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宪法修改理论及其特点分析_自民党论文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宪法修改理论及其特点分析_自民党论文

90年代后日本修宪论及其特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修宪论文,年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11月2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说:“自卫队或 者是国家军队,或者是阻止侵略的基本集团。自卫队是军队,这是常识。”“为了避免 出现自卫队违反宪法的议论,就要修改表达方式,要修改宪法第九条。”(注:(日)《 朝日新闻》2003年11月3日。)小泉上台执政后,已经多次表示要修改宪法,“修宪”问 题已经成为日本政府面临的最重要政治课题之一,其走向直接关系到日本未来国家发展 战略的抉择,关系到是否还要坚持战后以来的和平发展路线的本质问题。本文试对近年 来日本的修宪动向、特点及其前景作如下分析和判断。

一、日本社会各界的宪法意识及其立场

冷战后的修宪高潮始于海湾战争后。由于受宪法制约,过去日本对“海外派兵”和参 加“多国部队”一直持慎重态度。即使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日本政府考虑到宪法禁 止“海外派兵”的原则,拒绝了美国提出的要日本派自卫队参加“多国部队”后勤支援 和扫雷的要求。为了缓和美国的不满,当时日本提供了130万美元进行资金援助,但结 果非但没有得到美国的感谢,反而遭到“只出钱,不流血”的指责。小泽一郎等自民党 保守势力利用这次冲击,掀起了修宪热潮。小泽在1993年出版的《日本改造计划》中, 明确提出修改宪法、向联合国提供军事合作、做一个“普通国家”的目标。

“普通国家论”及其修宪主张引起日本列岛的强烈反响,《日本改造计划》也成为一 再重印的畅销书。但同时,“普通国家论”在当时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和批判,《朝日 新闻》的资深记者和评论家船桥洋一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民生大国论”。“民生大国论 ”也主张作出“国际贡献”,但这种“贡献”是建立在反省历史、尊重战后和平发展路 线基础上的。在这里,“和平宪法”是日本成为“民生大国”的理念支柱。

可见,在未来日本国家发展战略问题上,90年代初就存在着激烈争论,其焦点是突破 宪法限制成为“普通国家”,还是依然在宪法框架内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被尊敬的“ 和平大国”。这一战略讨论虽然至今还没有定论,但令人关注的是,十多年来由于日本 社会的总体保守化,和平主义思潮已经大大衰落。关于修宪的立场和态度,日本社会各 界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会主要党派的修宪主张

国会是日本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也是战后以来修宪和护宪两大势力斗争最为激烈的 场所。“55年体制”崩溃后,自民党和社会党两大势力左右国会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 ,众多新党派应运而生,关于宪法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

自民党是一贯坚定的修宪派。该党在其政治纲领中提出的奋斗目标之一,便是“谋求 自主地修改宪法”。近几年来,自民党加快了党内的修宪议论,各大派阀纷纷提出各自 拟定的修宪基本方针或者宪法修正案。2001年4月19日,自民党在综合党内意见的基础 上决定独自拟定宪法修改草案,对以宪法第九条为主的条款进行修改。特别是小泉上台 执政后,多次表示要修改宪法。2003年8月15日,小泉在首相官邸与自民党干事长山崎 拓会谈时,明确表示,要在2005年11月自民党成立50周年之际,提出自民党的宪法修改 草案。小泉的修宪主张显示了日本政府要将修宪问题提上政治日程、彻底改造战后和平 宪法体制的决心和倾向。

民主党作为日本最大在野党,一直以“论宪派”出场。1998年11月民主党成立了“宪 法调查委员会”,研究修宪事项。1999年6月通过的“安全保障基本政策”指出:“当 宪法条文与现实发生乖离时,根据需要修改宪法,这才是真正的民主主义国家应该选择 的道路。”(注:鲁义:《日本修宪动向的由来与发展》,《日本学刊》,2000年第3期 。)2002年1月,民主党宪法调查会又确认了制定自己的新宪法试行草案以加速改宪讨论 的方针。2003年1月众议院大选中,民主党提出了重视修改宪法问题的主张。特别是今 年民主党与自由党的合并将会更深刻地影响其论宪、修宪主张,因为自由党是最为积极 的修宪党。

公明党一直是护宪政党。1999年7月公明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基本政策”提出:“坚持 作为和平宪法象征的第九条。在确保国民主权主义、持久和平原则和保障基本人权三原 则不变的前提下,至少要用10年时间开展国民对宪法的大讨论。”近年来公明党的护宪 立场有所动摇,2003年众议院大选中,公明党党首神崎武法声明,两年内就修宪问题作 出结论。

