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要积极面对媒体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教育论文,媒体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排拒:我国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待媒体文化的普遍态度
媒体文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电视、电影、网络、广告、广播、报纸、杂志等等各种各样的媒体包围着我们的生活,甚至于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于媒体之外而独立生活,乃至于媒体文化也对学校教育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学生从媒体上所获得的信息,要远远大于从学校课堂上所获得的信息。 “在与媒体的接触中,他不仅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而且潜意识中还接受了媒体背后隐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校教育中,它已经构成了重要的隐蔽课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思考方式。”[1]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学生所面对的最真实的现实生活,也是我国学校语文教育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面对媒体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应对?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适时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2]新课标的理念要求语文教材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要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机会与可能,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有意识搜集信息、有主见处理信息的能力”。[3]另外,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4]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充分关注到了媒体文化对于学生影响的这一现实情况。但是在现实中,教师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出于对学生学习负责的良苦用心,常常把限制学生上网、阅读课外杂志作为己任,甚至通过告知家长借以对学生实行联合“监管”。在家里,许多家长也往往限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有些家长干脆“以身作则”,自己也不看电视。这样,我国当前的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课程改革提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语文教材要体现时代性,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学校语文教育和家庭教育却又千方百计地抵制既可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又对学生认知途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的媒体文化。
二、悦纳:国外母语教育关于媒体文化的认识和做法
许多文化先发国家的学校教育清醒地认识到媒体文化的到来,对于媒体文化采取积极悦纳的态度。一方面,学校在课程方面打破语文课程传统的封闭结构,丰富了语文课程的内涵;另一方面,顺应媒体时代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及媒体化的要求,把媒体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20世纪70年代,法国中学教育目标就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图像技能即媒体技能,认为接受、分析和评论各种图像以及学习掌握制造图像,在口头及书面交际中组织和丰富图像,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指出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获得掌握图像的能力之后,可以使用图像作为表达手段,更好地“理解他们所生活和活动的世界上的符号的运行。学生们的批判能力会因此而提高。以培养能独立思考的人即公民为使命的共和国学校,今天应当培养内行的电视观众”。[5]在加拿大,语文交际技能包括语言交际技能、非语言交际技能和媒体交际技能三项内容。媒体交际技能又包括理解信息、筛选信息以及用媒体信息去交流和表现,其中理解和解释媒体信息技能是基本的信息能力。“通过审视媒体作品,他们发展了理解和解释一系列媒体信息的能力。”[6]
在具体教学方面,这些国家的语文教育大致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媒体素养教育。
首先,让学生学会识别不同媒体的功能、特征及所运用的技术,准确地理解媒体信息,培养学生运用媒体进行创造性交际的能力。在利用媒体进行创造性交际活动时,都强调在小组活动中识别不同媒体制品的构成要素,如电影中的镜头,不同类型的媒体提供信息的方式,以及媒体典型节目的种类和主要特征,充分认识到媒体作品是一系列独立元素的组合体,然后进行交际学习。识别媒体还包括识别媒体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所创作的作品的效果。比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就提出,要让学生搞清楚声音和图像如何设计才能产生独特的效果以及所运用的程度。从国际媒体素养教育来看,电视是学校教育中最受青睐的媒体,不少国家都把电视作为媒体素养教育的重中之重。[7]德国在中学阶段就提出:“要学习并了解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是传递信息、发表言论和消遣娱乐的工具,通过学习要增强有意识、有理智地与电视打交道的能力。”[8]
其次,让学生尝试进行媒体创作和媒体评价,培养学生的媒体表达、反思与批判能力。很多国家把媒体的创造能力作为媒体素养的核心要素,在他们看来,在媒体文化时代,学生绝不仅仅是媒体文化单向度的被动的消费者。除此之外,他们还应该通过个人的努力,制作公开的媒体作品,进行艺术的创造。[9]如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在课程大纲中就提出通过三种训练方式达到“创作出多种媒体作品”的学习目标:一是运用媒体的不同形式改编文学作品;二是针对不同的目的创作媒体制品;三是分析不同观众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创作媒体制品。[10]另外,要学会媒体反思与批判能力。媒体反思与批判能力是媒体评价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两层含义:首先,在媒体交际活动中,对所接受的内容保持独立的思维及理解品质,不人云亦云,即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对媒体、媒体对象及所传播的文化内容、思想价值持一种反思、批判的态度。[11]美国的《教育绿皮书》提出,要让高中学生注意以批判的眼光去评判班级中放映的电视或电影里出现的人物对话。[12]加拿大安大略省则要求通过四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媒体分析及批判能力:一是辨析媒体制品外在信息与内隐信息之间的不同,二是识别和描述构成不同媒体制品的基本元素,三是比较不同人群对于不同媒体制品的反应态度,四是识别影响媒体生产、销售、做广告的因素。[13]
