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东桥中学 362141
梅贻琦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只有从长远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校长应该把激发教师职业潜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当作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应该充当教师内在潜能有效发挥的“催化剂”。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教师职业潜能”呢?这指的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所蕴藏的一种潜在的能力,是没有外显化、实际化的能力。教育管理者应以此为基础,以学校发展为目标,采取多种途径使教师在教育行为和活动中,认知自身内在具备的适应教育教学环境、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各种自身条件和能力,通过教师自主教育行为、经验反思、群体影响,发展和优化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目的。
一、实施人本管理,调动教师积极性
广开言路形成决策共识,通过学校组织中的人本管理、教师参与决策、基于团队共识的决策,增强教师对于学校发展愿景、教育理念、办学目标的认同,使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在进行管理和接受管理的同时,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成员的创造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所以通过对教师潜能管理,能使教师充分发挥主体的创造性,管理回归人本化本位,让教师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二、开发教师潜能,实现教育目标
老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常识能力和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为了更好地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教有特色的专业化老师队伍,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应该让每位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专业目标是挖掘教师潜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每一个教师成功的愿望都是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通过管理开发教师的潜能,让每一位教师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成功就能更好地促使全体学生取得成功,最终实现教育取得成功的目标。
三、加强教学组织,推动学校发展
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如果能在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良好氛围中开展工作,增加彼此交流的机会,既能相互学习又能凝聚人心,使教师能舒心地开展工作,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教师的潜能就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管理者在潜能管理过程中应引导教师学会合作,大力倡导合作的工作环境,多组织一些经验交流会、教研组研讨活动,组织不定期研究交流活动,创设良好的氛围尽力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能成就一番很好的事业,因此管理者通过对教师潜能开发的有效管理,就可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学校做出较大的贡献,所以潜能管理模式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健全、发展。
四、开发内源动力,引导自我成长
教师的成长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源动力的激励,这其中内源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外在的力量只有促进内驱力形成时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挖掘教师潜能首先要开发教师的内源动力,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愿望。
五、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养
学校应通过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质,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德师”。如:
1.“学规范”:
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联系实际进行宣讲,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明确要求。
2.“重养成”:
开展“强师德,铸师魂”系列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如开展师生关系讲座、组织“怎样做一名师德优秀的教师”大讨论等,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亲历亲为、感悟体会。
3.“树典型”:
在全校树身边的活生生的典型的人和事,利用榜样的力量营造“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个勇创教育佳绩”的良好氛围。
当教师发自内心地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一种事业来经营,其必然不断地追求自身的进步,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六、营造成长环境,完善发展机制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环境和机制起着外因的作用,好的环境和机制能够激发人的热情和主动性,教育政策、学校管理、教师文化和学校氛围等对教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它们为教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精神关怀,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七、引导激励教师,营造人文环境
教师的精神世界要在实践经历中丰富起来,除了加强自身修养外,同样需要教育管理者引导、激励和培育,提供一个充满尊重和关爱、肯定和鼓励的教育环境,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空间,校长必须树立服务教师的意识,关爱每一位教师,实践“以人为本”。
八、深入教学一线,关爱教师生活
作为校长,要热爱教师、体察教师的辛劳、珍惜教师的奉献精神,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教室、深入办公室、深入家庭、深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经常与教师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工作、生活等情况,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九、肯定教师工作,创设舒畅环境
在工作中,以总结他们的成绩为主、长处为主、表扬为主,对个别有缺点的教师不能过多责备,还应该密切关注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不但要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其着眼点还应该放在作息时间、工作量、工作状态等一些具体、实在的内容上,对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体检,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心情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使教师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状态。
十、引导专业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潜能和价值的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延伸和扩展,其目标是:实现健康职业身心、健全的教育人格与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学识、高强的创新能力统一;学校管理者要致力于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从提高教师的知识加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主题沟通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营造学习型学校,促进研究型教师形成。
十一、多种提升措施,促进专业进步
如教学研讨对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师德结对活动对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继续教育对教师知识的更新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对教师外在素质的提高比较明显。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规划,如要求教师制订个人成长阶段性目标、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及个人反思等,搭建平台,创设条件,营造氛围,从而提升每个教师的素质。
十二、鼓励教育科研,助推自我发展
要将教师的潜能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必须通过一种理论、经验转化成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的中介来实现,而这种中介就是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育科研就是促进自我能力充分发挥的有效载体。
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扮演的是教学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采取的是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这使我们教师思维将处于激活或开放状态,对教育问题表现出深刻敏锐性和洞察力,对教育理论表现出强烈的理解力和认同感,并主动吸纳最新研究成果,用前沿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并在教学行动中加强研究,提升原有教学理论的实效性,最终把理想教学逐渐转化为实际行为,在此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潜能不断释放提升和发展。
十三、利用“期待效应”,促进潜能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
十四、注重感情投入,发挥激励作用
“期待效应”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就要求校长对教师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他们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交给教师某一工作任务时,不妨对他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这样教师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十五、客观分析教师,合理安排岗位
校长要客观地分析每位教师的秉性、学识、能力,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对每个人提出你的期待;当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校长也应该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并提出新的期待,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归属感,将自己的岗位工作与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探索、研究、提高自己。
十六、制定发展策略,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管理者应在充分把握本校全体教师特点的基础上,将教师的发展需要与学校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为教师制定发展策略;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分析教师成长的规律,对不同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期望,尤其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并通过分析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适时对青年教师给予殷切期望,引导他们向优秀教师发展。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在社会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日益旺盛、国家对中等教育的宏观调控日益科学与理性、国内外教育理念以及跨行业的管理理念日益交融互补的今天,一切教育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潜能挖掘与激发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败。探索教师潜能开发与管理的途径是每个学校管理者都应认真思索的重要问题。只有充分开发教师的潜能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益,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校教育目的实现。
人才犹如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事业与精神的归宿,就向哪里汇集。东桥中学,是网聚教坛精英的地方,是吸纳优秀教师创业的舞台,是教师心灵归依的“精神家园”,处处散发着人本主义光辉,这便是东桥中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涂玉霞 《从心出发,激发教师的生长力》[J].《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8日第8版。
[2]吴志强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管理策略》[J].《文化产业》,2015年4月。
论文作者:刘荣宝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教师论文; 潜能论文; 学校论文; 能力论文; 管理者论文; 工作论文; 专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