共产党和社民党坚持护宪立场。社民党于2000年召开党代会时,党首土井多贺子强调 :“宪法目前处于危机,要把护宪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斗争焦点。”大会通过的“斗争方 针”指出:“宪法改恶是战后政治的最大反动,要向国民宣传和平宪法的重要性。”( 注:(日)《朝日新闻》2000年2月26日。)但是,2003年众院大选的惨败使社民党深受打 击,护宪力量再次被大大削弱。

2002年3月,《读卖新闻》对国会议员的宪法调查结果显示,赞成修宪者为71%,反对 修宪者为24%,要求修改第九条者占55%。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国会中赞成修宪的议员已经 超过半数。由于社民党和共产党在国会中的席位锐减,以它们为代表的护宪势力已经变 得十分软弱,难以形成强大的牵制力量。

2、学界与媒体的转向

在过去的几次修宪斗争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站在了维护宪法的立场上。但是,90年 代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发生了转向。原东就大学教授佐藤诚三郎就认为,必 要时行使武力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一味地把行使武力看作是不好的东西”。他批评日 本过去的“一国和平主义”缺乏领导意识,对日本和平宪法提出质疑,主张必须重新加 以解释。著名的东京大学教授北冈伸一也在《读卖》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他对宪法第 九条的看法。他指出:日本宪法条文中有许多规定不确切,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九条,第 九条的前半段和后半段相互矛盾,……后半段关于不保持战争的规定,不但世界各国绝 无仅有,而且也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联合国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消除热 点地区的纷争,如果各会员国都不拥有军事力量,维和部队就无法派遣,联合国的使命 根本不能完成,他主张,解决矛盾的办法是要么删除、要么修改第九条的后半段即第二 款。(注:北冈伸一:《摆脱宪法第九条束缚之时》,(This is 读卖),1999年3月号。 )

从媒体来看,《产经新闻》和《读卖新闻》支持修宪的态度最坚决。以《产经新闻》 为首的媒体善于造势,不断刊登石原慎太郎之类右翼政客、学者的文章,鼓吹现行宪法 是外人强加的,不是出自日本国民的愿望,必须重新修订。较为左翼的《朝日新闻》和 《每日新闻》等媒体的修宪态度虽然较为慎重,但也不再一味坚持护宪,而是支持论宪 ,支持对宪法进行广泛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宪。

3、关于修宪的国民意识

90年代后政界与媒体对宪法问题的大规模炒作和报道,逐步影响到了国民的政治判断 ,民众当中支持修宪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赞成修宪者已经超过反对修宪者。据1993年《 读卖新闻》调查统计,赞成修宪者为50%,反对者为33%;《每日新闻》调查统计,赞成 者为44%,反对者为25%,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海湾战争期间批判“一国和 平主义”思潮的影响。《朝日新闻》90年代前半期没有进行关于修宪问题的调查,但19 97年进行的调查结果也是赞成修宪者为46%,反对者为39%。也就是说,93年后媒体的调 查结果都是赞成修宪者多于反对修宪者。2001年各大报纸的调查结果如下:《读卖新闻 》赞成修宪者为54%,反对者为28%;《朝日新闻》赞成修宪者为47%,反对者为36%;《 日经新闻》赞成修宪者为58%,反对者为33%;《每日新闻》赞成修宪者为43%,反对者 为14%。

由此可见,90年代后,赞成修宪者总是维持在50%左右,而反对修宪者则明显趋于下降 ,80年代之前广泛存在于国民心中的对修宪问题的抵触感和警惕心已经明显消退。

二、修宪论抬头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日本“修宪论”的高涨,与日本国内政治力量和社会思潮及其国际格局的变化 具有密切的联系。

1、左右两翼思潮互相制衡的格局被打破

宪法问题,一直是战后日本左右两翼社会思潮斗争的焦点。但到了90年代后,作为左 翼势力代表的日本社会党的解体和衰弱,使革新力量对保守势力的制衡能力明显衰退。 冷战结束后,传统的“保”、“革”对立失去了国际依据。与苏联解体、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势力大为减弱相联系,社会党接二连三地放弃原来坚持的原则,先是承认《日美安 保条约》,后又公开认同《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法案》。1994年与自民党、先驱新党建 立联合政权后,更是全面继承了原自民党政权时代的内外政策,成为一支与自民党相差 无几的政治势力。社会党政治立场的蜕变导致丧失大部分社会基础,很快在选举中失去 了大量议席,从原来在国会中占有三分之一议席的大党沦为仅占3%的小党派。虽然后来 改组的社会民主党重拾社会党的部分旗帜,在宪法问题上坚持护宪的立场,但如今日本 政界几乎成为保守势力的天下,革新力量对保守势力的制衡能力早已大不如前。

