锻炼,为拔管做充足准备。
1.2.4 出院随访。患者出院时为其建立出院随访卡,将患者一般资料、基本情况、诊治情况、主管医生、护士联系方式等记录其中,根据患者日常作息时间,合理安排随访时间及随访方式,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并强调定期复诊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分标准,总分<7分无焦虑或抑郁;7-14分轻度焦虑或抑郁,15-21分中度焦虑或抑郁,22-29分重度焦虑或抑郁;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50分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5-94分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5-100轻度运动障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HDRS、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关节僵硬3例,继发性感染1例,总不良事件发生率12.50%(5/40);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出血3例,关节僵硬5例,继发性感染4例,总不良事件发生率30.77%(12/39),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多由交通事故、工矿事故、高空跌落等因素所致,常见颅脑损伤有颅骨骨折、头皮软组织损伤及颅内血肿等,该病治疗可分为急性期与康复期,急性期主要以观察病情、控制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为主,而康复期则需要注重患者能量补充,加强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等,才能保证患者早期康复。但由于康复期护理内容较急性期复杂,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对于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如何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干预已成为康复医学科与与神经外科共同面临的问题[3]。
有多项研究证明[4],将护理干预措施系统化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本研究将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的结果显示,观察组HDRS、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消极心理状态,并提高运动功能恢复,其中,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起到了一定辅助作用,康复护理的全面性也为患者功能恢复提供了保障。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提示系统护理干预对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有显著作用,考虑可能是本研究在康复护理中,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护理及病房环境护理等,有效避免继发性感染、消化道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患者功能训练,降低了关节僵硬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有效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杨仕容,何琳,杨蕊榕,等.个性化护理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不良情绪及运动功能的效果[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6,41(10):1238-1240.
[2]程默.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221-222.
[3]韩瑜,高韧,徐增良.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6):877-879.
[4]盛丽英.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26):290-291.
论文作者:万启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4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重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发生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