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财政支出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财政支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加强财政支出研究是深化财政研究和财政实践发展的必须,作者对影响财政支出的几种观念进行了辩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支出应该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基础,树立合理配置资源的效益观,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无偿性和有偿性相结合,并提出控制财政支出的几项措施。
一、必须加强财政支出的研究
从财政学发展的历史看,财政学者始终比较重视财政收入、尤其是税收的研究,提出了税收原则论、拉弗曲线等著名的税收理论,而对财政支出的研究却很少,原因是许多财政学者认为财政支出由政府决定,并非财政部门能定的,财政学没有必要研究财政支出。随着经济发展,财政研究的深入,财政学也加强了财政支出的研究,对支出种类及内容特别是支出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给予密切注意,并根据对财政支出的考查研究整个财政的性质,使财政支出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但是财政支出要形成税收理论那样系统成熟的理论还有很大距离,尤其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家财政要向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发展,加强财政支出研究尤为必要:
1.从财政实践看,先有需要,根据需要确定财政支出是财政的特性,财政收入的目的是供应支出,即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社会共同需要并不是人人都需要,也不是一般说的公共需要,而是维持一定社会存在和正常发展的必须,是财政必须满足的需要,财政支出效果的好坏应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标准。因此,首先必须研究财政支出应涉及哪些方面,不应用于哪些领域,各项支出应占多大比例,确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数量和结构,在此基础上的财政运行才可能科学合理。
2.财政支出论相当于经济学的消费论,消费论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财政学作为经济学分支学科,也应研究支出论,具有财政支出研究的财政学科体系才是一门完整的学科。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支出日益扩大,1994年我国财政支出5819.7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无论经费支出还是投资支出,与某个部门或企业集团的收支相比,其规模和影响都大得多,不容忽视,并且财政支出对资源配置具有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财政资金向不同方向(积累和消费)、不同用途(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分配来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调控国民经济结构,影响资源配置,因此必须研究财政支出的配置范围和比例,使其对国民经济产生良性影响。
4.1994年1月1日,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是国际通行有效的财政管理体制,它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地方财政收入一种管理体制。因此,首先必须合理划分支出,在支出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保证收入划分的合理,否则,就谈不上整个体制的合理。我国现行分税制是在政府职能没有转换和原有事权没有作合理调整的基础上推行的,存在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不清和重叠交叉,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必须加强财政支出研究,财政应承担哪些支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应负哪些责任,它决定体制分配,也决定转移支付的确定。
5.加强财政支出研究和管理是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但是财政却日益窘迫,财政赤字逐年增加,1994年赤字达638.01亿元,国债收入达1175.23亿元。 财政运行债务化,只有连年扩大债务规模,才能维持财政运行,这既有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过快过急的原因,也有财政支出不尽合理,财政支出缺位和越位的原因。加强财政支出研究,减少不必要的各项支出,可以节约大量财政支出,据测算,只是减少行政部门基本建设就可节约90亿元左右。无疑这对解决财政困难大有益处。同时,财政支出数量和规模影响国家公债的规模和效果,财政支出方向和效果影响公债的效果和还本付息能力。一般说,国家公债的发行可以使资金性质发生四种转变:社会消费基金转化为国家生产基金,社会生产基金转变为国家生产基金,社会消费基金转变为国家消费基金,社会生产基金转化为国家消费基金。国家公债收入是有偿性收入,最终要还本付息,因此,用于哪些方面必须慎重。从发展看,公债收入最好用于能够有所收益的部门和产业,即其发行和使用产生前两种转变,使社会消费基金转化为国家生产基金,社会生产基金转化为国家生产基金,前者使非生产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增加国家积累,后者主要调整产业结构,这样,国家可以集中生产资金,提高经济能力,又可以起到调节生产结构的作用,缓解财政困难。我国目前年发行公债达千亿,加强研究和管理财政支出,保证使用合理,及时收回是国债能够顺利发行和还本付息的前提。
6.从民主财政,增加公众参与意识,保证财政收支科学化看,财政收入来自广大公众创造的国民收入,公众要求他们交纳的税收被用于有效合理的方面。现代代理理论启示我们,纳税人将税收缴纳给政府,希望财政为其提供充足、高质量的公共货物,可以说这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财政作为“代理人”,如何有效地支配,合理开支,减少道德风险和逆选择,节约代理费用是纳税人所关心的,财政只有认真研究和管理财政支出,加强信息流通,才能在纳税人的有效监督下,实现科学化、高效化。
二、财政支出观念
经济改革和发展不能没有观念的更新,人们观念更新一步,行动就解放一步,行动解放一步,经济发展速度就加快一步,财政改革亦然,需要观念的更新。财政支出作为古老的财政范畴,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观念和规矩,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范畴,又有许多新的观念渗入。
1.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
长期以来,我国在收支安排上实行以收定支的原则,重收轻支,根据收入的多少安排支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个观念在财政统收统支的情况下是可行而有效的。但从财政实践序列看,它颠倒了收支之间的关系,形成以国家财政为核心的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全方位供给,微观活动受制于国家财政分配活动,企业预算约束软化,财政分配职能膨胀的状况。财政应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收入,即在明确财政事务的基础上保证财政必须承担事业的支出。按我国现行分类,财政支出分为经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我认为。经费支出部分应在科学合理确定财政支出部门和数量的前提下坚持以支定收,保证供应。在投资领域可以实行以收定支原则,根据财政可支配财力,在保证经费开支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尽量进行投资,保证重点。因此应该以收定支与以支定收相结合,妥善安排财政各项事务。
