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贯穿在活动的始终,创造条件让学生敢问、乐问、会问、善问。
关键词:综合实践 问题意识 培养
怎样更好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呢?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探讨性的意见: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敢“问”
上学前,每个学生整天追着家长问这问那,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问的越来越少,以致于很多学生不再提问。不是他们没有问题,而是他们不敢问、不愿问,怕同学、老师笑他幼稚,“啥也不懂!”将他们的问题意识扼杀在萌芽状态。为此,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使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以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即使有的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对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问”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性课程,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的愿望、兴趣是确定活动主题的前提条件,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这是它的优势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领域,其内容组织遵循的是问题逻辑。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意识地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从而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与问题,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入到研究的问题之中,激发学生愿意参与活动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引导他们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唤醒他们的生活记忆,多角度地思考、发现、提炼,逐步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
三、方法指导,使学生会“问”
传统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习惯于解决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也没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别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时,教师要从各方面入手,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让学生慢慢地养成问问题的习惯。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要让学生明了提问的种类,如低级认知提问(知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及其内涵与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在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为明晰。
四、引导点拨,使学生“善问”
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提问,低层次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低层次的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高层次的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善于提出问题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使学生不但敢问、乐问、会问,而且善问。
1.指导学生进行分类筛选,明确问题价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分类筛选,挑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
2.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构建,再次发现问题。一个课题研究是许多小活动的叠加,每一次活动结束并不等于前面问题已经全部解决,只要引导得当,学生还会发现更好的问题,将活动开展得更深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贯穿在活动的始终,创造条件让学生敢问、乐问、会问、善问。
参考文献
[1]孙育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宋时春 田慧生 《问题解决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方法》。
论文作者:王树策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教师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发现论文; 敢问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