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研究论文_李红芬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研究论文_李红芬

李红芬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可行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标准预防的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规范操作规程,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了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324-03

消毒供应中心是对医院各科室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处置的场所,是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1]。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处于多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中,如各种传染病、消毒剂及器械和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危害因素,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必须充分认识影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问题,防范职业危害,加强自身防护,降低职业暴露。笔者结合医院实际,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自身原因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一部分是老弱病残、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差,对工作的危害性认知不够,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掌握程度不够,工作随意性大,怕麻烦,没有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习惯,极易受到伤害。

1.2 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高温、烫伤:压力蒸汽灭菌器、清洗机、干燥柜、煮沸消毒锅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散发大量的热量使其室内温度明显升高,工作人员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中,对健康有一定影响。工作人员取煮沸消毒物品、取干燥物品、卸载无菌物品不慎接触柜内壁或装载架以及煮沸干燥、灭菌后物品未使用防烫防护用具或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烫伤皮肤。

1.2.2噪声:消毒供应中心存在多种噪声污染源,各种灭菌器、压力真空泵、空压机、超声波机、全自动清洗机、干燥柜、水处理系统等在工作时发出程度不同的噪声,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噪声,会对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造成程度不同的损伤。

1.2.3粉尘:制作各种敷料、折叠棉布包装材料、物品包装时棉絮状纤维、粉尘极易被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人体可对呼吸道造成损伤。

1.2.4锐器损伤:锐利器械的损伤是消毒供应中心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点分类、清洗、包装环节上,如回收人员在打开、清点、分类玻璃制品、针头、穿刺针头等锐利器械拿取不当和清洗人员在初洗、精洗时清洗方法不当、包装检查时检查方法不对都会导致受伤。

1.2.5潮湿:清洗工作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工作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冷水,因此潮湿是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因素之一。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位于地下层、冬天热水供应不足,很容易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1.3 化学性危害因素

1.3.1含氯消毒剂、酶、除锈剂等化学清洗消毒剂:手工清洗时需要接触多酶清洁剂、含氯消毒剂、除锈剂等化学物品,这些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可直接通过空气作用于人体,长时间接触对眼睛、呼吸道粘膜、肺等组织器官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1.3.2 环氧乙烷:环氧乙烷灭菌结束出锅和储存过程中,以及一次性灭菌物品(目前国内这些物品仅为环氧乙烷灭菌)储存发放间有环氧乙烷气体的残留,工作人员易吸入其过量残留气体,会引起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

1.3.3铅反应物:消毒供应中心使用的灭菌监测指示胶带、包内卡、指示标签等,绝大多数利用铅变色反应来判断灭菌效果。工作人员每天接触或吸入气化铅,另外铅在人体 的代谢较慢,可长达10余年,积蓄的铅对人体多器官都会产生危害,若铅通过血液传给胎儿或未洗净的铅暴露给儿童,对其伤害很大[6]。

1.4 生物性危害因素

1.4.1血源性感染: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分类、清洗过程中,尤其手工清洗管腔器械使用高压水枪,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一旦工作人员的皮肤有破损或被锐器刺破皮肤,或飞溅的污染物污染眼睛,不及时处理,极易感染上乙型肝炎疾毒及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

1.4.2微生物气溶胶:在清洗污物过程中,手工清洗没在清洗液下操作;使用超声清洗机为了方便操作未盖子和使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器械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如防护不当极易吸入呼吸道被传染疾病。

1.5 生理及心理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全院可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工作及无菌物品的下送工作,要消耗巨大体力。不合理的用力、搬运重物可引起肌肉、关节损伤。在回收和包装各种手术包、治疗包时,仔细检查、核对各种器械的质量、数量,尤其是精密贵重器械、腔镜器械的处理,工作人员需有高度责任心,这样长期处在精力高度集中、心理压力大的环境,极易产生精神紧张、失眠、焦虑不良心理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2.1.1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院机构 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两规一标准》、《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等的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增加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和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标准预防,从而提高安全职业的行为。

2.1.2建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和报告制度,使工作人员知晓发生职业暴露能第一时间如何进行处理,以减少职业危害。

2.1.3制定科学合理的清洗规程,严格操作规程,强化环节流程的质量控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以避免发生因操作不当导致职业危害。

2.2 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合理配备防护设施与设备

2.2.1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和洗手方法的培训,确保洗手正确率达100%,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以达到双向防护的目的。

