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与护理对策论文_赵敏

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与护理对策论文_赵敏

赵敏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400054)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病患者睡眠质量障碍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抽选出病例数40例),对其睡眠障碍原因进行分析,在其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对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视为观察组(随机选择40例参与研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精神病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大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而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性较(P<0.05)。结论:导致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有很多,不仅复杂多样而且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促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关键词】精神病;睡眠障碍;护理策略

[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186-01

引言

睡眠质量的高低预示病情轻重好坏,受兴奋、妄想、幻觉、抑郁等精神症状影响,睡眠障碍在精神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临床上大多注重观察精神症状是否改善或恶化,对于睡眠指标往往容易忽视。为进一步探讨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睡眠障碍的关系,做好精神病患者的睡眠护理工作,本研究分析了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强化康复护理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共收集80例),所选时间为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精神病患者视为对照组;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精神病患者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此次研究项目在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后展开。对照组40例精神病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9-74岁,平均年龄(56.8±12.4)岁,精神分裂症患者22例、兴奋状态患者10例、缄默状态患者8例。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27例、13例;年龄范围上限为76岁,下限为33岁,年龄平均值(56.9±12.1)岁,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缄默状态患者病例数分别为23例、11例、6例。对比2组精神病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较大差异性(P>0.05),因此精神病患者的基本资料对于本次研究结果并无较大影响。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即遵循医嘱给予患者病情监控以及生活护理等。记录观察引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评估分析,对观察组精神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调查发现,生理、精神疾病、药物以及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营造良好环境。调整好病房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无噪音干扰,形成一个温馨、舒适、安静的宜睡环境。

(2)注意合理用药。严格监测患者用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防止各种误服、不服或多服药物现象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发现较大变化,除及时报告医生外,尽快遵医嘱采取药物控制患者精神症状,精神兴奋、躁动、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和过分焦虑、抑郁及幻觉、妄想的患者,予以相应药物处理,帮助其入睡。

(3)把控生活习性。合理安排工、娱、体活动,督促、帮助患者按时作息,把握早晨起床和晚上就寝的重要时间节点,控制患者进食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禁止吸烟、饮浓茶、咖啡,不看过激的电视节目,白天让患者多运动,睡前让患者少喝水、排空大便,提倡睡前用温水泡脚,入睡前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催眠乐曲。

(4)心理疏导。定期组织知识讲座,向所有患者加强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宣传教育的同时,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因心理因素影响而失眠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和不快,消除患者多疑、多虑产生的误解和恐惧心理,打消患者顾虑,多与患者沟通,因势利导地做好劝慰、安抚工作。

(5)加强观察指导。采取循序与重复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夜间巡视,注意仔细观察患者睡眠姿势、呼吸音、是否真入睡等睡眠情况,对难以入睡者要进行睡眠指导,如教会患者使用心理放松法、数息法、转移注意力、引发疲倦等放松术,使其肌肉放松、精神放松,促进睡眠。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对患者近一个月睡眠质量进行评分。评分项目主要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等7个项目,每个指标分值范围在0-3分。总分分值范围为0-2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本次研究中针对2组精神病患者睡眠质量总分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精神病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1个月后,共有13例患者出现轻度睡眠障碍、10例患者发生中度睡眠障碍,另有5例患者出现重度睡眠障碍(失眠、需要使用安眠药物入睡等),共有2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0.00%。

3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压力增大。临床上精神病患者病例数近些年逐渐呈现增长趋势,该疾病目前上尚未确定发病机制,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感知、思维等功能障碍,患者发病时表现强烈的情绪波动,容易产生冲动行为伤害自身健康。

本次研究中,针对对照组精神病患者进行睡眠障碍相关因素探讨后,发现大部分精神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存在生理因素、精神疾病因素、药物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对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精神病患者而言,护理工作在改善其睡眠质量中并无较好作用,而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通过给予患者身心护理,为促进患者能够顺利睡眠,给予其优质的病房环境,为其制定护理计划,以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赫长芬.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对精神病患者用药的护理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3):112-113.

[2]关义玲.系统康复护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41-142.

[3]谭焕君,朱艳清,顾慧英.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抑郁、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5):167-168.

[4]邹彩媚,甘瑞妍,郑伯全,等.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3):56-59.

论文作者:赵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  ;  ;  ;  ;  ;  ;  ;  

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与护理对策论文_赵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