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殡葬习俗现状浅析论文_刘一凡 丁鑫鑫 权海善

延边地区殡葬习俗现状浅析论文_刘一凡 丁鑫鑫 权海善

【摘要】殡葬,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敬畏生命、尊重逝者的重要仪式。本文通过对延边地区殡葬习俗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现存的问题加以总结,以期为传统殡葬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延边地区;殡葬习俗;现状

【前言】殡葬,是对逝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1]。千百年来,土葬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遗体安葬方式。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殡葬服务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殡葬惠民政策得到广泛落实,殡葬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行遗体火化政策成效显著,土葬改革全面展开,绿色生态殡葬和文明祭祀活动不断推进,并逐步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认可,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殡葬服务体系[2]。

1 延边地区殡葬习俗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前,延边地区的逝者基本都是采用土葬。自1997年7月国家颁布《殡葬管理条例》以来,延边地区根据相关政策条例开始逐步推行火葬。现在,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家庭会在亲人去世后选择火葬,只有在少数政策法规允许的较偏远的农村地区还存在土葬的现象。

1.1 殡葬礼仪

殡葬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人生旅程的终点,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项重要内容,向来为我国各民族所重视,因而自始至终的各个环节都形成了许多较一致的习俗[3],且数百年来基本不变。

停灵

停灵天数

传统葬礼习俗中从亲人去世到出殡前需要停灵。以前,因居住环境等原因,亲人去世后,一般会在自家附近选一处合适的空地搭建灵棚。停灵的天数也有讲究,因病者去世一般停灵三天;德高望重或寿数较大的老人,一般停灵五天或七天;英年早逝或意外事故去世,家属一般不会停灵,去世的第二天就会立刻下葬;个别家庭由于子女的原因,会选择停灵十五天或二十二天。因有习俗讲究“七不埋,八不葬”,即农历的日数中有七或八这两个数字时不宜下葬(如六月初七、九月十八),所以正常下葬的日子跟此习俗有冲突时,家属则会根据具体的情况便宜行事。现在,由于火葬等原因,停灵基本都是在殡仪馆进行,且时间基本以三天为准。

停灵流程

停灵的三天中,第一天一般为丧家向亲朋好友报丧、寻找停灵地点以及准备殡葬用品等。第二天上午接待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选择土葬的人家则要在这时由几位青壮年的男子在选好的下葬地点“打框子”(即挖好下葬时的土坑)。下午在太阳落山前亲友们会聚在一起,焚烧一些纸扎的祭祀品及逝者生前的衣物等,共同祭奠逝者。第三天一早,由逝者家属请来的先生主持辞灵,然后出灵。出灵前,逝者的子孙要跪在出灵时的第一道门外哭灵,由逝者的长子(无子者由女婿或侄子等代替)在门前“摔灵盆”后方可出灵。在过去,已经出嫁的女儿、孙女、外孙女、家中怀孕的女性及年幼的孩子等都不被允许参加出灵,但现在大多家属已不再有这方面的忌讳。过去由于交通不发达,土葬的地点也多为较偏远的山区,所以通常会以抬灵的方式将遗体运送至下葬的地点。抬灵的人一般为逝者的儿子、女婿等与逝者较为亲近的青壮年男性。现在,出灵基本都是由专门的灵车将遗体从殡仪馆运送至火葬场,不再需要子孙抬灵。需要注意的是,下葬的流程必须要在午前结束,如果来不及则需另选合适的日子下葬。

过去土葬盛行时,家属大多会请专门的“喇叭匠”在停灵期间几乎不间断的吹奏哀乐。现在,由于停灵地点的改变,哀乐吹奏也被现代播放设备所取代。按照过去的传统习俗,逝者的直系亲属都需要为逝者披麻戴孝。现在则是子女在腰间系一条白布制成的“孝带”,孙辈及侄子、外甥等在胳膊上按男左女右戴一块黑纱,孙辈的黑纱上还需再别一小条红布,以示辈分。而朝鲜族的“孝带”则是男性在胳膊上系白布,女性会在头上别一小条白布。逝者的亲属要穿着深色或黑色的衣服,前来吊唁的亲友一般不穿颜色艳丽的衣服,以示尊重。

在停灵期间,每晚都需由青壮年的男性亲属为逝者守灵,并要有专人保证停灵期间逝者灵前的香火不间断,如果香火断了,则“预示”逝者的后代会“断香火”,是非常不吉利的象征。

吊唁

送给丧家的礼金叫做奠仪,一般要用白包装封。送奠仪最忌讳在丧事结束之后再送,因此举意味着丧家会再有丧事发生。亲朋好友来吊唁时,需在逝者的灵前敬香三柱、敬酒三杯,逝者的长辈或平辈只需在灵前三鞠躬,逝者的晚辈则需在灵前三叩首。逝者家属以男左女右分列在灵柩的两侧,向吊唁者行三叩首以示回礼。

1.2 殡葬用品

寿衣

过去逝者的寿衣大多为提前准备的。朝鲜族的寿衣一般为逝者结婚时穿的韩服,汉族的寿衣一般是在老人六十大寿后由本人或儿媳妇手工制作而成。现在,由于很多现实问题,已经很少有人还遵循这一传统,多数会在亲人临终前到专门的寿衣店购买寿衣。

