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素质教育开辟广阔的前景——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轨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小学语文论文,开辟论文,广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1992年上半年,本刊曾对龙口市实验小学的语文教改经验进行了系列报道,引起了较大反响。目前,该实验已在烟台市的6个县市区全面铺开,并将进一步在全省推广。在总结、完善和发展龙口市实小经验的基础上,烟台市有关部门向省教委申报了“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课题,通过专家组论证,被列为山东省教育科研八五重点课题。该课题指导组组长李昌斌著文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论述了这项改革的深远意义。现刊出此文,以飨读者。
龙口市实验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教改经验已经在烟台市大面积铺开,其成效之显著,为有关领导和专家所称道。它所创造的效益,也远远超出语文教学的范围,渗透到小学素质教育的各个领域。因此,研究小学语文与素质教育的“接轨”,成了这项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素质教育不同于升学教育,它把着眼点放在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上,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质量的全面提高。有些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主张,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却难以落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领域中,传统的“三为主”(教师为主、课本为主、教材为主)教学机制的过严束缚恐怕是主要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策略变“单轨制”为“双轨制”,形成课内课外优势互补、双轨运行的新格局,课堂教学抓根固本,课外读写补偏救弊,为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为素质教育找到了一条高效、低耗的康庄大道。
人的素质大体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在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一、从文化素质看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工具课,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作用直接而全面。“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施,使语文学科的功能产生很大变化:
首先是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的变化。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延伸、扩展到课外阅读。在学生掌握知识总量中,课本知识约占40%,是知识的核心部分;课外知识占约60%,是知识的外围部分。前者求“精”,后者求“博”,“精”与“博”是知识大厦纵横两部分的构件,是知识的最佳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出现“通才取胜”的局面。所谓“通才”,是具有一、二门专业知识,而又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的人。美国曾对131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方面情况作了五年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是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人才”,而多数是以博取胜的。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博士指出,知识面窄是我国青年的一大缺点。
其次,“大量读写”能够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福山实验小学于1990年秋抓了一个三年级“大量读写”试点班,一年后,区里进行统考,这个班的成绩出乎意料之外,平均高出三个对比班10.8分。龙口市羊岚小学丁士隽老师于1989年8月接受了一个全镇考试成绩最差的班的语文教学任务,通过实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年后,这个班的学习成绩一跃为全镇第一名。
二、从心理素质看
人的心理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就其组成部分来说,可以分两大方面,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至少对学生的心理过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在认识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集中一点就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智力背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1.先谈知识背景。学生的知识积累越丰富、越广泛,其认识能力就越高。调查数据表明,如果把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语文教学获得的知识总量作为100,来自课本的知识仅占40%,来自课外阅读的占60%,这就有利于语文、数学、思品、自然等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要使学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使学习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有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2.再谈智力背景。同样一篇文章,甲生读一遍就能抓住它的中心、大意,乙生读三遍还茫然不知所云,这就是智力上的差异。大量阅读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转化“差生”时曾经说过的:“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思维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经用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个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事实也是这样,最近,福山区对全区三至五年级15282名学生的调查表明,通过“大量读写”,差生已由原来的19%降至8%,优生由原来的5%上升到9%。
情感过程包括爱、憎、喜、怒、哀、乐等。“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对学生的情感过程影响很深,据龙口市实验小学去年对三、四、五年级各一班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在220名学生中,把课外阅读列为第一兴趣的124人,占54.8%,把上语文课列为第一兴趣57人,占25.2%,两项相加,正好是80%,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过去的20%上升到80%,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大量读写”使学生的情感过程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广阔、更加纯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学习动机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类。前者如教师的奖惩、表扬和批评,但这只是激励学生学习暂时起作用的因素,而长期起作用的则是内在的动机,最好的动机莫过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大量读写”能使学生对学科本身产生强烈的感情和兴趣,而且经久不衰;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意志过程包括动机、意向、决心、坚持性等。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坚强的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情感是动力,认识是关键。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大量读写”能使全体学生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探求事物的奥秘,思考人生的价值,树起崇敬的人物形象,追求远大的奋斗目标,这一切都以“情感”为动力。当然,情感的深化和发展,离不开认识水平的提高。建筑在认识肤浅或认识错误基础上的情感,带盲目性和摇摆性,是不能持久的。
三、从品德素质看
在小学各科教学中,除思想品德课外,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德育优势。这里所说的德育是广义的德育。它的内涵,一般包括三个要素的教育:政治要素、思想要素、道德要素。那么,“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在发展学生的品德素质方面能起多大作用呢?这需要通过调查与比较才能说明问题。在小学阶段,最富有思想教育因素的活动有五项,即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思品课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等。因此我们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以下五项活动中,你认为对你的思想、品德、兴趣、情操影响最大的是哪一项活动?请看福山区五年级4980名学生的回答:
项目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思品课教学 少先队活动 班主任工作
人数2491499 498696 796
百分比
50%10% 10%14% 16%
从上述问卷调查中不难看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仅占10%,而课外阅读则达50%。这既反映出语文教学的诸多弊端,也反映出课外阅读的巨大潜能。实行“双轨运行”,就能使语文教学(包括课外阅读)的德育功能从10%上升为60%,成为小学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四、从身体素质看
有些人听说“大量读写”,就误以为加重学生负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其实决非如此。其一,“大量读写”是在国家教委规定的语文教学时间内进行的,不加班加点,不占其它学科的教学时间和自习时间,不增加课外作业。从时间上讲不存在“加重负担”的问题。其二、“大量读写”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对于同样的学习任务,能力越强就负担越轻,反之亦然。以作文为例,龙口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能在45分钟时间内写出一篇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平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而有些学校用90分钟时间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到底哪个负担重?哪个负担轻?不言而喻。
“大量读写”是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呢?回答是肯定的。理由有二:第一,每周三节课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到轻松、自然、有趣、和谐,精神压力消除了,心理状态改善了,就能变“苦”为“乐”,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多读书,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读书是精神上的跑步:从心理上看,读书能够增加知识,增加乐趣,使自己的心理经常处于平衡充实的状态。从生理上看,读书能够刺激思考,促使大脑不断地积极运动,防止脑细胞老化。生理上的“身”无病,心理上的“心”无忧。无病可以使身体更健康,无忧可以使心理上更开朗。
综上所述,“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教改成果,已为小学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获得了多方面效益。当然,它绝不能承担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部任务,也不能取代其它学科的教学和各项活动,但它却能完成小学素质教育的大部分任务。两年多的实验与推广,完全证明这是一条通向新世纪的语文素质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