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江石化开发新型耐高温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孙攀[1](2010)在《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氧树脂具有收缩率低、力学性能优异、粘接强度高、耐化学性、耐老化性、价格低廉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电子仪表、胶粘剂、涂料和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但环氧树脂固化后有质脆、韧性差、耐热性不高等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使用热塑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解决这些问题是比较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在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的基础上,研究了新型可溶性聚醚醚酮(s-PEEK)作为改性剂改性环氧,以期使环氧树脂的韧性和耐热性均获得提高。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加入不同量的s-PEEK和聚醚醚酮(PEEK),对环氧树脂凝胶时间的影响规律不一样。随PEEK含量的增加,凝胶时间增大;s-PEEK含量的增加,凝胶时间先减少,后又增大。利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E-51/s-PEEK、复合环氧/s-PEEK和E-51的固化温度:80℃/1h+120℃/3h+150℃/2h,得到了三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0.77kJ/mol、52.17kJ/mol和50.53kJ/mol,相应的固化反应级数分别为0.874、0.877和0.862。可知固化反应跟s-PEEK的加入和环氧树脂的类型关系不大。同时用FTIR研究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对E-51/s-PEEK体系固化的影响,较长时间固化和较高温度固化均使固化趋于完全;且随着s-PEEK用量的增加,环氧基团反应越不完全。2.以PEEK/EP体系作为对比,对s-PEEK/EP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s-PEEK加入使环氧树脂的力学指标获得提高,且加入s-PEEK的体系有更好的性能。实验获得的最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剪切强度分别为64.43MPa、6.98%、60.93MPa、2828.2MPa、46.62kJ/m2、39.5MPa,分别比未改性的树脂增加13.04%、101.7%、16.84%、13.93%、85.6%、36.04%。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和固化剂结构等因素对环氧树脂体系的部分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3.考察混合树脂体系在23℃、50℃、100℃、150℃、180℃下的热强度的变化,发现在较低的温度下含s-PEEK和三官能度环氧(TFE)的体系强度大,在高温下含PEEK和四官能度环氧(AG-80)的体系强度大。复合环氧体系在100℃的热强度随s-PEEK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PEEK/EP体系强度变化不大。同时发现含s-PEEK的体系具有耐热老化和耐湿热老化的优异性能。4.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表明,固化物只存在一个损耗峰。随着s-PEEK含量的增加,Tg逐渐升高,加入25phr时达到179.61℃。不同的固化温度和TFE的加入对峰值有影响,但损耗峰均是单峰。以DDS为固化剂固化的试样出现部分相分离的现象。对含s-PEEK的质量分别为0phr、10phr和20phr的E-51/DDM的热失重测试表明:50%的质量热损失温度分别为414.9℃、415.6℃、423.3℃,可以看出s-PEEK加入到环氧树脂中使其热稳定性得到提高。5.根据SEM、DMA、DSC、冲击性能测试,分析了两种聚醚醚酮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机理。PEEK增韧改性环氧树脂过程中,分散相起主导作用,分散相颗粒吸收能量,防止裂纹扩展。s-PEEK增韧效果较明显,主要依靠树脂间形成的半互穿网络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热塑性树脂诱发基体屈服变形。
吴桂军[2](2007)在《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利用芳香族二胺(DDM)对双马来酰亚胺(BMI)进行扩链后再与环氧树脂(EP)反应合成了BMI/DDM/EP三元预聚体系(BDME),利用此三元共聚物分别与环氧树脂E-51、柔性环氧树脂MSQ共混,并加入不饱和聚酯(UP)以及端羧基丁腈橡胶—环氧预聚物(EC)进行增韧改性,制备了BDME/EP、BDME/EP/UP、BDMQ/EP/UP、BDME/EC系列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利用平板凝胶仪、差示扫描量热(DSC)、热失重(TG)、扫描电镜(TEM)、电子拉力机、耐浸焊性测试等手段系统研究了BDME含量、柔性环氧的使用、EC的成分及含量等各种因素对改性胶粘剂的凝胶特性、固化工艺、固化动力学、耐热性能、粘结强度、增韧机理以及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上的应用特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BDME共聚物可溶于低沸点溶剂体系,解决了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的溶解以及与环氧树脂共混时的相容性问题。双马来酰亚胺的加入提高了环氧树脂胶粘剂的耐热性能,柔性环氧的使用以及加入不饱和聚酯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共混胶粘剂的韧性(剪切强度最大分别可达30.38Mpa和32.88MPa)。而通过EC改性胶粘剂可进一步提高其韧性和粘结强度,当BDME与含15%CTBN的EC比例为1:2时,其共混胶粘剂的剪切强度为50.07MPa,断裂伸长率可达3.95%,剥离强度为1.16kgf/cm,并能够通过320℃的锡焊浴测试,该胶粘剂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特别是耐热性已远超过现行FPC板所用的胶粘剂。根据增韧胶粘剂固化物的形貌对CTBN改性环氧的增韧效果及其增韧机理进行讨论后可知,其增韧机理与Pearson和Huang等提出的增韧机理相一致。
胡雪华[3](2006)在《九江石化专用料产销两旺》文中研究表明本报讯 九江石化新开发的高耐热透明聚丙烯改性专用料产品日前出厂,形成了新的效益增长点,这是该厂根据市场需求,加大聚丙烯专用料研发力度取得的新成果。今年首季度,该厂聚丙烯产量达到3万吨,其中专用料比例就达78.5%,企业增效
苏焕琳[4](2006)在《九江石化:专用料研发成果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报讯 4月中旬,九江石化新开发的高耐热透明聚丙烯改性专用料产品出厂,形成了新的效益增长点,这是该厂根据市场需求,加大聚丙烯专用料研发力度取得的新成果。今年第一季度,该厂聚丙烯产量达到3万吨,其中专用料比例就达78.5%,企业增效3000多万元。 为利用有限资?