寿材

在土葬盛行时,最重要的殡葬用品就是寿材。汉族的寿材一般为红色,制作寿材的材料分红松、白松、水杨木等,每种材料在制作时还要分有疖和无疖,寿材的大小也有多种型号,有些寿材上还会带有彩绘的二十四孝图。材料越好、无疖且型号大的寿材越能代表丧家的经济条件及对逝者的尊重程度。朝鲜族的寿材和汉族的寿材略有不同,朝鲜族的寿材虽然也存在材料和有、无疖的区分,但是型号统一且寿材通体为黑色。现在,汉族多会在火葬后,用骨灰盒将骨灰寄存,而朝鲜族则是选择在图们江边“吹骨灰”。但也存在将骨灰装入专门的“小棺材”后二次下葬的情况。

供品

摆在灵前的供品也是有讲究的。供品必须是五种,每种摆五个,其中必须有用发面做成的食物,如馒头或蛋糕等,这意味着子孙后代能够发财,忌讳用梨或桔子作贡品,因其谐音有“离”和“拘子”的意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它

停灵处的门前需要挂上“岁头纸”,纸串上的黄纸张数以逝者的年龄加上“天一岁”和“地一岁”为准(如逝者为70岁,则需72张黄纸)。岁头纸越长则代表着这家的逝者越长寿。其它常用的殡葬用品还有花圈、香、酒水、烧纸、领魂鸡、纸扎的祭祀品等。

2 殡葬习俗的现存问题

2.1 土葬、私葬现象

延边州下辖8个县市,总人口达到218万,其中朝鲜族人数占比36.54%。年火化遗体1.6万具左右,火化区的火化率达到了100%[4]。虽然殡改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土葬现象仍然存在。一是由于相关政策的规定,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被允许土葬。二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人采取隐瞒、偷埋等手段进行土葬。土葬不仅严重浪费土地资源,还会对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5]。土葬、私葬现象虽然只是少数,但影响极大,如不及时制止,很可能会引起人们争相效仿,进而给殡葬改革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2 二次下葬盛行

“二次下葬”分为两种。一是在遗体火化后将骨灰装入专门的“小棺材”进行土葬,这与中国老百姓普遍信奉“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有关。二是将原有的墓挖开,然后将墓中的遗骸放进“小棺材”,另选墓址再次土葬,俗称“挪坟”。挪坟的部分原因是与国家需要征用相关土地有关,但更多是与封建迷信思想相关。有一些人尤其是商人认为,只有给先人换个“风水”更好的地方安葬,先人才能更好地保佑子孙后代,并给后人带来好运,所以民间有种说法叫做“穷搬家,富挪坟”。但这两种情况都存在浪费土地和木材的问题,尤其是“挪坟”,极有可能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疾病的传播。

2.3 封建迷信思想

在现代葬礼中,仍存在许多封建迷信思想。如因意外去世的人不得停灵,选择土葬者不得葬入祖坟;灵前的香火灭了是不好的象征;采用焚烧纸质祭祀用品的方式祭奠逝者,并认为祭祀品越奢侈越能表示对逝者的尊敬等。这些习俗的保留,不仅体现了现代葬礼的不文明之处,也影响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4 大肆焚烧纸质祭祀品

纸质祭祀品的种类繁多,小到烧纸、冥钞,大到牛、马、别墅等不一而足。就延边地区而言,在葬礼中大肆焚烧纸质祭祀品的现象始终存在,家属认为焚烧纸质祭祀品代表着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且以焚烧纸质祭祀品的数量多为荣。但大肆焚烧纸质祭祀品的却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5 丧葬费用过高

政府推行火葬的主要目的是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简化丧事流程,提倡文明节俭[6]。但实际上,殡仪馆费用、火化费用及骨灰寄存费用等的总和反而远超土葬费用,增加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7、8],这无疑阻碍了殡葬制度的改革,不利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小结

延边地区现有的殡葬习俗已明显落后于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殡葬模式的转变也势在必行。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社会风向的引导者,有责任和义务扛起殡葬改革的这面大旗,立足于本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行文明环保的殡葬习俗,依法规范殡葬管理。为了更好地推进殡葬模式的改革,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文明殡葬、绿色殡葬等相关知识的宣传,以改变人们传统的殡葬认知,树立尊老敬老、厚养薄葬[9]的新风尚;加大殡葬改革的执法督察力度,确保各项殡葬改革政策落到实处;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殡葬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做好新的殡葬方式如树葬、鲜花葬[10]等的引入与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并与殡葬相结合以改善祭奠方式,如网祭[11]等。从个体角度来看,个人也应行动起来,了解殡葬改革新形势,并大力宣传绿色殡葬方式,为延边地区殡葬模式的转变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如何看待殡葬文化[J].百姓生活(下半月),2012(04):25.

[2]朴宪.我国殡葬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智能城市,2017,(01):276+279

[3]钟晓樱. 我国少数民族的殡葬文化[J]. 民族大家庭,2004,(1):55-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崇尚文明进步的殡葬习俗 积极尝试骨灰处理新模式[EB/OL].http://mzzt.mca.gov.cn/article/dscqgbzgzhy

/dfdxjy/201403/20140300611842.shtml,2014-03-31.

[5]张溪,杨睿. 财政补贴、公墓建设与农村土葬改革[J]. 山东社会科学,2017,(03):96-101.

[6]何宇成. 浅谈殡葬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6):158-159.

[7]王连雲,郭晓峰,蒲永晨,等. 从民俗看殡葬改革.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03):131-132.

[8]张梦梦. 农村丧葬消费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9]邓启耀. “厚养薄葬”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J]. 中国民政,2017,(07):56.

[10]郝萍萍. 生态伦理视野下的绿色殡葬[D].中原工学院,2015.

[11]李辉. “互联网+”助推现代殡葬转型升级[J]. 中国民政,2016,(24):56-58.

论文作者:刘一凡 丁鑫鑫 权海善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延边地区殡葬习俗现状浅析论文_刘一凡 丁鑫鑫 权海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