2、和平宪法对日本争当政治大国的束缚日益凸现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和平宪法”的制约下,埋头经济建设,注重社会发展,只花了 二十年时间就建成了现代化工业国家,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强国。但是,上个世 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了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使日本在国际社会中获 得与其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战后推行的 “重经济、轻军事”的不平衡发展路线。而要成为经济、政治、军事全面发展的世界强 国,就必须修改宪法体制,彻底扫清军事、政治大国化的障碍。前首相中曾根提出的“ 战后政治总决算”就是要通过修改宪法第九条来摆脱国内法制对军事发展的束缚。冷战 结束后,日本政府加快了“战后政治总决算”的步伐。其具体表现就是掀起了新一轮的 论宪、修宪高潮。

3、国际安全环境和国内社会意识的变化

90年代后,日本周边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区冲突的日益增多、中国的相 对强大和台海局势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朝鲜咄咄逼人的导弹威胁,加剧了日本国内的危机 意识,引起了日本人防务观念和安全观念的转变,日美安保条约和自卫队在90年代后得 到了大多数国民的承认。据《读卖新闻》2002年5月的调查,90年代中期以后安全问题 在普通民众关心的话题中占据了首位,达到67%。日本外务省2002年3月22日关于安全保 障的舆论调查中,“认为日本是安全的占41.2%,而认为不安全的却占了51.4%。(注:( 日)外务省:《关于安全保障的舆论调查》,2001年3月公布。)对周边环境的戒惧、对 自身安全的关心以及防务观念的转变使得日本民众在90年代以后逐渐接受了修改宪法来 增强防卫力量的可能性,从安全保障角度对现行的宪法体制进行讨论和修改在普通民众 中也日益活跃起来,危机感使要求修改宪法,以强硬的姿态重塑日本大国形象的新民族 主义思潮在日本民众中重新抬头、影响不断扩大,国民意识出现了“集体向右转”的趋 向。

4、美国对日本的监控力度大大削弱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前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几乎不复 存在,原来的美苏争霸演变为“美国独霸”。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决心在 全球范围内构筑起由它主导的单极体系。但是,在推进霸权主义过程中又感到力不从心 ,所以需要借助日本等盟国的力量来实现领导世界的“美梦”。小布什上台后,进一步 提升了日本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反复强调与日本的军事同盟以及加强美日 关系是美国亚太政策的核心。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官员公开支持日本修改宪法以行使 集体自卫权。2000年10月,现任布什政府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主 持起草了一份题为《美国与日本——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的特别报告,报告强调日本 在美国全球安全政策中位于“核心地位”,是美国参与亚洲事务时“最重要的据点”。 在报告中,阿米蒂奇提出了应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建立“有事法制”,日本 应融入美国的世界战略,成为“亚洲的英国”等建议。(注:(日)《世界周报》2001年1 月30日。)美国驻日本大使贝克在针对日本修改宪法问题发表谈话时也表示:“当日本 和美国共同研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到了某个阶段时,不得不依照需要,对过去50年曾经 对和平有贡献的宪法第九条做出修改。”(注:(新加坡)《联合早报》2001年7月23日。 )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为日本修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修宪论的新特点及其前景预测

修宪问题虽然得到日本社会的广泛赞同,但究竟该如何修宪?究竟要修改宪法的哪些内 容?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目前涉及的修宪内容非常广泛,不仅仅限于第九条。 据2000年《每日新闻》对支持修宪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支持“首相公选”者为55% ,支持“国民投票制”者为41%,增加“知情权”条款者为38%,“用容易理解的日语” 者为35%,支持“明确自卫队的地位”者为34%。《日经新闻》2000年关于“现行宪法存 在问题”进行调查的结果是:缺少“符合时代变化的环境等条款”者为49%,“地方自 治的观念不彻底”者为32%,“行政介入范围太广,经济活动自由不明确”者为29%,“ 两院制等关于国会的规定不恰当”者为23%,“规定放弃战争等内容的第九条与现实不 符”者为22%。由此可见,日本国民要求修宪涉及的面非常广泛,这与整个日本社会处 于全面改革的时代潮流密切相关,所以90年代后的修宪论具有鲜明的新特点:

第一,这次修宪与21世纪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日本舆论普遍认为,50多年 前制定的“宪法理念”与现实已经脱节,成立于2000年1月的参众两院宪法调查会就以 “21世纪日本论”为主题展开讨论。修宪派主张建立“与新时代相符的宪法”,这种修 宪意识在国民中具有相当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50年代的修宪论主要围绕天皇元首化, 重整军备,重视国家与传统价值等内容,总体上是复古的修宪论。而90年代后的修宪论 是所谓“新自由主义修宪论”,其论点主要围绕修改第九条的“普通国家化”,即要摆 脱战败给日本带来的种种限制,包括对军事力量的限制。所以,修宪成了面向未来、重 塑日本形象的改革创举,而反对修宪则成了维持现状、墨守陈规的保守举动。这种修宪 意识与50年代修宪代表着复古、护宪代表着革新的特征是绝然相反的。

