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滨[1]2004年在《粗放——敏锐型认知风格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学生学业不良的问题一直都是现代教育心理学中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随着对学业不良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学业不良学生认知方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许多有关学业不良与认知风格的相关研究中,有人认为,学业成绩与学生的认知风格有关(赖丁,阿格莱尔1997);有人却认为,认知风格只影响学生的单科成绩,但从整体来看却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横岛章,1972)。但是,纵观以往的研究,关于学业不良与认知风格进行系统研究却不多。本研究试图对这一关系做进一步的验证和探讨。基于现有的资料,本研究主要考察粗放型—敏锐型的认知风格与学业不良的相关。 本研究分层随机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被试235人,其中,学业优秀学生118人,学业不良学生117人。运用图形测试及调查问卷对其进行粗放——敏锐型认知风格方面的研究测查。 进行数据处理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学业优秀与学业不良学生粗放——敏锐型的认知风格存在显着的差异:学业不良学生粗放——敏锐型认知风格的测试结果与学业优秀学生的相比,学业不良学生比学业优秀的学尘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粗放性,并且学业不良学生和学业优秀学生粗放——敏锐型认知风格测试结果均值比较的差异,达到了显着性水平。这表明学业不良可能受粗放型认知风格的影响。 2、学业不良学生粗放——敏锐型认知风格图形测试的测试结果与数学和语文两门主课成绩之间存在相关。 3、学业优秀学生粗放——敏锐型认知风格的测试结果与数学和语文两门主课成绩之间不存在显着性相关。 4、学生的粗放——敏锐型认知风格可能不受学习年限的影响。
于秀慧[2]2006年在《高中生认知风格对数学理解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诠释个体差异的重要概念,认知风格已不再陌生,但它对于教学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另外,结合数学知识建构特点来研究认知风格的更是少之甚少,本课题便力求在这两个方面有所深入和创新。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认知风格的差异对数学理解的影响。本课题采用问卷法与个案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对认知风格的类型进行测评,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高一学生在整体——分析这一总体风格维度上的位置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和观察实际行为的办法确认问卷的有效性,并从中选出典型的整体型与典型的分析型被试进入第二阶段的对比实验研究。第二阶段,把对数学理解的水平及方式作为主要研究维度,即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探讨个体思维方式和认知组织的差异对数学理解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认知风格与个体的数学总成绩无关,但影响其对某类特定任务的解决能力;分析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式化理解长于整体型学生,但关系型认识水平却不高于整体型学生;并且发现,由于信息组织方式的不同,整体——分析型认知风格在数学理解的过程中存在方式上的差异,前者趋向于功能驱动下的理解,而后者更倾向于程序驱动下的理解。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教学采用匹配策略与失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此外,对学生的评价应充分考虑认知风格的短期影响及长期效应的矛盾,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就。
王伟[3]2009年在《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上世纪叁、四十年代认知风格的概念被提出以来,西方的心理学家们建构了一系列有关认知风格的理论,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而在我国,实证研究中较多的是围绕场独立-场依存型这一维度展开的,而在其他维度上则较少涉及。本研究首先编制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根据已有的研究确定了量表的叁个维度:思维内倾-思维外倾、直觉-分析、言语-表象。经过项目分析与信度、效度检验,证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质量。本研究还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意识较强的人数几乎占受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达49.5%,相对意识较弱的只占6.5%,而实际上在行动中表现了较多的主动交往行为的人数比例为41.7%,较少的则为27.8%。在交往的广度上,人际交往很广的学生占1/4左右,而很窄的学生占1/5左右,一半稍多的学生属于中间类型。在交往的深度上,有2/5的学生都有几个关系非常密切,交往比较深入的朋友,而还有2.7%的学生觉得没什么知心朋友,没有与他人形成深入的交往。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是同性朋友明显比异性朋友多,还有超过65%的学生都是更多的主动结交同性朋友。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是否干部、成长环境等因素上的学生在人际交往状况上的差异。最后,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广度、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合群性、直觉性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着相关的情况;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直觉-分析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着相关的情况;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言语-表象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和交往深度呈现出与之显着相关的情况。
颜井真[4]2011年在《认知差异对课堂教学设计影响之探讨》文中提出在索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是以选拔人才’为目的,它更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在教育中要留给学生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这样就更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在当今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教育大背景下,怎样应用课堂教学更好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课题正是缘起于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下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的思考,进而提出了“基于认知风格差异指导的课堂教学设计”这一研究思想,希望探究认知差异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研究选取“齐平化—锐化”这一认知风格维度,以初中几何教学为例,通过对认知风格差异对学习者几何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得出了齐平化锐化认知与学习者几何学习效果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两种不同认知风格对学习者几何学习的具体影响。综合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已有研究,初步总结出了认知差异对教育教学的一般启示和对初中几何课堂教学的启示,并通过实际案例设计对所提的几点启示进行了应用效果验证。
张萍[5]2013年在《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子商务用户认知分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以用户为中心”已经成为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理念,而差异化服务即体现了这一理念。过去传统的差异化服务是基于人口统计特征(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行业性质、收入等)将用户分类,而相关研究表明认知(偏好、结构)差异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网络或者信息行为,因此依据电子商务用户不同的认知类型进行差异化服务变得有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更多是基于心理测试或量表等显性方式进行用户认知差异的测量,而电子商务用户的认知差异更需要采用在线的隐性测量方法。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电子商务在线购物情境,探索了用户认知差异的显性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隐性测量方法的探索。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重点梳理归纳了有关认知需求、认知风格和认知图式叁种认知类型概念、显性测量方法以及在线行为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线购物实验,分析获取了不同认知类型用户在线商品参数浏览与学习的行为特征;进一步总结了有关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重点关注了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与操作;最后在上述理论与购物实验数据基础上,运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完成用户认知类型的隐性测量,并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析结果。
邹会坤[6]2015年在《影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因素探析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当今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从我们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过重的学习压力、教育方法的不当,以及家庭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困难现象。在高中阶段,不管是普通高中还是重点高中,学习困难现象尤以物理学习困难最为突出。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身心因素和学科的知识因素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生了其他新的变化。因此,分析研究新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成为转换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的当务之急。针对学习困难现象,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物理学习现状,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手段,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分析物理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教学策略。其中,针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为转化共性物理学习困难学生,做了必要的尝试和探索,提出了新的教学建议。研究大量的调查问卷与访谈信息后发现,造成物理学习困难的因素中,学生因素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物理思维能力偏弱、初高中的衔接障碍、新课程教学方法的不适应、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缺失等等;教师因素主要表现为对学生情感投入过少、新课程课堂的驾驭能力偏弱、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够灵活、对学生的目标要求过高等等。另外,物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家庭教育的沟通方式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对物理学习困难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物理学习困难的形成因素,结合教学经验与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1.合理过渡,循序渐进,克服衔接障碍;2.深化实验教学,提升困难学生的物理学习力;3.强化物理思维训练教学,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4.因材施教,有的放矢;5.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精髓,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粗放——敏锐型认知风格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D]. 刘滨.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 高中生认知风格对数学理解的影响研究[D]. 于秀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06
[3].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D]. 王伟. 上海师范大学. 2009
[4]. 认知差异对课堂教学设计影响之探讨[D]. 颜井真.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5].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子商务用户认知分类研究[D]. 张萍.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6]. 影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因素探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 邹会坤. 山东师范大学. 2015