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中心医院急诊科 重庆 涪陵 408000)
【摘要】 目的:探讨120呼救病人“分类救护”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市10个急救站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反应时间、应用效果、服务对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实现调度反应时间、突发事件与危急重病人院内反应时间、急救半径为3~5公里的呼达时间、送达医院时间、急救成本核算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出诊返车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0呼救病人“分类救护”模式可显著提高救治效果,明显缩短出诊时间,急救成本核算低,更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分类救护;急救服务模式;应用示范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352-02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of "classified rescue" mode of 120 patients for help
Li Binbin.
Emergency department , Chongqing Fuling Central Hospital, Chongqing, 408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assified rescue" mode of 120 patients for help. Methods 10 emergency sites were selected and two group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reaction tim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ervice obj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ation of scheduling response time, emergency and critical patients in hospital emergency reaction time, radius of 3 ~ 5 km of call time, hospital service time, emergency cost accounting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visits back ca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120 emergency patients "classification aid"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shorten the time of emergency visits, low costing, easily accepted by patient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Keywords】 Classified rescue; Emergency service model;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为了探讨120呼救病人“分类救护”模式的应用效果,此次研究选取10个急救站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施不同的急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市10个急救站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个急救站点,分别为涪陵中心医院、重庆大坪医院、重庆急救中心、重庆西南医院、涪陵区人民医院,观察时间为2014年5月—6月,120接诊次数为14369次。观察组5个急救站点,分别为重庆新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院、涪陵区中医院,观察时间为2014年5月~6月,120接诊次数为15247次。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120呼救病人管理模式,即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接到120电话后,立即联系附近医院,指导其进行出车救治,可开展边转运边治疗的方案,要做到以人为本,有呼必出车。
观察组实施“分类救护”120急救服务模式,即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接到120电话后,要对患者病情有详细了解,对其进行有效划分,对危重患者要优先出车,对中、轻微患者可采用常规出车,对康复、转院等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可采用预约出车,派送患者的车辆要完备,以救急为先,以转运为后,合理调配医院的救护资源,医生可采用分层管理,实现分级转运,做到人员优化,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反应时间比较
观察组实现调度反应时间(0.35±0.12min)、突发事件与危急重病人院内反应时间(0.74±0.31min)、急救半径为3~5公里的呼达时间(6.72±2.04min)、送达医院时间(10.28±2.17min)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46±0.53min)、(1.98±0.40min)、(10.13±3.25min)、(16.79±4.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的应用效果比较
观察组各级别救护车利用率(99.2%)、危急重病人现场抢救处理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95.7%)、(88.8%)。观察组出诊返车率(0.7%)明显低于对照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120急救是处理突发事件与危急重病人的主要手段,及时开展院前急救,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1-2]。然而目前的急救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3-4],分析如下:
3.1 急救医师匮乏与有效使用矛盾并存
在120呼救急救服务实践中,部分患者是不需要转运救治的,可在现场实施急救,因而可将患者分为急救和非急救,目前非急救患者主要包括康复出院患者、由于个别原因离院患者、院间转运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而急救患者需要进行现场和途中的紧急医疗救治。在120传统呼救模式中,非急救患者占据了一席之地,且比例较高,对于病情不紧急,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可适度减少医院资源的干预,将有助于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由于医院急救人员的匮乏,合理分配,才是关键。
3.2 急救资源的不足与使用浪费并存
不同于常规临床治疗,急救具有特殊性,一旦接到电话后,医生需要立即放下手头工作,马上出发,尽量缩短耗时,以提高救治成功率。由于急救模式遵循了有电话必受理、有呼救必出车的原则,使得很多资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浪费,例如分工不同,调度员只对呼救电话负责,会在患者周围医院中选取医院,指派救护车出车,没有对疾病进行有效划分,个别不需要急救的患者也派出了医生,而诸多急救电话同时响起后,会发现资源匮乏,医生不够,有些患者会由于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发生意外,甚至死亡,所以需要考虑分级调派,对真正存在危险的患者排除有效的医生进行诊治,对于轻微患者可实施常规急救,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可采用预约制。
120呼救病人实施应用“分类救护”的服务模式,按照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急救资源,使真正的危急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同时尽量满足群众的非急救服务需求。在日常的120急救工作中建立科学的分级调度,通过规范化的病情分级,合理调配医院资源,将好刀用在刀刃上,将大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增勋,于海玲,鲁强,等.北京市城区120急救需求量区域和时间分布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B):3050-3051.
[2]邓莉琼.广元市120急救服务现状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0):115-116.
[3]赵明锐.加强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73-2374.
[4]杨娟,向新荣,谈惠丽,等.加强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8):334-335.
论文作者:李斌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重庆论文; 病人论文; 时间论文; 模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