再次,让学生在媒体所创设的环境中,进行基于资源的或交互性的学习。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媒体资源搜集信息、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学习工具和获得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媒体通讯的优越条件进行交互性学习,从而提高多元交往技能。在丰富的媒体资源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获得了提高。因为语言的进步是在学生相互作用、彼此合作、与教师和其他成人的合作情境中产生的。
三、积极应对: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于媒体文化的理性选择
在今天,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脱离媒体文化而独立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负责的态度去积极应对,并把媒体文化自觉纳入语文教育的范畴。回顾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语文教育改革,都是基于对语文教育回归社会生活要旨的积极回应,都是在语文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缩小与社会生活的差距。面对我们所处的媒体时代,倘使我们还抱着表面上对学生学习负责的态度,视媒体文化为影响学生学习的敌人,一味地排拒媒体文化,实际上是在有意无意地拉大语文教育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距离,这在本质上是与现代语文教育宗旨相背离的,是阻碍语文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行径。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面对媒体文化,都应该采取真正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去积极应对。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识别媒体,消化媒体所提供的内容,能够议论媒体,并能够利用媒体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兴趣所在。换言之,既要使媒体成为学生接受和消化社会信息的手段,又要使媒体成为学生表现对于社会表象的见解、经验和需求的手段。
在具体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借助多种媒体获取新知。因为在现实生活里,学生置身于广播、电视、广告、网络、电影、MP4等多种媒体的包围之中,不知不觉中都在接受着媒体文化的浸染,可以说,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大地增加了。在这样的情形下,仅仅采用保护主义的策略和技术主义的手段,使得学生远离媒体文化的影响,保证学生获得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或者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媒体技能和学习方式,引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做法,都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形势的需要。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鼓励学生接受媒体文化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他们将来更多地要借助各种媒体进行人际交往、合作交流、处理事务、共谋发展;同时,他们也要更多地借助各种媒体发表思想、表达情感。所以,现在我们有必要让他们借助各种媒体来学习语文,学会各种媒体技能和话语表达方式,并且拥有“建构和变革该社会语脉之能力”。
另外,语文教师还要善于挖掘媒体文化资源,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切实加强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记得一位语文教师曾经遇到一位学习成绩极差,几乎对学习完全绝望的学生,教师自己也感到束手无策。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有幸偶然得到郭思乐教授的点拨:难道这位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任何爱好和兴趣吗?答曰:有,十分喜欢看连环画,比如《老夫子》。郭教授建议最好让这位同学把《老夫子》带进语文课堂,让他做连环画大王,给同学们读、讲、写、评连环画。受到郭教授的点拨和启发,这位语文教师茅塞顿开,回校以后,如法炮制,结果不但这位对学习几乎完全绝望的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陡增,而且其他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表现得兴趣盎然。渐渐地,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也增强了,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功课的学习。[14]虽然这只是一个特例,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利用日常生活里学生比较熟悉的媒体文化进行学习,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另外,赵谦翔老师一度在语文课堂上开展让学生收看央视“东方时空”节目的成功教学改革实验也可以佐证这个观点。叶圣陶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能够有让学生更感兴趣的“例子”,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而作为学生家长,也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当孩子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了一天,回到家中,无妨让他(她)看看电视,浏览网页,听听音乐,适当地放松一下,这样张弛有致,学习的效率会更高一些。更何况这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聪明的家长甚至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孩子平时比较关注的电视节目和孩子一起收听收看,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可以让孩子了解国内外时政要闻,“百家讲坛”节目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动物世界”节目可以拓展孩子的见闻,“赛事直播”节目可以点燃孩子的激情,“今日说法”节目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等等。总之,借助媒体开展语文学习,可以真正达到寓教于乐,轻松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当然,正如有专家所指出的,“为了防止学生对媒体产生盲目信赖感,甚至沦为媒体的奴隶,语文教育不仅要适应这一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面对不同类型的媒体文化,在所包围的周遭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和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欣赏媒体作品的价值和意蕴,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对媒体特别是对隐藏在媒体文化背后的价值观保持批判精神,以保持个体的独立性,而且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进行综合交际的能力,学会媒体交际的技能及创造媒体文本的技能,从而提高语文素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