胡艳秋[5](2006)在《新型耐高温树脂》文中研究表明九江石化总厂与天津大学合作,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耐高温树脂。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自润滑性能, 并与碳材料有较好的粘合性,可以用来做碳-碳复合材料基体和摩擦材料的粘合剂,用于制造汽车的刹车片,高温密封环、垫,机械传动部位的轴套,压缩机的旋片等。据了解, 我国现用于生产刹车片的改性酚醛树脂一般耐温200℃左
苏焕琳[6](2005)在《勇立潮头唱大风》文中研究说明“五一”前夕,九江石化总厂党委书记杜文如 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并代表全厂职工到北京出席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九江石化人深感自豪。 2004年,在九江石化掌舵人杜文如的带领下,炼油加工量达到367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大
苏焕琳[7](2005)在《蛟龙腾起大江滨》文中研究表明 庐山北麓,长江之滨。九江石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玉带上。2004年,九江石化迎来了其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历年最好水平,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大关,比上年净增22亿元,较1999年的49亿元增加了1倍多,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年初对
苏焕琳[8](2004)在《九江石化新产品旺销》文中提出本报讯记者苏焕琳报道:近年来,九江石化依靠科技进步,力拓生存发展空间,围绕市场需求,组织精兵强将协力攻关,先后开发生产出市场发展前景看好、附加值高的重交道路沥青、3号软麻油、新型耐高温树脂和医用聚丙烯专用料等10多种新产品,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用户青睐,成为该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Editorial Office[9](2000)在《1998~1999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文中提出介绍 1998~ 1999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根据 1998年 7月~ 1999年 6月期间国内合成树脂及塑料工业及相关学科的原始文献资料 ,对通用热塑性树脂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ABS)、热固性树脂 (酚醛、环氧、聚氨酯、不饱和聚酯、双马来酰亚胺 )、工程塑料 (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及PPO)、特种工程塑料 (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聚砜聚醚砜、其它特种工程塑料 )、其它树脂 (聚酰亚胺、有机硅、有机氟树脂、丙烯酸树脂、降解塑料、吸水吸油树脂及功能树脂 )、成型加工与设备、塑料助剂和应用开发等各专业领域国内现状、发表的论文、取得的成果和工艺、技术进步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展示了我国 1998~ 1999年合成树脂和塑料工业的进展。
祝大同[10](1996)在《PCB基材——覆铜箔板技术基础》文中研究指明今年四月赴京有幸会见了祝大同同志,并向他表示对我刊的支持以感谢!同时,进行了亲切交谈,有意请他写些PCB板材方面的系统知识与技术的文章,“不谋而合”想到一起来了——以连载讲座形式在我刊发表。这种举措在我刊上还是第一次,今后还想仿效开展起来,敬望我国PCB业界同行名人行家和有志之士在PCB及其组装的各个领域(包括设计、标准生产、材料、管理、技术、品质和检测等)上介绍和撰写有关综合、评论等的连载文章,以推动我国PCB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此,我刊编辑部人员深表欢迎和感谢! 祝大同同志,现任北京绝缘材料厂产品(技术)开发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从事PCB基材方面的工作已达25年之久。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他将把PCB板材方面约分为20个讲座内容在本刊以每期(月)“一讲”形式加以连载,使广大PCB业者对基材有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在参与PCB设计、选用基材过程中参考并获得裨益。相信广大读者会感兴趣和欢迎,并从中得到启迪和指导。
二、九江石化开发新型耐高温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九江石化开发新型耐高温树脂(论文提纲范文)
(1)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环氧树脂及耐热型环氧 |
1.1.1 环氧树脂的概述 |
1.1.2 耐热型环氧树脂 |
1.2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
1.2.1 液体橡胶增韧 |
1.2.2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增韧 |
1.2.3 热致液晶聚合物增韧 |
1.2.4 纳米粒子增韧 |
1.2.5 "柔性链段"增韧环氧树脂 |
1.2.6 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 |
1.3 聚醚醚酮类树脂及其改性环氧树脂 |
1.3.1 聚醚醚酮类树脂 |
1.3.2 聚醚醚酮类树脂改性环氧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可溶性聚醚醚酮/EP体系的固化特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2.2.2 测试与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凝胶时间研究环氧混合体系固化特性 |
2.3.2 E-51/s-PEEK/DDM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 |
2.3.3 红外表征环氧树脂体系固化 |
