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分析论文_马建中,裴小艳,王慧芳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分析论文_马建中,裴小艳,王慧芳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武陟县供电公司 河南焦作 454950)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力系统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作用下的供电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易受气候环境、人为以及后期维护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诸多安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应从影响因素出发,通过明确问题控制要点而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运行技术。这是满足经济建设对电力系统快速稳定发展需求的重要课堂内容,研究人员要将其有效作用于实践。

关键词:输配电工程;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

1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基本概述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主要是将电力由变电站输送到电力系统输配电变压器中 ,然后经由输配电变压器最终将电能传输到电力用户终端的载体。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主要负载传输高压及低压电 ,不论输送哪种电能形式 ,都要以保证输送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为前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构成元件主要有导线、绝缘子、杆塔、避雷线及金具等 ,导线以耐腐蚀、耐磨损及导电性好的材料为主 ;绝缘子用于维持导线及杆塔 ,使两者互不导电 ;杆塔主要起到连接及支撑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并使线路之间形成安全长度和距离 ;避雷线用于雷电等强电量及电流的引电;金具以加固导线及绝缘子为主要功能。

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气候的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面貌,面对各异的复杂地形,会产生差距较大的气候,面对不同的区域性气候差异,供电输送就需要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可以说,各地形成的盆地、高原、河流、湖泊,在线路架设中,也会造成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有些线路为了经济型考虑,需要通过复杂的区域,比如沼泽地、平底山丘等硬地,这种条件架设线路,难度可想而知,在架设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区域地形不好控制,但还需要线路在此通过,比如说山体易塌陷地区、高寒覆冰的地方等,不但架设难度大,而且在后期管理与维护中,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恶劣的天气均能影响配电安全,洪水、冰雹、雪灾也是经常出现的恶劣气候,恶劣的气候直接威胁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有些地形是复杂的,在多种因素制约下,既有塌陷区,同时还受到暴雪、雨水冲力,这样的区域就需要综合考虑前期和后期的建设问题。对辽阔的田野架设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其距离较长,线路架设区间过大,后期维护难度大,不论是恶劣的气候,还是技术原因等各种因素,都能直接导致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其安全性、可靠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2.2 运行管理维护的问题

运行是关键,如何保证运行则是重中之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配电系统也不断更新改造,有一些创新型的工艺、技术、方法及材料,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在推广新能源、新技术的基础上,也就给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维护管理带来了新要求,那么,为了保证线路能够全面良好运行,就要本着维护为主、维修配合、及时更换的原则进行管理维护。首先要做好应对自然恶劣环境的准备,在实际架设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档距、宽度和高度都在扩展,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发生绕击和雷击的概率,那么,在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维护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做好应对恶劣环境的准备,特别是夏季的防雷工作,要有预见性,这样才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维护,保证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其次在线路加高的区域做好维护工作,特别是有一些线路通过的地区为失陷地,一些线路支撑面会出现地面下陷或塔架基础受损,如果出现问题,再加上雨水冲刷,就会使地表下陷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滑坡破坏,不但影响用电安全,还会埋下施工不安定的因素,威胁着用电的安全运行。

2.3人为因素导致的故障

电力系统中人力劳动较为密集,虽然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一些领域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操作,那么,人为操作失误也就不可避免,常出现的问题有误插设备、连接方式错误等情况,造成用电安全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技术应用

3.1 缘子防污技术

绝缘子是输配线电路中最为重要的设施,然而其因长期处在室外环境下,易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而在表面附着大量的沙土和污渍。当遭遇雷雨天气,绝缘子设施就会出现电导以及电流泄露等现象,最终导致自身功能价值下降。为此,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技术人员就应通过安装防泄露的监视设施,来建立起警示作用的预警装置系统。对于绝缘子设备的清洁,相关人员可将地蜡、硅油等物料涂抹到绝缘子表面上。这样一来,当雨水来临时,绝缘子表面就可以对其进行水分分流处理,以防治绝缘子表面多余潮湿,从而大幅度避免了电流泄露问题的出现。

3.2 电路防风技术

对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处在大风天气工作运行区域,其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为此,电路防风技术人员应通过提高基础的牢固性,来降低风力对线路运行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为了保证塔杆完整及其防风着力点,可适当增加杆塔数量以及利用硬质材料,来提高输配电线电路的拉线力度和密度。这就能有效避免输配电线路因风力过大而出现大面积倒杆问题。

3.3 防雷技术

研究表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防雷技术应用具有一定复杂性,因此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建设使用的实际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具体来说,防雷技术应用有两个指标要点,即线路耐雷水平以及雷击发生时的跳闸率。第一步,防雷技术人员在架设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时,应选用具有避雷效果的电线,以降低线路被击中的几率。此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将感应电压做好耦合和分流处理,以提高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第二步,在对杆塔进行接地电阻值控制时,防雷技术人员要将其控制在10Ω。这样一来,杆塔不仅能够起到预防雷电的作用,还能使线路运行的防雷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全面减少雷电反击现象的出现;第三步,通过架设耦合电线,来提高耦合作用,进而减少绝缘子的电压部分,从而形成分流。此外,还可在线路系统运行表面安装自动重合闸,以提升线路的耐雷能力,进而保证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在连续作用下实现供电的可持续性。

3.4 建立信息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系统

首先,在规划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过程中,技术人员应采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电量预测、多指标关联性以及空间负荷预测等问题。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地区往年同期用电量情况进行分析解读,以明确当前系统建设要面临的用电量变化、用电结构,并与地区的经济实力结合,以提高系统建设的针对性;其次,系统建设人员还要利用自动化技术将其作用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管理模块中,从而使其具备历史数据查询、数据质量分析以及断面预测等功能。此状态下,系统就能自动收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运行产生信息,进而对其断面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判断断面出现的时间点;再次,技术人员还要采用信息化技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设置线路故障远程检测控制系统,及通过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和沟通平台,来实现各个电力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就极大提升了系统线路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效率;最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还要应用信息技术,来模拟一个故障的快速仿真决策。即自动对运行线路中的故障进行响应,并通过反馈系统,对故障类型以及处理措施进行识别和判断。

结束语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作为电力系统架构重要环节 ,在保障电力能源稳定安全供应环节起到关键作用。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安全保障措施上 ,应从线路材料的质量控制、线路巡检制度的完善、绝缘子防污技术及防雷防风技术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入手 ,以不断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布延鹏.关于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技术的探讨[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软科学论坛——企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2]吴侗.县级供电企业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J].科技传播,2015,23:103+102.

[3]刘建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7:197.

[4]赵红炜.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6,17:165+167.

论文作者:马建中,裴小艳,王慧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分析论文_马建中,裴小艳,王慧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