第二,冷战结束后日本民众的战争观发生变化。据日本总理府调查,关于自卫队参加 联合国维行行动的赞成者从1991年的46%上升到2000年的80%,反对者从46%下降到9%。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冷战体制的崩溃与战争形态的变化。80年代前对日美安保体制持 有强烈警惕感的国民意识,是基于害怕因美苏冲突而被卷入战争。但冷战结束后,被卷 入战争的意识消退,90年代后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都不是对等的国家 之间的战争,而且最终都是美国为中心的单方面的绝对胜利。日本属于美国一方,国民 无法感受到杀戮行为的残酷性。相反,萨达姆、本·拉登、塔利班则是“恶”的代表, 讨伐“恶”是正义的象征。由此,战后以来否定“军队”、否定“行使武力”的和平意 识急剧衰退,承认“正义的战争”、“正义的武力行为”的意识上升,对修改宪法的警 惕性也从而消退。

第三,对战后日本政治体制的强烈不满也是90年代后赞成修宪者增多的要因之一。政 治腐败、政治无能、政治家的无原则性等等,使国民对政治现状产生强烈的不满和反感 ,据日本舆论调查会2002年的国民政治意识的调查显示:国民对政治有些不满的占49% 、非常不满的占23%,对日本政治持不满态度的比例合计已经达到了72%;期待政治有很 大改变的国民比例为36%,一定程度改变的为52%,合计超过了87%。值得关注的是国民 对政治不信任的最大理由是:当前政治不能反映国民心声的占86%,政党、国会和政府 的可信度分别为20%、37%和40%。(注:(日)《放送研究和调查》2002年3月号。)因此民 众的修宪主张更多地体现在要求引入首相公选制,国民投票权、扩大地方分权、情报公 开以及改革国会等政治诉求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政治改革更深层次推进的 要求和希望通过对现行国家政治体制包括宪法的修改来实现他们能够直接参与政治,对 政党实行监督,对国会等部门机构进行改革,使民意能够更多地体现在现实政治过程中 的目的。

考察90年代后日本的修宪新动向及特点之后,可以对日本的修宪前景作如下推测:

首先,鉴于日本国内环境和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修宪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 。特别是新一届小泉内阁成立后,已经将修宪问题提上政治议事日程。2005年参众两院 的“宪法调查会”将提交最终报告,日本政府很可能以最终报告为蓝本,推出修宪草案 。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早就希望宪法调查会“花3年时间讨论,从第4年起各党起草宪法修 改草案,在第5年着行进行宪法修改工作”。(注:(日)《朝日新闻》2000年1月20日。) 他预计的2010年实现修改宪法的目标有可能实现。

其次,究竟将如何修宪?日本国宪法的三项基本原则是否还要坚持?宪法第九条是否要 修改?又该如何修改等等,围绕修宪问题的斗争仍将延续下去。战后50多年和平发展, 使日本国民深深体会到了和平的珍贵。要想改变这一套基本方向,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媒体的舆论调查结果也显示,虽然赞成修宪的民众比例已经连续5年过半,但反对修改 第九条的人数依然维持在七成左右。(注:《朝日新闻》1997年4月20、21日的舆论调查 显示,82%的人认为“放弃战争”和“不保持军队”条款“很好”,认为“不好”的仅 占10%;2001年5月2日,该报社的调查结果显示,74%的人认为宪法第九条“不修改为好 ”。)可见,虽然日本政府及右翼势力竭力想早日突破宪法框架,修改宪法第九条,但 从舆论调查来看,维护宪法的和平主义原则仍然是多数日本国民的共识。

但另一方面,对于日本的修宪动向还必须加以关注和警惕。修宪问题关系到21世纪日 本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也关系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对宪法做出一些相应的修改本来无可厚非。但在日本 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和右翼势力日益抬头的今天,人们对日本修宪动向的担心和疑虑 是有充分理由的。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出现了一批所谓的新右翼势力,这些新右翼势力 往往打着维持民族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等蛊惑人心的旗号,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同时, 这些新右翼势力活跃于政界、文化界和部分研究机构,不仅对日本社会思潮的保守化、 还会对日本政府的安全外交政策产生影响。所以,日本究竟将如何修宪?突破战后宪法 体制的日本将走向何方?是“和平大国”还是“军事大国”?其未来发展方向是令人担忧 的,也是需要关注和警惕的。

本论文为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科研成果

标签:;  ;  ;  ;  ;  ;  ;  ;  ;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宪法修改理论及其特点分析_自民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