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临床路径运用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过程中效果论文_顾弘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分析将临床路径应用到消化内科护理代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消化内科实习的护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0例,在带教过程中,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方法,对两组带教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与实践操作成绩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带教满意度为96.7%,明显比对照组的80%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能够实现良好的带教效果,使学生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临床路径;消化内科;护理;带教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178-02

临床路径属于一种质量与效益型的管理模式,将其引入到消化内科护理的临床带教工作中,可对实习护生进行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培养,能够使护理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1]。为了进一步对临床路径应用到消化内科护理带教工作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将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实习的护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种,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带教,对带教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现将研究呈现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收进行培养的实习护生60名,为了便于对照研究的实施,随机对80名护生进行如下分组:观察组(30名),男女比例为25:5,年纪处于19至24岁之间,平均(22±3.4)岁,本科生有6名,大专生有11名,中专生有13名,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带教;对照组(30名),男女比例为24:6,年纪处于18至24岁之间,平均(21±4.2)岁,本科生有5名,大专生有10名,中专生有15名,应用传统方法进行带教。所选护生实习时间均为4周,并自愿参考本次研究,对两组护生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1.2 带教方法

观察组在带教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以教学大纲、消化内科疾病特点、护理要点等为依据,综合各方意见,制订出带教计划表:

(1)第一个星期。第一天,实习护生入院后,总带教给其介绍科室的制度、带教计划与目的、班次分配与职责、工作流程等,并陪同护生到各个病区参观,尤其注重治疗室、监护室的参观与介绍,给其讲解相关的抢救设备、职业安全、自身防护方法等,进行消化内科疾病谱、常用药物、特殊护理等教育。第二天,带教教师对自己所带护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摸底,了解其水平,以便于针对性带教工作的开展。第三至四天,以护生实际水平为依据,给其讲解相应的知识与护理操作,护理操作讲解在示范的同时进行,然后让护生自己操作,带教教师在一旁观察,给予相应的指导,尤其注重心肺复苏护理方法及无菌操作的讲解。第五天,将医嘱查对执行制度、交班、接班制度详细告知护生,给其讲解护理文书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及方法。

(2)第二个星期,护生与带教教师对病情的观察方法、突发病情的变化与处理、危重病人抢救的方法进行学习。第八天,给护生讲解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结构。第九天,给护生讲解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护理的方法。第十天,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进行讲解。第十一天,对肝硬化的护理方法进行讲解。第十二天,给护生讲解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

(3)第三个星期,第十五天,对护生进行静脉输血的流程、护理要点的教育,将易发输血反应、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告知护生。第十六天,组织护生对肠胃减压、灌肠操作流程、要点进行学习,对胃肠镜检查、灌肠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方法进行了解。第十七天,了解需要应用三腔两囊压迫止血方法进行处理的疾病、具体的操作方法、护理要点。第十八至十九天,对消化内科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进行学习。

(4)第四个星期,这个星期的重点是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成绩的考核,第二十二至二十四天,组织护生从自己带教教师主管的患者中选出一个具有典型性的病例,自主对患者进行评估、诊断、护理等,并给出详细的护理记录。第二十五天,组织护生自己确定主题,完成一个与消化内科护理相关的讲座。第二十六天,带教教师对护生进行考核,找出护生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指导。

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带教,接收到实习护生后,统一进行入科宣教,随后将护生分配给相应的带教教师,由带教教师自主完成带教。

1.3 观察指标

(1)以实习大纲、消化内科护理要点等为依据,给护生设置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成绩越好。(2)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并发给护生,对其带教满意度进行调查,带教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计量资料,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理论及实践操作成绩

观察组理论成绩为(92±5.3)分,实践操作成绩为(95±3.2)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为(75±3.3)分,实践操作成绩为(81±5.1)分,观察组理论成绩与实践操作成绩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带教满意度

观察组带教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观察组带教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 两组带教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带教工作中引入临床路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能够保证带教流程的规范性,消化内科具有较多的病重,经常能够遇到急症、危重症的患者,对护理的要求[2]。基于临床路径的带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安排,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带教教师以事先制定的教学路径开展带教工作,带教更具规范性与针对性。其次,可使带教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临床路径的带教中,学生明确每天需要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与操作,并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学习,克提高学习有效性,从而提升带教的整体质量[3]。最后,可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在带教路径中,学生在前三周重点对理论、操作等知识进行系统性学生,最后一周则进行实践操作,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护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与患者交流的能力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带教的观察组,理论与实践操作成绩均比应用传统方法进行带教对照组强,带教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P<0.05)。综上所述,消化内科应该积极将临床路径引入到护理带教工作中,以提升带教效果,培养出合格的消化内科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梁翠玲,刘玉琼.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在消化内科的实施及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4,(1):150-152.

[2]林丽雯,何素娥,许香慧等.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0):17-18.

[3]张利琴.消化内科护理临床实践带教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8):251-251,252.

论文作者:顾弘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  ;  ;  ;  ;  ;  ;  ;  

试论临床路径运用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过程中效果论文_顾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