2.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两种聚醚醚酮和环氧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与测试设备 |
3.2.2 固化试样的制备 |
3.2.3 固化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固化试样的拉伸性能测试 |
3.3.2 固化试样的弯曲性能测试 |
3.3.3 固化试样的冲击性能测试 |
3.3.4 固化条件对体系冲击性能的影响 |
3.3.5 固化试样剪切强度的测试 |
3.3.6 固化试样热强度的测试 |
3.3.7 胶粘剂热老化性能的测试 |
3.3.8 胶粘剂湿热老化性能的测试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可溶性聚醚醚酮和环氧共混体系热学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4.2.2 DMA试样制备与测试 |
4.2.3 DSC分析与测试 |
4.2.4 TG分析与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DMA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2 DSC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3 TG分析与测试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可溶性聚醚醚酮和聚醚醚酮增韧环氧的机理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样的制备与测试 |
5.2.1 试样的制备 |
5.2.2 DMA测试 |
5.2.3 SEM分析 |
5.3 树脂增韧机理分析 |
5.3.1 树脂体系相容性和微观形貌研究 |
5.3.2 增韧机理分析 |
5.4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2)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环氧树脂概述 |
1.2.1 环氧树脂的定义 |
1.2.2 环氧树脂的发展史 |
1.2.3 环氧树脂的性能特点 |
1.2.4 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改性 |
1.3 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 |
1.3.1 聚酰亚胺(PI)简述 |
1.3.2 不同的亚胺—环氧树脂胶粘剂改性体系 |
1.4 柔性印制电路板用胶粘剂的现状 |
1.5 本课题的主要目标及研究内容 |
2 BMI改性环氧E-51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2 实验内容 |
2.2.3 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BDME三元预聚体配方设计原理 |
2.3.2 BMI/DDM/E-51的预聚反应过程 |
2.3.3 几种配方胶粘剂的性能分析及筛选 |
2.3.4 BDME/E-51共混胶粘剂的凝胶特性 |
2.3.5 BDME/E-51共混胶粘剂的固化工艺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
2.3.6 BDME/E-51共混胶粘剂的性能分析及筛选 |
2.3.7 BDME/E-51共混胶粘剂在FPC板上的应用性能 |
2.4 本章小结 |
3 BMI改性柔性环氧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3.2.2 实验内容 |
3.2.3 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BDMQ/MSQ共混胶粘剂的性能研究 |
3.3.2 BDMQ/E-51共混胶粘剂的性能研究 |
3.3.3 BDQ/UP182共混胶粘剂的性能研究 |
3.3.4 BDE/UP182共混胶粘剂的性能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CTBN对BMI改性EP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4.2.2 实验内容 |
4.2.3 性能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增韧组分CTBN的选择依据 |
4.3.2 CTBN/E-51酯化预聚体的红外光谱表征 |
4.3.3 BDME/EC共混胶粘剂的性能分析及筛选 |
4.3.4 EC中CTBN含量不同对BDME/EC共混胶粘剂的性能影响 |
4.3.5 BDME/EC共混胶粘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4.3.6 BDME/EC共混胶粘剂的增韧机理及增韧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本课题的主要结论 |
5.2 本文特色 |
5.3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九江石化开发新型耐高温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 [1]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D]. 孙攀. 北京化工大学, 2010(01)
- [2]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吴桂军.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
- [3]九江石化专用料产销两旺[N]. 胡雪华. 中国纺织报, 2006
- [4]九江石化:专用料研发成果丰[N]. 苏焕琳. 现代物流报, 2006
- [5]新型耐高温树脂[J]. 胡艳秋. 中国胶粘剂, 2006(01)
- [6]勇立潮头唱大风[N]. 苏焕琳. 物资信息报, 2005
- [7]蛟龙腾起大江滨[J]. 苏焕琳. 当代江西, 2005(04)
- [8]九江石化新产品旺销[N]. 苏焕琳. 中国石化报, 2004
- [9]1998~1999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J].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Editorial Office. 塑料工业, 2000(02)
- [10]PCB基材——覆铜箔板技术基础[J]. 祝大同. 印制电路信息, 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