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珠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五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让教学回归生活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让教学回归生活
课堂教学中,重在以"教"促"学",追求"学生主体"的感悟与成长,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一切教育教学目标最终指向"育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充分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让教学回归生活。
一、立足生活,激活教学情境
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还是成长中的孩子,每个人都充满着幻想。鲜活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孩子们想像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学习。尤其是现实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更容易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未知欲和好奇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数学方式主动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实验、交流等学习活动,从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用数学的角度去感知事物、思考问题。一旦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他们自然会主动探索,积极配合,乐于互动……这样良好的开始,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二、源于生活,开放教学内容
教,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主动的"学"。教师理应结合学生见得着、觉得到、在身边、有趣味的生活实际问题,指引他们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遨游,课堂教学才能永远充满活力。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开放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不可将教材当教条、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而应创造性加以开发、利用和延伸。否则,教学固然会枯燥无味,课堂自然死气沉沉,学生必会乏而生厌。新课程特别指出: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而是强调让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积极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巧妙设计丰富而鲜活的生活现实性问题,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的框框,让他们深入到现实生活去感悟、去体验、去探究、去发现。这样,才能以开放性的内容载体引领和促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问题开放性类型很多:可以是条件开放,要求设计不同方案,寻求最佳方法;也可以是结论开放,在相同条件下存在多种结论……激发孩子们展开思维、合作探究、假设推理、归纳论证、得出结论,并在参与学习中获得快乐。举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某中学搞绿化,想在一块矩形的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看看谁设计的更合理、更实用、更巧妙?
当然,在借助开放性教学载体时,要注意所饮食的事件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乐于探索的,而且通过学生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问题,如果问题太遥远、难度太大,学生也就失去兴趣和信心,教学也就无意义。开放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能够获得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解答,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互不相同、五花八门的。因此,真正成功的开放性教学内容设计,应满足非常规性、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参与性和探索性等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回归生活,创设自由空间
如果,一堂课只是教师一相情愿地灌注、学生被动地接受,孩子们被死死地箍在一成
不变的教材内,很少有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这堂课无疑是失败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孩子们充分动手、动口、用眼、用脑,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互动探索,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造",个性发展。
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再创造",强调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一味地"灌注"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他们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并非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并急于了解其中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引导他们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地推论和"再创造"数学。教师要经常诱导学生:"课堂是你的,数学课本是你的,三角板、尺子、圆规等学具也是你的,这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的。教师是你的助手,同学是你的朋友,想获取新的知识最主要是靠你自己。"只有引导学生人人主动参与,让孩子们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有体验、有创造、有乐趣",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学习兴致加强,认识感悟加深。
比如,将"统计"的节点转换成"活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开展一次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展开实际调查,对班级学生的身高做一个粗略统计,如按1.1M以下,1.1M--1.2M,1.2M--1.3M,1.3M--1.4M,1.4M--1.5M,1.5M--1.6M,1.6M以上进行统计,并上网对照十年前同年龄段的身高,探究十年前与十年后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或者统计班级同学对不同学科的喜好情况,制作成统计表、对统计结果作合理分析,再给教师或家长提些建议,做教师或家长的好参谋。
四、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生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在课
堂中遍洒真诚的"师爱",体验健康的"教与学"生活。这主要体现在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合作、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上。真正想让学生摆脱束缚、积极主动、乐于探究,教师首先要俯下身子、走近学生,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并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大多数的人都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才能催生和保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师生之间互动的和谐、生生交流的愉悦。只有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才能更好地积极思考又相互促进,才能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总之,教学不可脱离生活,而应密切生活、取材生活、思考生活,利用生活实际问题,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施教,引领、帮助和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汪生谦.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0)
论文作者:苏玉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孩子们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开放性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