2.2.1.1每季度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洗手的正确方法和程序,并在每个洗手设施的墙上粘贴六步洗手的流程图,提醒工作人员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洗手。有研究表面洗手时阻断疾病传播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2],经常洗手是自我防护的重要措施[3]。

2.2.1.2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感控组长每月对全体工作人员手卫生的落实和洗手正确率进行监督和指导,从而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2.2.2合理配备防护设施与设备

在各区域内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与设备:按规定消毒供应中心各缓冲间应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池[4]、洗手池、充足的洗手液、干手用品;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去污区应配备洗眼装置[5]。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区域和工作岗位的不同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确保安全无职业暴露发生。

2.3 物理性防护

2.3.1高温及烫伤:压力灭菌器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坚守岗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合理的安排人员换轮转,减少工作人员的体力透支。空气净化系统运行正常,定期维护保养,确保空气流通。合理安排消毒物品,集中、分类灭菌。取拿高温物品时戴隔热手套、穿长袖衣服,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减少烫伤机会。科室常规备烫伤膏,不慎烫伤要及时冷水冲洗,并涂烫伤药膏,严重时及时就医。

2.3.2噪声:消毒供应中心各类设备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和调试,减少噪音的产生。进出工作间时,及时关闭操作间门,阻断噪声的传递。

2.3.3粉尘的防护:制作各种敷料、棉布包装材料折叠时在专门的敷料间进行,工作中养成戴口罩的习惯,避免粉尘吸入呼吸道。

2.4 化学性防护

2.4.1工作人员应熟悉化学消毒剂、清洗剂、除锈剂等清洗消毒用品的性能、浓度、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配制时要戴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水围裙,防止不慎溅至皮肤、粘膜。盛装消毒剂的容器要随时加盖,减少挥发,避免消毒剂散发于空气中,长期吸入,引起呼吸道疾病。

2.4.2环氧乙烷灭菌器置于单独的房间,使用过程应严格按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安装和操作。室内通风良好和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灭菌后的通风换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每年对灭菌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监测。环氧乙烷灭菌器和气罐远离火源和静电,防止人员伤害。灭菌结束卸载时戴防护面具。存放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仓库及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间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残留的环氧乙烷浓度。

2.4.3铅暴露的防护:正确使用指示胶带、指示剂和标签,操作时戴手套和口罩;使用无铅的指示物产品或做了防护措施的产品[6]。

2.5 生物因素的防护

在回收、清点、清洗、包装过程中,应保持强烈的自我防护意识,操作过程中应小心谨慎,注意力集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触器械锐利部位;清点物品时应戴口罩、手套,并使用镊子,避免徒手操作,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特殊感染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物品用黄色垃圾袋双层密闭封存置于封闭的容器中,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回收后,按要求消毒处理,再进行清点。 手工清洗时正确戴帽子、口罩、面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穿防水衣、防水鞋。清洗时在水下操作,防止产生气溶胶。脱手套后正确洗手。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必要的先进设备,如酸性电位水设备,尽量减少人为配置含氯消毒液;增加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减少手工清洗,合理配备防护用品。一旦发生锐器刺伤立即伤口处理轻轻挤压损伤处的血液,流动水彻底冲洗,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消毒。被暴露的黏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如暴露源为HBV感染者,根据情况接种乙肝疫苗和注射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最有效的措施,有效率为96%~99%[5]如暴露源为抗一HIV阳性,经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如需预防用药,尽可能在1~2h内服用。按要求做好登记、上报传染病管理科,并6~12个月进行随访。

2.6 心理因素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弹性排班,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帮互敬的团队精神缓解心理疲劳;丰富业余生活,消除身心疲劳。从多方面提高身体生理、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减少生理和心理疲劳的发生。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因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存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性等因素的危害,而这些因素都会威胁人体健康。所以针对这些危害因素,通过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树立防护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工作人员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了自身防护,有效降低了职业危害,使职业安全得到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

[2] 陈爱荣,陈瑞领.11家医院消毒供应职业防护现状的调查.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1,29(6):466-467.

[3] 孟光峰,陈丽茜,于智梅.消毒供应室护士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器鲁护理杂志,2008,14(23:123-12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

[6] ArthurE.Davisos,Potential lead hazards[J]AORNJ.1987Jun;45(6):1378-82.

[7] 张淑北,唐文慧,杨燕.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及预防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6):652-653.

[8] 于秀荣,宋烽,董薪.环氧乙烷消毒过程的安全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26-527.

论文作者:李红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研究论文_李红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