2.政府意志论和客观需要论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进行的分配,是政府的管家出纳,财政支出由政府意志决定的观念长期以来影响财政支出的研究。传统体制下,计委定盘子,财政出票子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影响了财政部门参谋作用的发挥,财政处于被动消极地位。但是,现实经济中,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政府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有经济人本性的政治家组成的。所以,政府意志论必然影响财政有效运营,导致财政失误和经济失衡。新的观念是财政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分配,它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特殊侧面,在社会总资源配置中,能够或应该占有多大比例份额是由社会再生产决定的,它的内涵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社会共同需要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大家都需要,也不是每个人需要的汇总,而是就社会整体或社会自身需要而言是维持一定社会存在,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必须由社会集中组织事务的需要,是一般的社会需要,它有三类:(1)只有以社会为主体组织和实施方能实现的事务;(2)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不愿介入而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事务;(3)唯有以社会为主体举办才能有效地协调社会成员利益的事务。财政支出社会共同需要论说明财政支出不是可以任意增减取舍的,而是有客观比例界限的,只有按照社会共同需要办事,才能达到效果最佳,收益最大。
3.财政支出节约观和效益观
财政支出在很长时间内提倡厉行节约,在资金有限、支出既定的情况下,是有效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们提出了生产型财政向经营型财政转化,发展效益财政,摒弃了被动的节约观,提倡用积极有效的节约代替消极无效的节约,赋予节约以新的内容,节约应是积极的,以支出符合目的性、有用性、必要性为前提,运用最少支出,取得最大效果。明确支出方向后,树立正确的节约观,在具体确定项目时是必要可行的。传统的效益观念是我们多年来使用的为大家所熟悉的概念,即日常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指某种工作或行为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这个比值的大小、高低可以反映工作效率的高低。然而许多财政支出难以用投入产出观念衡量,过分强调节约可能影响财政必要职能的行使。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应杜绝两种倾向:一是只顾需要的方法,即不管费用如何都必须给以满足;二是只顾可能或预算安排而不管需要的倾向。
4.财政支出的有偿性和无偿性
近年来,为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建立效益财政,提出了财政支出有偿性的观点,支出安排实行有偿供应,采取了拨改贷等措施,但对财政支出的效果影响不大,因此,财政支出观念仍应更新,不能一提效益,就考虑有偿供应,实际上,财政支出的最大效果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客观的科学的需要数量和结构供应资金,为保证市场经济运行提供最好服务,有些支出即使实行有偿供应也难以归还,造成银行与财政被动,银行大量到期贷款难以收回。当然,财政支出实行有偿供应确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这必须掌握好结构和数量,对于那些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应坚持保障供给原则,对于一部分经济效益较高,有偿还能力的支出项目可以采取有偿供应,运用金融手段、信用程序进行管理。
三、财政支出控制
1.运用科学方法确定和管理财政支出
财政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分配,社会共同需要是保证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客观的需要,因此具有可预测性。财政支出要做到科学合理,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条件等进行分析,并运用一系列控制方法,改革拨款方法,运用零基预算和业绩预算等拨款办法,促使节约经费并提高使用效率。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投资可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公共性国有资产投资可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进行分析,在保证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合理地节约支出。
2.科学预算,强化预算约束
可以说,我国目前预算制定采用的是基数法,即根据以往年度的支出,对当年支出进行一些调整,尤其在基层,往往长官意志起重要作用,一些地方预算编制只半月到一月时间,对以往数字进行一定的调整即可。在国外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往往上个预算刚被通过,就又开始下个年度预算的研究编制,这样编制预算的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刚性,效率更高。建议设立专门的预算委员会,专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和检查,树立长远观念,对国防、科学、文教卫生等实行科学刚性措施控制,制定财政供给人数的量化模式。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及事业发展需要,核实财政供给人数人均经费额及总额,强化预算约束。
科学预算包括预算模式的科学化,复式预算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比较科学的预算方式,对控制投资膨胀,科学管理支出有较好效果。我国目前实行的复式预算将预算划分为经费预算和投资预算,对控制财政支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多、国有资产大的情况,为加强管理,可以设立公共经费预算、公共性国有资产预算、经营性国有资产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不同财政支出对应不同收入来源,各自独立平衡。
3.加强支出责任,实行法人制
目前,财政支出分级管理,但由于政府职能没有根本改变,中央财政事权以及各级财政事权不很清楚,财政支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挪用和浪费严重。要杜绝这种现象,必须明确划分事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划清责任,财政支出实行法人制,将支出责任落实到法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对支出的执行情况,工作进展定期检查,保证财政支出的合理和有效。
标签:财政支出论文; 预算执行论文; 预算控制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预算调整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科学论文; 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