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乳腺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改变了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放射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79-02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女性多发,男性偶发。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给患者身体及心理造成很大的打击。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手术前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乳腺癌放疗时因照射野大,疗程长,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如皮肤损伤、骨髓抑制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计划,达到治疗目的。我科对近五十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疗前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2015—2016年接受手术治疗后配合放射治疗乳腺癌50例,均为女性,年龄31~58岁,均为已婚。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放疗不了解,表现恐惧、忧虑,不积极配合治疗,这时医护人员应配合家属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介绍有关放疗知识和放疗技术,让患者熟悉放疗机房的环境,消除恐惧心理,配合医生和技师顺利完成放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饮食护理
放疗期间加强饮食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患者在放疗期间味觉和食欲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消化道功能暂时不正常,应在食物调配上下功夫,注意食物色、香、味俱全,以增强食欲,并为患者创造清洁、舒适的进食环境。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每天保证不低于3000ml。促进身体内毒素的排出。
2.3 放射野皮肤护理
2.3.1放疗后的皮肤反应根据RTOG分级标准分为:0度反应:无变化。Ⅰ度反应:滤泡样暗红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Ⅱ度反应: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Ⅲ度反应: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Ⅳ度反应:溃疡,出血,坏死。
2.3.2各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护理 Ⅰ度反应(轻度红斑/干性脱皮):采用暴露疗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Ⅱ、Ⅲ度反应(湿性脱皮):(1)采用暴露疗法;(2)遵医嘱配置维生素B12药液或使用康复新液局部湿敷,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促进皮肤愈合;(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局部皮肤喷涂促进表皮修复。Ⅳ度反应(放射性溃疡):皮肤反应较重的患者,请烧伤科会诊,遵医嘱积极处理。
2.3.3放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防感染,局部皮肤避免刺激,四勿四禁一忌一不。四勿:勿用手抓搓;勿穿硬质高领衣服;勿在强烈阳光下暴晒;勿做红外线灯理疗。四禁:禁贴胶布或胶膏;禁注射;禁热敷;禁自行用药。一忌:忌肥皂或护肤霜洗擦。一不:不涂刺激性或含重金属药物,如碘酒、红汞、万花油等。
2.4 骨髓抑制护理
放射线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因此要定期检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变化,每周一次,当白细胞低于3.0×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时应暂停放疗,遵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血小板治疗。同时嘱患者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避免磕碰,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5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和锻炼,抬高患侧上肢,经常做手指爬墙活动,保持血液回流通畅,勿在患肢抽血及测血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2.6 放疗后的护理
患者放疗结束后要保护好照射野皮肤。特别是皮肤萎缩明显,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化较重的皮肤,避免物理及化学刺激和外伤,避免患肢提重物及输液,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参加适当的运动。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复发及转移。
3.小结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改变了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放射治疗,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减轻了放疗的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论文作者:刘仕娟,李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患者论文; 乳腺癌论文; 皮肤论文; 干性论文; 医嘱论文; 白细胞论文; 红斑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